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博客文章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2023年09月11日 20:33 最後更新:21:55

政府近日連打兩場天災大仗,打法是速戰速決,卻不失隊型,達到「唯快不破」,令城市盡早復常,在這方面,可說交了功課。心水清朋友發現,幾次政府高層記者會,都是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而非特首超哥,這與疫情期間林鄭每天主持新聞發布,明顯有別。政圈朋友的解讀是,這反映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不同。

在颱風蘇拉和世紀暴雨襲港前後,陳國基數度召開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會議,然後與各官員舉行記者會,眾人一字排開,穿着同一款背心,顯出「作戰」意味。特首超哥在內部召集一眾官員開過幾次會,並親赴災區巡視,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但一直沒有親身主持跨部門記者會。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反觀前任特首林鄭,她在2022年3月疫情第5波勁爆時,每天主持疫情新聞發布會,講明會一直繼續至疫情結束為止。她對自己日日在記者會出現,有一套解釋,就是自己作為「抗疫主帥」,可向公眾提供「權威說法」,澄清誤會。結果她持續每天早上出鏡,直至4月初才突然停止。

政圈朋友分析兩人這方面的差別,認為超哥不像林鄭那樣親自主持記者會,可能有3個想法:首先,他跟從已定下的行事機制,就是凡出現重大天災事故,都由政務司司長(CS)領導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統籌「打仗」,今次也不例外,既然CS扮演指揮角色,最掌握具體執行細節,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亦理應由CS主持。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此外,超哥雖然沒有主持記者會,其實他在政府救災行動中,於內部一直扮演着「主帥」角色,當晚在黑雨訊號發出後,他即直接向各有關部門發出指示,下令通宵全力應對。他也一直聽取負責官員匯報,掌握救災工作情況,例如在黑雨次日下午,他就召開會議,由政務司司長和各官員向他報告市面復修情況,以及各種善後工作的進度。

政圈朋友分析第三個可能原因,是超哥把向公眾交待救災具體執行情況的責任,交給了陳國基,而他就抽身落區視察災情,和探望災民,表達感性關懷,過程讓記者採訪,藉此向公眾發放政府正努力救災的訊息。這個做法,客觀效果不錯。

一位政治學者與我談起這事,說也留意到超哥與林鄭的分別,認為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有不同,林鄭自覺「好打得」、「對部門運作乜都識」,所以對下屬工作介入得很細,往往過度積極地扮演「具體執行領導」的角色。她當年每天親身主持疫情記者會,原因就在此。

他認為超哥不同林鄭之處,是自覺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在冷靜判斷情況後,向屬下官員指出工作大方向,要求他們「獨當一面」自主做嘢,這樣才可令官員有責任把事情辦做,以後也更懂得「打仗」。

聽完他的分析,我比較buy「方向領導」的一套,特首的確應在更高層次看清大局,冷靜判斷形勢,思考策略,最重要是達到「最佳結果」。如果像林鄭那樣,費盡心力於執行細處,反而看不到盲點,因此撻Q,就不是最好的領導方法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一項政策睇超哥「打唔打得」 與「好打得」林鄭比較可分高下

2024年10月17日 19:33 最後更新:19:52

看過超哥新一份施政報告,涵蓋的政策範疇甚多,如細閱內容,其實有輕重之分,有幾瓣他特別緊張,其中之一是增公屋和減劏房,兩者互有關連,都涉及基層的居住需要。我估計他的思路是:如果這問題搞不好,佔人口多數的市民不feel good,縱使經貿金融好掂,社會也難穩定。

衡量超哥能否講到做到,要看實質「結果」,政圈朋友以施政報告交出的「建公屋」成績,與上任特首林鄭時的公屋數字比較,誰更「打得」,不難分出高下,當然也要把兩個時期的政治環境考慮在內。不論如何,超哥在施政戰略上重點「攻堅」,調兵遣將集中發力,也是勝林鄭一籌的主要原因。

超哥上任之初即出新招搞「簡約公屋」,令未來5年的公屋整體供應量達189000伙,大幅增加8成。這「結果」明顯高於林鄭做特首時的建屋量。

超哥上任之初即出新招搞「簡約公屋」,令未來5年的公屋整體供應量達189000伙,大幅增加8成。這「結果」明顯高於林鄭做特首時的建屋量。

超哥2022年上任之初,已重視公屋供應問題,但之前造地緩慢,建屋地難求,他計過條數,知道增量要幾年時間,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出一新招,就是用「速食」方式,短時間內趕建一批「簡約公屋」。這計劃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與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領軍,隨即全速上馬。

當時坊間負評不少,圈內也有人單單打打,但經過一番努力後,首批2100伙將可於明年初入住,而全年共供應約9500伙,到全部「簡約公屋」於2027年建成後,總數達到3萬伙。

此一新招,令公屋整體供應增加,未來5年(2025年度至2029年度)建成的公屋達189000伙,這比超哥剛上任時的未來5年,大增了8成。到2026年度,輪候公屋時間可由高峰期的6.1年,減至4年半。

林鄭主政時,公屋與綠置居預計5年只建成71000伙,以至輪候時間越來越長,最高達6.1年。

林鄭主政時,公屋與綠置居預計5年只建成71000伙,以至輪候時間越來越長,最高達6.1年。

政圈朋友叫我回帶看看林鄭主政時的公屋量。她於2017年就任特首,據房委會的資料,由2019年度至2024年度的5年,公屋和綠置居單位合共只有71000伙。2019年那年,建成的租住公屋和綠置居共1.3萬伙,一年之後更跌至6100伙。

由於公屋供應不升反跌,到2022年,平均候輪時間升至高峰的6.1年,比林鄭上任之初的4.6年,條隊行得越來越慢。

林鄭當年增建公屋舉步惟艱,當然有種種原因,那時候政治紛爭不斷,造地建屋又遇到各方阻力,大型闢地計劃議而不決,建公屋缺地,巧婦難為無米炊。然而,林鄭欠缺闖過難關的策略和意志,也是部分原因,「好打得」是否浪得虛名,亦備受圈內議論。

說回超哥,我估計他大力催谷公屋建量,與減少劏房,是一併思考。因為一刀切把劏房「歸零」,不但不切實際,也會引起不良後果,故較好的策略是,先逐步把最惡劣的劏房eliminate ,然後分階段安置次差的劏房戶,那就不會出大亂子。

政府估計劏房標準化後,可能被取締或業主不想再出租的劏房,約建33000戶。他們大多數須另尋居所,幸而一兩年後,政府將有一批「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在手,即使要安置當中部分劏房戶,也不會太難。

公屋供應漸入佳境,終於擺脫了過往「十個樽六個蓋」的困局,不過能否真的達到理想「結果」 ,超哥仍須定下明確KPI,並嚴格督工,要求負責團隊一定做到。

一位曾與超哥共事的政圈
朋友同我講,這方面大家應可放心,因為「捽數」向來是他的強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