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新股IPO融資急滑惹關注 不止被印尼股市超越 還出現「丐版IPO」

博客文章

香港新股IPO融資急滑惹關注 不止被印尼股市超越 還出現「丐版IPO」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新股IPO融資急滑惹關注 不止被印尼股市超越 還出現「丐版IPO」

2023年08月02日 12:44 最後更新:13:27

香港新股上市IPO過去曾居全球首位,但近年持續急跌。據「Dealogic」統計數據顯示,印尼今年至5月IPO集資額達21億美元,開始勝於本港並躋身全球第4,為近28年以來首次,香港排名跌至第6。

據畢馬威IPO市場報告,今年第一季港交所集資額為9億美元,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5,當時印尼雅加達證交所仍未超越港交所,到5月後港交所排名已跌至全球第6位。

內地投中網亦作了專門報道,指「今年港股募資規模還不如印尼股市」。

港交所近幾年的新股IPO數量融資規模,呈現出不容樂觀的下滑趨勢,從2020年的146個IPO、總融資規模3960億港元,減少到了2022年的90個IPO、總融資規模1046億港元。到了2023年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截止7月18日全年已過半,港股只完成了39個IPO,總融資規模205億港元。

港股的整體募資規模還不如印尼。

表面上看,印尼股市今年第一季度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階段,完成的IPO事件超過30起,速度幾乎達到了去年的4倍。

與此同時,印尼股市還有44家企業處於IPO籌備階段,數量最多的3個賽道分別是非週期性消費(共11家)、基礎工業(共6家)和創新科技(6家),看上去確實很有當年「Copy 2 China」時代,有美元基金們高喊著「所有產品都值得在新興市場重做一遍」的影子。

印尼新股上市活躍。

印尼新股上市活躍。

不過細心分析,印尼IPO沒有按照正態分布。一季度最大IPO事件來自印尼國有能源公司Pertamina的分拆企業、地熱能開發商Pertamina Geo Thermal Energy,其5.97億美元(46.6億港元)募資規模,是同季度上市的飲料廠商Mitra Tirta Buwana的312倍,是2022年印尼股市全年募資額度的27%,幾乎是憑著Pertamina 一己之力,拔高了印尼股市的天花板。

進入第二季度,格局更加一邊倒,最大IPO來自鎳礦石加工商Harita Nickel和它的直接競爭對手Merdeka Battery Minerals,募資規模分別達到了6.72億美元和5.92億美元。排在它們身後的,是國有化肥生產商Pupuk Kalimantan Timur,據報道他們計劃通過即將啓動的IPO募資5億美元;而Pertamina Geo Thermal Energy的上游企業,能源勘探企業Pertamina Hulu Energi也進入了pre-IPO的融資階段,目標定在了10億美元……

可以說,印尼股市能夠在全球股市整體疲軟今年創造新高,直接原因就是在新能源時代再次用盡了「家裡有礦」的優勢。

印尼不僅是石油出口國組織成員、世界第9大石油生產國,還是世界上僅次於澳洲的最大鎳礦產區,儲量佔世界的近四分之一,並擁有大量的鈷和銅礦藏。

這三種金屬都被廣泛用於製造電動汽車的電池,其中銅也是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材料,鈷則是風力渦輪機的重要零件原材料——配合2014年印尼維多多政府不斷出台的原材料商品出口禁令,基本所有涉及先進製造業的國際資本不得不印尼進行了「基礎產業鏈」投資。

美國財經媒體thestreet注意到,瑞士大宗商品及礦產交易公司嘉能可集團正在成為印尼股市的主力買家。英國風投機構Baillie Gifford負責新興市場業務的投資經理Roderick Snell直言不諱地表示,今年印尼活躍的IPO表現「很大一部分來自多家國有礦產企業的上市」,「為這個國家帶來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大量投資」。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

投中網指出,雖然不能把對港交所的期望寄託在礦業上,但外界感嘆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機制)將香港資本市場潛力透支後,又在今年推出18C(特專科技行業上市機制)時,其實既是香港這個成熟資本市場不得不進行的轉型,也是進一步的透支,是對投資者的雙重考驗。

當年在18A推出之際,時任港交所高層就暗示,大批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將會「一地雞毛」,市場要做好心理準備。現在看來這話沒錯。樂觀點說,投資者也不應當忘了,當年泡沫爆破後的納斯達克市場與互聯網股票,之後卻迎來了20年的狂飆突進。

此外,在投資鏈條上,這些IPO端口的收緊,已經傳導到了一級市場,很多市場上活躍的基金都在發生一系列出清、轉型的變化。

投中網指出,更小的賽道,更小的基金,更短的週期,更快的資金週轉,以及更短的投資輪次。很多人詬病VC(創投基金)和PE(私募基金)投資的跟風、誇大、投機,在港股一次過體現出來了。

結果就出現港股「丐版IPO」,引起業界關注。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22年初至2023年4月17日,香港市場共有109家IPO公司,其中43家的發行股份佔總股本比例低於10%。更有縮量發行到極致的,如艾美疫苗發行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為0.80%,粉筆為0.95%,北森控股為1.12%等,被投資者戲稱為IPO中的「乞丐」,甚至是「丐中丐」。

有投行人士認為,這一「丐版IPO」現象,和香港股票市場活躍度大幅度下降,企業縮量發行,有利於提升估值水平,從而便於投資機構順利沽貨退出。但跟風認購新股的投資者就中招了。還有人認為,新股縮量發行是一種「飢餓營銷」手段,企業上市後可以再大比例增發。但這些分析更多地體現了機構投資者利益,而忽略了上市公司、普通投資者甚至整個市場的利益平衡。

當然,港股低迷是底因。美國暴力加息,融資成本高股市本來已經難炒。香港資金不斷外流,對股市壓力更大。但港元和美元聯繫,匯價並無下跌,不似日本及印尼等市場,因為匯價下跌,吸引外資入場。香港仍要捱過這一輪的陣痛。

「丐版IPO」是市場上最現實的交易,容不得半點謊言,更是市場觸底的必經之路。政府及港交所更應努力,活化港股市場。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2014年,首任特首董建華創立了「團結香港基金」,由一個初創智庫開始,到今天成為全球頂尖1%的智庫,獲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各界肯定及支持。近年基金會更思行並進,致力政策倡議和「落地」,為公共政策發揮影響力外,亦積極「走出去」,搭建交流平台,向海外宣揚香港故事,更接受各界別委託作有質量的政策研究,進一步發揮智庫的角色。

有基金會的初期參與者同Ariel 講,10年前的一日,董建華跟他說,他有好多錢,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於是成立一個智庫,為香港社會出謀獻策,團結香港基金就這樣成立起來。

10年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成立智庫為香港社出謀獻策。

10年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成立智庫為香港社出謀獻策。

今年基金會迎來10周年,並將於9月25日舉行大型慶祝紀念活動。回顧過去歷程,由初期靠着創會榮譽主席董建華的個人魅力及政治連繫,依賴百分百捐助去營運,到現在蛻變成一個具影響力的智庫,更希望外界聚焦基金會的高質研究報告。

知情者說,雖然董建華家族仍繼續支持基金的運作,但自去年9月由陳智思接任主席後,基金會正朝深度智庫的大方向發展,推動基金會的政策研究考慮落地可行性,同時發揮智庫的非官方背景,深入了解相關政策的持份者的意見,並在報告中展現出來。據聞,有政府中人睇到基金會近年的報告,已可掌握持份者的初步意見,有助考慮政策的可操作性。

去年底,主席陳智思上任後首次舉行交流會。

去年底,主席陳智思上任後首次舉行交流會。

基金會已開始探索與政府、企業、外地智庫進行有質量的政策研究,並希望通過與持份者合作的項目,成為支持基金會運作的資源之一。

陳智思去年接任主席時已表明,基金會旗下有數個平台,包括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等,他希望未來在科技及聯通世界方面做得更多,冀透過團結香港基金的平台「重新介紹香港」。

陳智思近期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時也重申,基金會未來兩個新方向,分別是聯通世界,說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香港聲音、及推動科技創新。

陳智思透露,基金會將廣搭交流平台,舉辦論壇,匯聚本地及國際重量級講者, 再把資訊以英語透過不同平台傳揚海外,如推出全新的「我們的香港故事」系列,每月邀請在港工作和生活的外籍朋友,細說他們的香港故事,並有效地向外傳播。

在政策研究方面,陳智思說,基金會將積極與世界各地持份者聯絡,拓展國際網絡,深化與國內高端智庫的聯繫,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等,拓展政策研究領域,包括今年第四季推出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助外來企業和投資者了解大灣區發展。

2020年團結香港基金代表獲邀與300多位國際智庫領導人舉行「全球網上論壇」探討化解疫情危機。

2020年團結香港基金代表獲邀與300多位國際智庫領導人舉行「全球網上論壇」探討化解疫情危機。

基金會旗下的公共政策研究院,未來更計劃將研究範圍擴大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大灣區發展的經驗,推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融合。

政策研究方面,亦會配合推動科技創新,推出多項在知識轉移、生物科技、臨床研究、金融科技、樂齡科技、藝術科技等的政策建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