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法國非洲」結束了! 法國被迫自尼日爾撤軍 重挫在非影響力

博客文章

「法國非洲」結束了! 法國被迫自尼日爾撤軍 重挫在非影響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法國非洲」結束了! 法國被迫自尼日爾撤軍 重挫在非影響力

2023年09月26日 12:25 最後更新:12:31

法國將從尼日爾撤軍及召回大使,這一「歷史性時刻」反映法國在西非前殖民國間的影響力日漸衰落。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從尼日爾撤軍及召回大使。AP圖片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從尼日爾撤軍及召回大使。AP圖片

經過近兩個月的僵持,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9月24日宣布,將從發生政變的西非國家尼日爾撤走法國駐軍和召回大使,結束法國與尼日爾的軍事合作。尼日爾軍政權隨即發表聲明,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表示「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勢力在我國領土上不再受歡迎,基於相互尊重和主權的合作新時代已經開始」。

尼日爾曾是法國殖民地。AP圖片

尼日爾曾是法國殖民地。AP圖片

尼日爾曾是法國殖民地,法國約有1500名士兵派駐當地。今年7月26日,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總統巴祖姆被扣押。軍政權8月3日宣佈廢除尼法兩國所有軍事合作協定,要求法國駐軍9月3日前全部撤離。軍政權8月還下令驅逐法國駐尼日爾大使,並在法國大使拒絕離開後剝奪其外交豁免權。

巴祖姆。AP圖片

巴祖姆。AP圖片

在此期間,尼日爾首都多次爆發大規模遊行,要求法國撤軍。但馬克龍一直拒絕,堅持巴祖姆政權是尼日爾「唯一合法政權」,並希望依靠西非經濟共同體的干預恢復該國憲法秩序,但後者的「軍事干預」威脅一直未付諸行動。

不過,「法國24小時」新聞網25日稱,經過與尼日爾軍政府近兩個月的對峙後,馬克龍終於還是屈服了。

報導稱,這種對峙局面註定難以維持,因為實際上法國駐尼日爾外交官已經不再享有外交豁免權,他們面臨著被驅逐出境和斷水、斷食物的困境。法國和尼日爾的防務合作也已結束,在現軍政府看來,法國軍隊目前在尼日爾是「非法存在」。

法國和尼日爾的防務合作已經結束。AP圖片

法國和尼日爾的防務合作已經結束。AP圖片

法國《西部報》一直在關注駐尼日爾法國軍人的困境。「兩個月來,這1500名法國士兵被困在3個基地裡,生活在日益不穩定的環境中,他們作為這場外交危機的直接承受者,感覺自己被拋棄了。」報導稱,除了無法換防、後勤儲備即將耗盡,法國駐軍還要面對來自尼日爾民眾的巨大抗議聲。抗議者封鎖了法軍營地的所有通道,禁止食物、補給和後勤服務人員前往。一名法軍士兵向家人抱怨,他們被困在生活區裡,甚至連麵包和衛生紙都不夠用。

「歐洲第一電台」25日評論說,之前馬克龍不惜一切代價想讓大使留在尼日爾,如今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堅持沒有任何回報。「法國總統決定翻開新的一頁,這一決定似乎是法國的外交失敗。」目前法國需要重新調整在薩赫勒地區的軍事戰略。「一句話,『法國非洲』結束了。」

馬克龍尚未說明法國使館人員如何撤離。尼日爾軍政府23日宣布,向所有國內和國際商業航班開放領空,但「法國或法國包租的飛機除外」。在這一命令下,法國外交人員如何撤離引發關注。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和法國在尼日爾均有駐軍,參與在薩赫勒地區打擊極端武裝和恐怖組織的行動,法國的撤軍也預示著美國在西非存在的轉變。

《紐約時報》24日稱,美軍在尼日爾的駐軍規模超過1000人,美國國防部本月早些時候證實,美方調整了在尼日爾的美軍部署,將部隊從法國士兵駐紮的尼阿美基地轉移到北部阿加德茲的一個前哨基地。「這標誌著法國和美國在薩赫勒地區一個時代的結束,」曾在尼日爾工作過的美國國務院前顧問阿妮莉絲•伯納德說,「美國未能真正實施自己的戰略,他們總是照抄法國的做法。」

事實上,這已是法國兩年內第四次從非洲國家撤軍。法新社指出,近年來,在馬里、中非共和國、伯基納法索爆發反法示威後,法國分別撤離了駐紮在這些國家的士兵。評論稱,巴黎正在失去在整個非洲大陸的影響力,尤其是相對於中國、土耳其和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塔謝公開發文指出,「法國在非洲的後殖民外交必須改變」,有法國軍隊駐紮的伯基納法索、加蓬、馬里和尼日爾都發生了政變,這種情況只能用法國外交的衰落來解釋,這應該為法國政府敲響警鐘,認真改革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我們需要撤出在非洲的軍事存在,阻止我們的公司污染他們的土地。如果我們不能將非洲國家視為真正的夥伴,我們將繼續助長新的帝國主義;對法國的不滿只會進一步有利於俄羅斯和中國的影響力。」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尷尬!美國太空人滯留太空歸期未定 中國幫到手嗎?

2024年06月28日 09:28 最後更新:09:44

本月初被送到國際空間站的2名美國太空人,一度在太空滯留,如何返航回到地球成為了一大難題,這是什麽情况?這個飛船還能飛回來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確認,由於波音「星際客船」(Starliner)需要更多時間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故障,兩名美國太空人蘇妮塔•威廉斯和巴里•威爾莫爾返回地球的時間三度被推遲。

波音「星際客船」在今年6月5日發射升空,一度出現故障:5處氦氣泄漏,5個機動推進器失靈,還有一個推進劑閥門無法完全關閉。

作為驗證波音新宇宙飛船載人能力的任務,此次行程其實相當簡單——原本兩人在6月6日進入國際空間站後,只會在那裏待一周就返航。然而,隨著飛船問題頻頻,返航的日期先是延後到6月18日,然後又推遲到6月22日和6月26日,而現在已經至少推遲到7月初。

據內地軍事博主「兵器誌」,由於飛船緊靠在國際空間站並失去了自行脫離的能力,整個計劃遭遇了重大挫折。原本設計以支持7名太空人最多三個月的食物、水、氧氣等生存物資,現因多出兩人而面臨供給緊張的局面。

更加棘手的是,波音「星際航綫」飛船的一系列技術故障。英媒報道,國際空間站對波音飛船的最長對接時間為45天,一旦超過此期限,飛船則必須脫離。

然而,氦氣泄露、推進劑失效等嚴重問題的發生,無疑對太空人的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

波音公司的公關危機衝上雲霄,據衛報26日報導,波音發言人稱,因為軌道上有著充足的補給,組員離站時間並不緊迫,而且站上的時間表在整個8月中相對開放。

波音發言人指出,氦氣外洩和大部分的推進器問題已經「一切穩定,並非重返任務的顧慮」,接著補充,「5個之前正在關閉的推進器中,4個現在正常運作。這代表27個推進器中,只有1個目前處於離線,對重返任務不造成問題」。

不過,NASA與波音公司就堅稱太空人並未被困,而且技術困難沒有威脅任務。NASA表示,太空飛行器需要7個小時的太空自由飛行時間,才能執行正常的任務結束,「目前在儲罐還有足夠的氦氣剩餘,足以支援分息之後的70個小時太空自由飛行活動」。

在此之前,美方對中企肆意挑釁,進行了一系列非法制裁,導致中國進行了反制。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無法從中國獲取必要的零件,轉而向其他國家尋求幫助。

於是波音公司選擇將其中一批「鈦合金」閥門的訂單轉給印度製造,未料印度以成本考慮將材質更換為「鋁合金」,導致了飛船在太空環境中出現了諸多問題。

事實上,這起事件不僅是技術失誤的體現,更暴露了美國在追求太空競賽中急於求成的心態。

為了在太空探索中保持領先地位,尤其是看到中國在月球探索上取得的顯著進展,如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背區域並開展採樣研究工作,美國似乎匆忙推進了許多未經充分驗證的項目。

所以如今的局面,就是美國執迷於「零和思維」遭到的反噬。那麽,對於這個情况,美國該咋辦呢?

有人提出,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救援方案,可幫助波音接回這2名太空人。或者,波音也可以考慮向SpaceX求助,比如SpaceX的龍飛船。

實在不行,求助中國也是一個辦法,畢竟中國的宇宙飛船有許多備份,可隨時進行應急救援。

不過,這忙中國可能還真幫不了,不是不願意,是愛莫能助。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口的不同,使得直接的救援行動無法展開。即便中國有這個心,也無濟於事。

所以,美國波音和NASA只能自己想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NASA和波音公司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還有時間上的壓力。進行故障排查和測試需要時間,而在太空中,時間的流逝意味著資源的消耗。此時,太空人的狀况和安全成為了首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將太空人長時間留在太空站內,也許在技術層面是可行的,但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看,無疑增加了太空人的身心負擔。

歷史上的例子表明,長時間的太空停留對人的身心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找到一個既安全又及時的解决方案,對各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這次事件不僅是太空救援的挑戰,更是對目前全球太空合作模式的一次考驗。它向我們展示了在太空活動中,國與國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相互依賴與合作的必要性。

未來的太空探索,更需全球共同努力,共享智慧和資源,共同面對挑戰,確保太空活動的安全和成功。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揭示了一個國家或聯盟在科技創新和國際競爭中可能陷入的窘境:一方面,是對科技優勢和國際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則是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忽視的安全與合作。當競賽心態超越合理範疇,就可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人類共同的太空探索事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