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又再完勝國際太空站? 美媒:吸引全球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

博客文章

中國又再完勝國際太空站? 美媒:吸引全球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又再完勝國際太空站? 美媒:吸引全球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

2022年12月15日 15:20 最後更新:15:30

有美媒近日形容,國際空間站拒人門外,中國空間站自由開放。

《紐約時報》12月12日發表題為「為什麽許多科學家選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研究」的評論文章。

文章指,國際空間站曾經是惟一在軌運行的空間平台,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包括能夠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然而,國際空間站由美、俄、歐、日、加等國家航天局共同運營,實驗室資源長期被霸佔。相反,中國空間站作為歷史上首個開放給聯合國會員國的空間站項目,為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供實驗機會。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的首批入選項目。

《紐約時報》相關報道。《紐約時報》官網圖片。

《紐約時報》相關報道。《紐約時報》官網圖片。

文章回顧2016年,中國空間站和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項目簽署協議,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提供了在中國空間站上進行實驗的機會。「全球共享太空」是聯合國外空廳聯同各空間機構、研究機構和工業界合作的一項倡議,目的是發展聯合國會員國對空間探索領域的技術知識、工程程序和基礎設施。

2019年,聯合國宣布「中國空間站獎」第一輪共9個獲獎項目,其中包括伽馬射線暴偏振實驗「天極2號」(POLAR-2)。據聯合國網站介紹,「天極2號」是瑞士日內瓦大學、波蘭國家核研究中心、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合作項目。該實驗研究伽馬射線暴中的伽馬射線是否以特定方式排列。研究團隊發現,伽馬射線是非偏振,與傳統說法不符,希望能將探測器發射至外太空,以便作進一步研究。

中國空間站。央視圖片。

中國空間站。央視圖片。

有份參與「天極2號」項目的波蘭國家核研究中心天體物理學家波洛(Agnieszka Pollo)表示,團隊認為國際空間站「競爭激烈,而且不是那麽便宜和容易」,「這條路行不通」。「天極2號」經理科爾(Merlin Kole)透露,當得知中國空間站提供實驗機會時,團隊隨即遞交申請,並在第一輪獲批。

《紐約時報》認為,國際科學家們選擇中國空間站的另一原因是它的高端設備,例如,空間站配備高速通信系統,可以每天向地面發射數十吉字節的數據,並且有一台超級計算機,可以在太空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甚至形容,中國開放空間站是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偉大範例」。

國際空間站。網上圖片。

國際空間站。網上圖片。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方願與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空間站歡迎外國航天員來訪,並和中國航天員一道,共同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並非首次有美媒拿中國空間站和國際太空站比較,早在去年10月18日,美國Futurism網站形容,中國太空站不僅為航天員提供了寬敞的卧榻,還為每個航天員提供了時尚的太空健身房和獨立的生活空間,其室內設計採用了極簡主義的白色,看起來就像是一家蘋果商店,而不是狹窄的太空居所。相比之下,國際太空站看起來完全過時。國際太空站內的睡眠艙和電話亭差不多大,與中國太空站相比相形見絀。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國會眾議院日前連開兩個小組會議炒作「中國威脅」,重提冷戰論調,鼓吹增加國防預算,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資料圖片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資料圖片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在當天出席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舉行的「印太大國競爭」小組會議上聲稱,中國是美國「史上最大挑戰」,「與中國帶來的軍事、科技等多方面挑戰相比,冷戰都顯得相形見絀」。

眾議院共和黨籍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在致開幕詞時,就拉高調門,將中美間大國競爭定義為「軍事實力或經濟主導地位的較量,以及影響21世紀和全球力量平衡的規則之爭」。

他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聲稱中國對於美國及盟友的安全利益「構成直接威脅」。

18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致開幕詞。視頻截圖(下同)

18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致開幕詞。視頻截圖(下同)

坎貝爾附和了麥考爾的說辭,稱麥考爾上述論述「絕對正確」,同時給中國「扣高帽」。

「我們認識到這是我們歷史上最重大的挑戰,」坎貝爾隨即表態說,「坦率地說,與中國面臨的多方面挑戰相比,冷戰都顯得相形見絀了。」他繼續聲稱:「這不僅僅是一個軍事挑戰,而是全方位的挑戰,存在於全球南方,存在於技術領域。我們需要全面加強我們的行動。」

他強調了美國與英國、澳洲等盟友「聯合抗華」的重要性,同時指出,中美「競爭的主要領域是技術」,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他主張政府和國會應為相關領域創造激勵措施,同時阻止一些關鍵能力進入與美國「激烈競爭的國家」。

談及軍事競爭時,坎貝爾稱,兩黨需要保持對中國的關注,加快美國海軍造船的速度和美國國防製造基地的能力。他說,「這是一個海軍時代」,提高美國軍艦的生產速度應該是未來10年的首要任務。

坎貝爾為AUKUS(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成員國間技術轉讓的逐案審查規定作辯護,同時提到了印度和其他地區國家就加強印度洋安全合作進行討論的計劃。據他透露,美國總統拜登將於本週六(21日)的四邊安全對話(美日澳印)峰會發表涉及「追蹤非法捕魚船隊」的「重大聲明」。

坎貝爾聲稱,對美國來說,「中國威脅已經超越冷戰」。

坎貝爾聲稱,對美國來說,「中國威脅已經超越冷戰」。

在同日舉行的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會議上,兩黨議員更進一步渲染「中國軍事威脅」,敦促國會和聯邦政府增加國防預算、提高五角大樓的安全和採購效率,積極備戰。

民主黨籍國會議員簡·哈曼在會上表示:「我們一致認為,國防戰略已經嚴重過時。」7月下旬,哈曼合著的一份報告警告說,美國需要一支規模更大的軍隊,來應對來自中俄等國家的威脅。報告還呼籲徹底改革僵化的美國工業基礎,與盟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並採取「全政府」的跨部門防禦策略。

曾在小布什政府時期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埃里克·埃德爾曼宣稱,「近期確實有可能發生戰爭,而且很難想象這不會是一場全球戰爭」。他還說,美國「有可能輸掉這樣的衝突」。

《南華早報》提到,該委員會建議美國增加國防開支,稱國防開支在GDP中的佔比處於二戰以來的最低點。不過,國會內部對此存在分歧,不少議員認為增加支出並不能解決國防系統中的許多低效率問題。

近年來,美國在炒作「中國威脅」時的調門不斷升高,一些美國官員在亞太地區拉幫結派對抗中國的同時,開始重提「冷戰」論調。對此,中方已經堅定表明立場。

毛寧。

毛寧。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指出,中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不搞地緣爭奪,無意挑戰威脅任何國家。亞太和平合作、穩定繁榮的局面,得益於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亞太不歡迎冷戰思維、陣營對抗。毛寧強調,中方堅決反對抱持冷戰思維、搞小集團政治的做法,堅決反對製造和激化矛盾、損害他國戰略安全和利益的言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