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戒吃脂肪易患膽結石? 專家教吃1種油去除膽石

樂活道

戒吃脂肪易患膽結石? 專家教吃1種油去除膽石
樂活道

樂活道

戒吃脂肪易患膽結石? 專家教吃1種油去除膽石

2023年03月12日 17:00

患膽結石嚴重或有致命風險

根據香港醫學界推算,香港成年人患上膽結石的機會超過人口的10%。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醫院管理局在2021年進行的移除膽囊手術約有2,300宗,移除膽石主要原因為膽結石和其導致的膽囊發炎。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膽結石致膽管發炎恐喪命 出現5症狀高危

膽結石併發膽管發炎是急症,常見症狀是上腹痛、黃疸、發燒、腹脹、疲倦和噁心等。醫生會初步以抗生素和止痛退燒藥來治療,若果病情未能受到控制,便要進行緊急移除手術,否則膽囊會穿破,引致腹膜炎,甚至有生命危險。

除了急性情況外,亦有不少患者則因進食後,特別是含有脂肪的食物,間歇地感到右上腹疼痛,或有消化不良的感覺,再經醫生診治和超聲波檢查後,診斷為膽結石,醫生再轉介外科醫生,排期做非緊急手術,將膽石和膽囊一併移除手術。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膽結石如何形成 ?

膽汁為肝臟製造,儲存於膽囊,當人們進食脂肪,膽囊會收縮,膽汁就會排出來分解脂肪。若膽汁沒有機會排出,其細微成份如膽,就會積聚成膽固醇膽結石。

膽汁是由肝臓製造的

膽汁成份:水份(>95%)、膽鹽(膽固醇代謝物)、膽固醇、膽紅素、卵磷脂、脂肪酸、黏液素、鈉、鉀、鈣、氯、碳酸氫鹽

膽石的種類

膽固醇膽石*常見*淡黃色

膽紅素膽石*黑/深色

膽紅素是紅血球的分解成份

膽石主要有兩類,分別為膽固醇結石和膽紅素結石,以膽固醇結石為最常見,約佔病患總數的80%。醫學界對膽結石的成因尚未有一個確切的成因。甚麼人士會增加患膽結石風險?從流行病學等研究發現,女性、40歲以上、肥胖和多次生育均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這些因素在醫學界稱為「4F」,因為這4個英文字開頭字母均是「F」。除此以外,亦有研究發現急速減重,如以減肥外科手術減少進食,都會增加患上膽結石情況。另有醫療報導的案例,患者近期一段時期持續地不吃早餐,以節食減肥,及後突然感到腹絞痛,才發覺患上膽結石和膽發炎。

膽汁為肝臟製造,儲存於膽囊,當人們進食脂肪,膽囊會收縮,膽汁就會排出來分解脂肪。若膽汁沒有機會排出,其細微成分如膽鹽,便會積聚成膽固醇膽結石。從長期或急速戒掉進食脂肪推斷,無論是女性、肥胖和40歲或以上的因素,都與膽汁積聚又無機會排出相關。

有些肥胖的人士會積極減肥,有些女士更視減肥為終身職業。舊年代的人士,40歲或會踏上人生另一階段,或會較著重身形和儀容,都會因減肥而避免進食脂肪。至於多次生育女性,除了懷孕時膽固醇水平會增多外,不少女性於懷孕時也增磅了,生育後便積極減肥。這些人士會視脂肪食物為毒藥,部分人士甚至出外用餐時,也會用清水洗去表面油脂,不知道這樣會帶來膽結石的風險。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改善膽結石方法 吃1種油有效除膽石

外科的治療方法為進行手術,將膽囊和膽石一併移除,以避免膽囊再度結石。手術後康復人士每於進食含量較高脂肪食物後,會感到腹部不適,甚至腹瀉,因為身體缺少了膽囊和儲存的膽汁,直接影響腸道消化脂肪的能力。其後,康復人士為了減少不適情況,便會嚴謹地選擇合適食物,情況便得以改善下來。

坊間也有「清肝膽石法」,此方法亦甚具爭議,其中反對一方認為排出的石會流到附近的胰管,會導致胰管阻塞和發炎,似乎反對一方也認同這方法的排膽石能力。此外,「清肝膽石法」也用了約4安士之橄欖油,也證實了油份能啟動膽囊收縮和膽石的排出。筆者從美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文獻中,發現了1883年南方醫療記錄《South Medical Record》,記錄了使用橄欖油清除膽石的做法;除此之外,還有早期的醫學研究報告中,使用脂肪或橄欖油是可改善膽石的結構成份。

預防膽結石的建議

1:維護肝臟健康

肝臟乃身體雜質的過濾中心,酒精和化學物與都會損害肝臟,影響膽汁形成,我們應避免酗酒和進食不知成分的食物。

2:均衡飲食

選擇多元化的飲食中,不要忘記脂肪:脂肪除了是身體各細胞的結構成份,還能啟動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和積聚物,免除結石的風險。

3:飲用足夠水分

膽汁有95%是水分,水份不足會增加膽汁濃度,增加沉積物結石的機會;醫學研究發現服食利尿藥會增加膽囊沉澱物。

4:恆常運動

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腸道蠕動,新陳代謝;研究亦指出,缺乏運動人士也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博士(標題經編輯修改)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同場加映】膽結石高危一族

1. 肥胖

2. 女性

3. 中年

4. 曾多次生育

5. 有家族病史

延伸閱讀:5因素增患膽石風險 空肚時間過長高危

根據港安醫院網站資料,長期食無定時或過度節食,或會因空腹時間過長(如長達12小時),而影響膽囊分泌膽汁消化時的收縮規律,亦容易導致膽汁內的膽固醇有可能沉澱而積聚成石。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朱光恩指出,有5大因素會增加患上膽結石的風險,其中可分為3個生理因素和2個行為因素:

3大生理因素

1. 身體水分太少

2. 膽固醇過高

3. 患有地中海貧血

2大行為因素

1.缺乏吸收水份

水喝太少會導致身體缺水,膽汁變濃而易結晶。

2. 主餐間隔時間太長

兩餐間隔時間太長,令膽囊長時間沒有反射性收縮,膽汁中的水分會被再吸收,愈來愈濃縮,也容易產生結晶。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延伸閱讀:患膽石一定要治療?

根據港安醫院網站資料,治療膽石的唯一方法是切除膽囊。現在切除膽囊多以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若膽囊發炎嚴重或其他原因導致無法進行微創手術,便會改用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有文獻指上保留膽囊只取出膽石的復發率高,並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如膽石未有引起疼痛或併發症,大致可予以保守性治療,但如出現以下情況,就必須立即求醫:

1. 疼痛難耐

2. 黃疸

3. 發燒

4. 膽石引致阻塞

5. 瞻囊炎

6. 膽管炎

7. 胰臟炎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想擁好牙必吃! 牙醫推介4食物既護牙又健康

2024年11月14日 07:00

台灣牙醫推薦日常可進食呢4種常見食物,既健康又能保護牙齒!

牙醫推介4種護牙食物

許多人為了擁有一口好牙,每日堅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以及漱口水等,期望牙齒能夠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殊不知攝取適當的食物也能有效保護牙齒。台灣牙醫蔡雅藍就在臉書專頁上指出,蘋果、胡蘿蔔、南瓜以及堅果等天然食材都是有益於牙齒的天然食材。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1. 蘋果

蘋果含豐富纖維,質地類似天然牙刷,用來輕輕擦拭牙齒表面,能夠保持牙齒潔白。此外,咀嚼蘋果時能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沖刷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和細菌,從而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蘋果。設計圖片

蘋果。設計圖片

2. 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豐富維生素A、K和纖維,對於牙齒也十分有益,其中維生素A對於牙齒和牙齦的健康至關重要,有助於維持牙齒的琺瑯質,防止牙齦疾病。而生食胡蘿蔔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清潔口腔,預防牙菌斑堆積。對於正在進行牙齒矯正的人士,蔡醫生建議將其切成小塊或榨汁食用,以避免造成牙齒負擔。

胡蘿蔔。設計圖片

胡蘿蔔。設計圖片

3. 南瓜

南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和E,對牙齒和牙齦健康都至關重要。維生素A有助於保持牙齒琺瑯質的健康,維生素C則能增強牙齦的抵抗力,防止牙齦出血和感染。此外,南瓜還含有大量的纖維,有助於清潔牙齒及促進消化。不論是製作南瓜湯或是加入沙拉,南瓜都是一種既美味又健康的選擇。

南瓜。設計圖片

南瓜。設計圖片

4. 堅果

蔡醫生分享如杏仁、核桃和榛果等堅果不僅美味,還因其含有豐富的鈣和磷而對牙齒特別有益。這些礦物質有助於強化牙齒琺瑯質、預防蛀牙。此外,咀嚼堅果需要一定的咬合力,有助促進唾液分泌,進而清潔口腔。然而,蔡醫生提醒,選擇無添加糖和鹽的天然堅果才能獲得最佳的健康效果。

堅果。設計圖片

堅果。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