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過熱的新加坡,復蘇中的香港

博客文章

過熱的新加坡,復蘇中的香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過熱的新加坡,復蘇中的香港

2023年04月28日 18:43

新加坡和香港從來就像雙城故事,去年今日,新加坡早已全面疫後重啟,鋒頭一時無兩。

由於當時香港仍有入境檢疫措施,而新加坡已放開所有管控,很多外資都投訴香港管得太嚴,的確有不少公司將辦事處搬去新加坡。有個別機構更認為,新加坡已取代了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一時之間,新加坡將永久取代香港的聲音高唱入雲,香港好像變得一錢不值。

不過,一年過後,這故事又要改寫。新加坡在4月26日晚突然宣佈調高房地產稅,針對的主要是外國人和購買第二個或以上房產的買家。新加坡公民購買第二套房產的印花稅稅率,從此前的17%提高至20%;永久居民(即未成為新加坡公民的長居者)購買第二套或以上房產,特別房產稅由30%提高至35%;外國人的房產稅由30%大幅提高至60%。即是買1000萬樓要額外俾600萬稅,十分驚人。這是過去16個月以來,新加坡推出的第3輪打擊樓價措施。

新加坡正蒙受大量外國人遷入造成的通脹惡果,特別是樓價和租金急速飆升,影響到國民的生活。去年新加坡私人住宅價格平均上漲了8.6%,連續6年走高。新加坡去年的通脹率高達6.1%,遠高過2021年的2.3%。

新加坡的媒體表示:「熱錢猶如一堆柴火,能夠把經濟燒得熱熱的,卻可能在最熱的時候迅速撤離,留下一堆灰燼,所以要冷靜理性對待這些大量湧入的全球資本。」

在樓價急升、通脹高企的情況下,新加坡的經濟卻迎來一盤冷水。新加坡今年第一季GDP同比增長只有0.1%,顯著低過去年第四季2.1%的增長,顯示經濟正急速放緩。據新加坡貿工部的數據顯示,新加坡三大經濟領域皆放緩,其中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更是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對新加坡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去年10月時估計的2.3%下調至1.5%。

無數熱錢湧入新加坡,令到當地物價高漲,但經濟熄火,相信是那些看好新加坡的人所始料不及。相對而言,香港去年的情況乏善足陳,GDP負增長3.5%,唯一比較正面的是香港去年的通脹率只有1.9%,香港去年一方面是經濟遇冷,另一方面是因為祖國的物資供應充足,令到整體物價維持穩定。

可以這樣說,去年新加坡人感覺很繁榮,但物價高升卻削減了購買力;香港去年經濟慘淡,但物價平穩,香港市民實際上的痛感反而沒有表面那麼大。

隨著內地在去年11月底開始放寬疫情管控,內地的經濟快速回升,今年第一季的GDP同比增長4.5%,加上香港和內地全面通關,都對香港經濟有正面的刺激。香港如今正經歷疫後重啟、經濟舒一口氣的狀況。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復甦中的香港會一帆風順,而過熱的新加坡就一片黑暗。未來新加坡的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料會重拾升軌,當然首先要控制住凶猛的通脹勢頭。反觀香港,在歐洲經濟正在放緩,美國又出現銀行危機的影響下,香港的經濟仍有壓力。

但無論如何,香港和新加坡這個「雙城故事」,仍將會繼續寫落去,只能夠說:「風物長宜放眼量」。新加坡的經濟動能的確很強,但去年對獅城的過激吹捧言論,經不起時間考驗。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個巿升外資就有信心

2024年10月04日 18:30 最後更新:18:47

近日中港股市在中央出招後大幅上升,交投氣氛熾熱。就在9月24日中國政府連放經濟金融大招之後一兩日,我在一個公開場合遇到一位財經老總,大家議論阿爺出招「得唔得」。財經老總話,「最緊要這些招數是否真的能令外資有信心。」我對此不敢苟同,就回應說:「只要個巿升,外資就有信心。」

資金從來跟紅頂白,巿好的時候就買,巿差的時候就沽,大行的分析報告以至財經分析員亦皆如此。所以說要爭取外資信心,沒有抓到重點,只要大巿繼續升,他們的信心自然會返回來。其後幾日市場的發展果真如此,港股從8月的低位17000點樓下,急速飆升至22000點樓上,港股出現破紀錄的單日5000億成交,之前一直睇淡港股的外資突然轉軚,個個都走來唱好。

美國彭博社表示,中國用了短短8日的時間,就重奪過去10個月失去的新興市場主導地位,8日之內,中港股市市值就飆升了3.2萬億美元(約25萬億港元),令到中國在新興市場股指中的權重大幅上升。

有人話股巿向好散戶入市,其實散戶入巿又怎能做出單日5000億的成交紀錄呢?這種高成交當然是外來資金流入所致,特別是沽空了港股的外資,亦都要急急斬倉回補。彭博社引述一份巿場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一份報告指出,在中國股市受政策推動而大幅上漲,做空美國上市中國概念股的交易者,在此波行情中損失約69億美元。

對這一次內地和香港股市反撲,我有幾點分析:

第一,不要按人家牌面邏輯行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過去大力唱淡中港經濟,唱衰香港股市。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已講明要搞死香港股巿。拜登政府亦都繼續發表一些唱衰香港的言論,例如早前又再發布所謂更新版的「香港商業警告」,大肆抺黑《香港國安法》,唱衰香港的營商環境,這就造出所謂「外資對香港沒有信心」的印象。問題是外資即使對香港信心無損,但亦不敢公開說,例如美國商會曾經對香港作一些正面評價,他們負責人回到美國後就立即被召到國會解畫。

所以如果跟從美國的邏輯思維,就會提出要討好外資的意見,例如前運輸局局長張炳良就表示,外國商界憂慮香港一國兩制不再,香港要重建國際形象,就要策略性地尋找「關鍵點」,扭轉對方的偏見,例如特區政府應鼓勵某些團體舉行集會,以證明香港的集會自由不變。其實這些嘗試討好美國的行為,並無作用,因為美國的真正動機是要借香港打壓中國,遏制中國崛興。香港搞多兩個建制派集會,不見得美國政府會改變對香港的態度,所以根本不需要按人家牌面邏輯來行事,關鍵反而是要做好自己。只要國家的救巿措施發揮實效,只要國家持續出招,經濟環境不斷改善,股市持續向好,跟紅頂白的外資自然就會有信心。

第二,日股真的比港股好?美國唱衰香港,但是很多基金都要做全球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部份資金要投資亞太地區。這樣美國就唱好日本、印度等地股巿,叫基金沽港股沽中個概念股,最好轉買日本股。以股巿點數計,過去港股長期領先日股,在2020年3月的時候,即特朗普政府後段,日經指數只有16500點,港股恆指有23000點。但到2021年年頭,拜登政府上任後,日股和港股走勢開始交差逆轉,日股越升越有,港股越跌越低,即使近日日股回軟,港股上升,日股仍然有近38000點,港股亦只有22000點,日股大幅反超港股。

日股近年走勢如此強勁,日本上市公司賺錢多過中港公司很多嗎? 如果你細心看看日本和香港股巿的基本面,就知道這個講法有多荒謬。日股以現價計,以今年指數成份股估計盈利計的動態市盈率為22.2倍,而港股今年動態巿盈率為9.8倍,即是日股比港股貴127%。計股價相當盈利的倍數,是最公允的橙與橙比較方式,日股非常貴。

股價貴、高盈率高,通常是增長高。那麼日本真有高增長嗎? 有人說日本經濟很好,所以股巿值得投資,真的嗎? 日本今年上半年GDP同比下跌0.9%,即時下半年有改善,估計今年GDP增長率只有0.2%。港股以內地公司佔大多數,中國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今年全年估計也能做到這個增長率。日本通脹率3%,大幅侵蝕了增長,而且已經開始加息;中國通脹率指有0.6%,而且開始放水。到底睇好日本而睇淡中國的理據在哪裏呢?日股這麼貴,港股這麼便宜,為何美國叫人沽港股買日股呢?

第三,沽到凸要補倉。其實港股這波升勢這麼急,但回吐這麼少,不是一個正常股市反彈的走勢,這就讓我想起1998年的股巿。當時在亞洲金融風暴,美資對沖基金大幅做空港股,恒指跌至5800點,其後港府入市,開始時沒有人相信,覺得政府無法托起個巿,最終對沖基金鍛羽而歸,港股重新反彈至之前高位的17000點。下跌不正常,反彈亦不正常。正常不應該跌這麼多,反彈亦不應該彈那麼多,只因為外資沽貨實在沽得太乾,所以其後的反彈才會如此暴烈。

其實今次港股的反彈,亦有七成1998年市況的味道,之前外資聽美國政府話沽得太狠,甚至跟手做空,現在回頭一看,手持了日本的貴貨,放棄了在香港上巿的中國平貨,惟有急急換馬。

結論是,在中美地緣政治的劇鬥之下,香港成為攻擊中國的一個軟肋。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唱得太衰,沽得太低,總有翻轉過來的一日。未來內地和港股市不會一帆風順,仍然風高浪急,但無論如何,只要基本因素持續改善,股巿固有的投資價值,可以逐步反映出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