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許正宇企硬拒BNO移英者攞MPF 申請簽證急降溫創新低

博客文章

許正宇企硬拒BNO移英者攞MPF 申請簽證急降溫創新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許正宇企硬拒BNO移英者攞MPF 申請簽證急降溫創新低

2023年04月23日 19:13 最後更新:04月24日 09:48

持BNO移英港人過完嚴冬,但心中寒氣未減,除了英國通脹與衰退繼續夾擊,生活苦過DD,取回強積金亦無望,皆因港府立場企到好硬,正訪英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張宇雖被英國官員施壓,依然理直氣壯,寸步不讓,在英「黃友」與所謂人權組織呱呱叫效果為「0」。據最新數字,去年第4季申請BNO簽證的宗數續創新低,熱度下降之勢明顯,看來低處未算低。

英國事務大臣卓雅敏「係咁意」表表態,促港府容許BNO移英港人提早取回強積金,但許正宇企硬拒絕,立場堅定。

英國事務大臣卓雅敏「係咁意」表表態,促港府容許BNO移英港人提早取回強積金,但許正宇企硬拒絕,立場堅定。

許正宇今次訪英,除了出席財經論壇推銷香港,也與英國官員與商界高層會面,其中包括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卓雅敏。對方在社媒表示,她在會上提及黎智英案和初選案,也促請港府容許持BNO移英的港人提早拿回強積金。

據知在會面中,許正宇對此問題的態度十分堅定,表示港府早已表明不承認BNO護照是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根據規例,參加強積金的港人不能以BNO及相關簽證,作為永久離港的證據,提早取回強積金。

港府不承認BNO的有效性,皆因英國打茅波在先,本來中英聯合聲明講明BNO冇居英權,但英政府卻打橫嚟,單方面容許BNO港人可移居英國,破壞了協議的原則。既然你擺明犯規,中央與特區當然不能再承認BNO是有效證件,基於這原則,積金局也不會讓BNO移英港人以此作為永久離港的根據,提早取回強積金。

卓雅敏見許正宇時提出「呼籲」港府鬆手,看來只是循例表一表態,以表示關注香港人權,放了幾句空砲後,就算交了差。在英的「黃友」 和背後的支持組織顯然不收貨,指她講得不夠力,更說她竟與「專制政權」的官員會晤是可恥的事。一直在旁吶喊的「香港監察」,也說民選政府的大臣竟以紅地毯歡迎港官,實在令人失望。

他們其實也沒說錯,英國政府本來就是兩面派,在此經濟低迷之際,當然不想斷了香港這條「大財路」,積極接待港府官員完全不令人意外,只是在英「黃友」alway naive而已。

去年第4季申請BNO簽證續創新低,熱度明顯不斷下跌。

去年第4季申請BNO簽證續創新低,熱度明顯不斷下跌。

BNO移英港人連強積金都拿不到,對後來者的熱情,肯定有一定打擊。朋友把BNO簽證的最新申請數字傳給我看,指去年第4季的申請宗數是10100宗,與第3季相約,但因去年11月30日開始將申請人擴大至1997年7月1日後出生的子女,人數本應增加,持平等於稍減。這個數比起2021年第1季高峯時的約34300宗,就下跌得十分厲害,熱度明顯不斷降低,看來跌勢還會繼續。

另外,去年第4季有353宗申請被英政府拒絕,而第3季被拒宗數是193宗,也出現顯著增幅,第2季時只有96宗而己,反映當局對申請揸得緊咗,開始擰實個水龍頭了。

今次「黃友」出到截擊許正宇座駕一招,但迴響微之又微,只被視為一場鬧劇,看來BNO這台戲,已到了台上聲嘶力竭、台下無聲無氣的境況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強積金

特朗普近期所言所行,令美國離民主國家越來越遠,更似一個朕即天下的封建王朝,「侵帝」隨己所欲,想砍誰就砍誰,最戲劇性的是,他身旁有個居心狠毒的「禍水紅顏」,不斷告枕頭狀,影響「侵帝」決策,破壞力比任何人更大。最近特朗普大刀闊斧清洗CIA等情報機構,以及早前撤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和其部屬之職,都與她在背後發功有關。此人就是極右網紅盧默,而特朗普對她言聽計從,兩人的誹聞甚囂塵上。「特朝」宮廷劇原已夠荒誕,如今還加入「紅顏亂政」戲碼,更多意想不到的離奇事,尚在後頭。

極右女網紅盧默(右)不斷向特朗普打「密報」,篤國安及情報部門高層的背脊,指部分人是不忠的「叛徒」。兩人的誹聞也越來越顯得是事實。

極右女網紅盧默(右)不斷向特朗普打「密報」,篤國安及情報部門高層的背脊,指部分人是不忠的「叛徒」。兩人的誹聞也越來越顯得是事實。

美國政壇地震消息不絕,鑊鑊新鮮鑊鑊金,美媒最新爆料,特朗普政府將對情報機構「洗太平地」,單是CIA就裁減1200人,其他如國家安全局、國防情報局等,亦削數千人。這次大清洗,並非「政府效率部」(DOGE)大裁公務員計劃的一部分,目的不單純是縮減公共開支,背後顯然另有所圖。CIA揸弗人拉特克利夫在一份聲明中,便透露了箇中玄機,他說「行動是確保員工能響應政府的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並為機構「注入新能量」。說得白些,就是清除不可靠的叛徒,換入忠於「侵帝」的新血。

整個「洗太平地」計劃,早在特朗普競選時已有腹稿,自從他上次敗選落台後,一直把情報機構上下視為「深層政府」重要部分,懷疑許多人對他心懷不軌,暗中與他作對,甚至密謀把他推倒,所以他未等到回朝,已準備日後進行大整肅。他甫上台,即任命曾助他對抗「通俄」指控的拉特克利夫做CIA局長,並把追隨者加巴德捧上「國家情報總監」之位,牢牢控制住整個情報系統。

在這過程中,一位全無官職的極右女網紅,竟一直貼身影響着特朗普的决策,那人就是只有31歲的盧默。去年特朗普競選期間,美媒已注意到她經常陪伴特朗普坐專機出遊,儼如「他背後的女人」,而其一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論,更滲入了「特老闆」的施政大計。例於她曾指出,奥巴馬和拜登任命的情報官員,多數欠缺操守,也缺乏把職責武器化的道德認知。因此,兩人留下的官員,很多都應被炒掉。

盧默這套「陰謀論」,與特朗普可謂心靈相通,對方自然十分啱聽,而整肅國安和情報機構的構思亦逐步成形,由意念變成具體行動計劃。更不可思議的,是她還向特朗普提出「炒魷」名單,點名指那些人是不忠於「侵帝」的叛徒,必須早日砍掉。

被她篤背脊而被炒的最新例子,是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此人本以為個位可坐得穩陣,想不到上任百日未到,竟成被特朗普飛走的首個核心官員,可見這「禍水紅顏」如何厲害。

盧默與華爾茲去職有關,從她一個舉動可見。她在炒魷消息出街後,即在社媒平台X發文「慶祝」,並說華爾兹和副國家安全顧問黄之瀚被炒,是她的「功勞」。事實上,她早在日前已指名道姓建議撤走華爾茲,並說更多官員應隨他執包袱,如今「侵帝」終於聽她所言落刀,令她為成功「清君側」沾沾自喜。

原來獲特朗普器重的白宫國安顧問華爾茲,突然被撤職,與盧默在背後放毒箭,有一定關係。她在消息公布後,坦言這是自已的「功勞」。

原來獲特朗普器重的白宫國安顧問華爾茲,突然被撤職,與盧默在背後放毒箭,有一定關係。她在消息公布後,坦言這是自已的「功勞」。

盧默煮死華爾茲之前,早於3月就向華裔副國家安全顧問黄之瀚放毒箭,指他把中國利益放在美國利益之上,不應繼續留低。黄之瀚最後逃不過被炒厄運,「死」在這女子手下。

盧默給特朗普「密報」的殺傷力的確很大。在華爾兹和黄之瀚落馬前,她先發功搞垮國家安全局長霍爾,指他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有景轟」,而米利乃特朗普的「死對頭」,故他其實是潛伏在國安局的「反侵分子」,必須清除。特朗普隨即快速落刀,將他斬掉,並一併清除他在白宫國安委員會的「黨羽」。

一個女網紅,竟有這麼大威力,實在匪夷所思。有分析指,特朗普只是「放狗咬人」,盧默乃幫他出撃的惡犬。但也有美媒從另一角度看,指盧默與特朗普的關係殊不尋常,兩人誹聞有一定可信性,她因而可密密向特朗普告枕頭狀,直達天聽。

特朗普上台後瘋狂出招,已經夠亂,想不到竟還加演「紅顏亂政」的戲碼,更顯得一團糟,令人嘩然。看來「特朝」核心崩散,已為時不遠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