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於奔命」的原義是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後也指忙於奔走應付,弄得非常疲乏。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七年》:巫臣自晉遺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婪事君,而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疲於奔命」。
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彼此征伐,獲勝的將領通常會受到國君的獎賞。
一次楚國戰勝宋國後,大將子重因立了大功而向楚莊王提出請求,希望能將楚國北部的兩處地方封賞給他。雖然這個要求有些過分,但楚莊王還是想答應他,因為他立了大功。然而,大臣申公巫臣卻極力反對,認為如果這樣做的話,北方的晉國和鄭國就有可能趁機侵犯楚國。最終,楚王沒有將這兩處地方封賞給子重,這讓子重非常惱恨巫臣。另一位楚國大臣子反則想娶美麗的夏姬,但巫臣告訴他夏姬的命格不好,不宜娶她為妻。然而,後來巫臣自己卻娶了夏姬,並和她一起逃到晉國去了。這件事讓子反對巫臣也恨之入骨。
楚莊王去世後,楚共王繼位。這時巫臣已在晉國擔任大夫。為了報復巫臣,子重和子反聯手誅滅了他的家族,瓜分了他們的財產和妻妾。巫臣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憤怒,決心復仇。他派人給子重和子反送去一封信,信中寫道:「你們兩個懷著邪念, 向國君進讒言,而且貪得無厭,為了滿足自己的一點點私欲,殺了那麼多無辜的人,實在太可惡了。我一定要叫你們忙碌奔走,疲敝而死。」
為了給自己的家族報仇,巫臣帶了一些戰車和軍士離開晉國,來到落後的吳國,幫助吳軍兵士訓練駕車射箭,吳國的軍事力量很快得到了提高。接著巫臣又鼓動吳人反抗楚國,唆使吳王派軍隊不停地侵襲楚國邊境。在巫臣的精心訓練下,吳國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於是吳軍不斷出兵,逐個擊破楚國東邊的屬國,經過一段時間, 這些屬國漸漸並入了吳國版圖。
吳國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對楚國的邊境構成了嚴重威脅,告急文書不斷傳到楚國都城。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書,便派子重、子反率軍前往救援。由於吳國對楚國及其屬國的侵襲從不間斷,所以子重、子反總是剛平定一處戰事歸來,還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處戰事。一年之中,兩人率領大軍往返奔波,竟達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盡,而巫臣也終於達到了復仇的目的。
巫臣、子重和子反為了報復而相互設計陷害。到頭來,巫臣的家族被滅,子重、子反也落了個疲於奔命的下場。他們都為了害別人,最終還是害了自己。如果他們都能夠胸懷寬廣一點兒,化干戈為玉帛,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如果他們能放下怨恨,以寬容的心態原諒別人,對別人、對自己都是一種解脫;如果他們一直沉浸在仇恨之中,無法釋懷,不管將來是否能夠完成「復仇計劃」,對別人和自己都是一種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