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沒有最差,只有更差,部分BNO港人搵食艱難,荷包乾涸,於是鋌而走險出下下策,與保險代理串通,涉嫌虛報永久移居內地,領取MPF的「未來錢」,但天網恢恢,逃不過廉記法眼,一批人月前回港時被捕,因涉行騙罪隨時一身蟻。居英朋友同我講, 英國亂港組織與部分「黃友」,早在大半年時就向英政府施壓,要求促使匯豐等受託機構向BNO港人「放水」,並發動議員和政客聲援,但當局反應冷淡,匯豐等更不肯就範,碰了大釘子。部分水緊的BNO港人惟有事急行險着,結果踩中地雷。
英國政府打茅波在先,中方反制不承認BNO護照,在英港人沒法憑BNO簽證提早取回MPF戶囗的錢,部分人強阻港府官員座駕抗議,但徒勞無功。某些人最後行犯法險着,結果被捕。
英國政府兩年多前大打茅波,公然違反「BNO護照沒居英權」的中英共識,擺明撬香港牆腳。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中方即出招反制,宣布不承認BNO護照,積金局隨即講明MPF參加者不能以BNO簽證,作永久離開香港的原因,不可藉此提早取走戶囗的錢。
居英朋友說,部分持BNO移英的「黃友」在港無物業,沒法套現帶充足糧草赴英,本來就囊中乾澀,強積金這筆「未來錢」又不能提取,自然怨氣極大,認為是香港當局對他們的政治懲罰。當時他們想到的唯一方法,是逼使英政府出手,「夾」匯豐等機構讓持BNO的客戶提取強積金。
在這時候,由一批反中亂港政客組成的政治組織「香港監察」也迅速插手,抓住這議題大造文章。在今年5月,它就串連90個英國國會議員及政界人士,促內政部向匯豐等在英受託機構發指引,保證BNO港人可以拿到強積金戶囗內的錢。
它同時發表報告,指這項「打壓BNO港人」的政策影響着16萬人,涉及金額達22億英鎊,顯然想把議題做大,藉此攻擊特區政府,並指控匯豐等為「幫兇」,對這些機構製造壓力。
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訪英時,與英國高官會面時,企硬不許BNO港人拿走強積金的「未來錢」。
至於在英的一批「勇武派」,則耍出他們的武打套路,於香港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赴英出席活動時,手持標語在市政廳外示威,並強行衝出車路攔截許正宇的坐駕,隨即受到保安人員阻止,但這場「大龍鳳」引不起迴響,製造的壓力極有限。
近期英國政府在中英關係上吹出暖風,不想在這個「小問題」上鬧出矛盾,也無意向匯豐等機構施壓,引起無謂事端。所以亂港政客與「黃友」爭取BNO港人提早取回強積金,縱然聲嘶力竭,卻未見成效,MPF仍然不能動分毫。
居英朋友說,一些水緊的BNO港人欲提錢應急,在環境壓力下,受到個別保險中介的游說,涉嫌「裝假狗」虛報在內地居留,永久離港,藉此提早拿取MPF戶囗的錢。其實過往已有無良中介幫「等錢使」人士呃強積金機構,那些人多因欠債冒險,近期因知道一些BNO港人有此問題,所以向他們兜售這種詐騙手法,中介可從中取得那筆錢的一成至二成,食水頗深。
政圈朋友說,這些BNO港人以為可暪天過海,實在很儍,具規模的金融機構都有嚴密的審查機制,穿崩機會不低。更儍是他們夠膽返港,終於斷正。
他說如BNO港人反對這政策,正路方法之一是提出法律挑戰。不過這些人當中,不少背景有問題,惹過麻煩,怎敢回港站出來打官司?
今次的事件,可說是英國打茅波的後遺症,清楚告訴那些為錢犯險的在英港人,走旁門左道,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選戰周二埋牙,單看民調,特朗普與賀錦麗暫時仍難分高下,但賭盤則顯示「狂人」勝算較高,上周末就有人投注3000萬美元買特朗普贏,他們的預測可能準過民調。一位財金猛人同我講,不論兩人誰勝出,對中國將同樣強硬,他擔心香港駐美經貿辦很快會被封殺。在美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也摸到風向,近日大爆陰毒,圖搞垮香港在美的經貿網絡,斷其「米路」,他們在大選之際出手,是為背後「大佬」的下一着棋造勢,港府要有所準備。
美國大選後,新任總統很可能出手封殺香港駐美經貿辦,而亂港組織HKDC趁這時候出陰招,發表「調查報告」指經貿辦等在美搞政治活動,滲透地方政府,明顯誇大。HKDC的背後目的,是為斷香港財路造勢。
美國一批「鷹派」政客,早已對香港駐美經貿辦磨刀霍霍,殺之而後快,眾議院今年9月已通過法案,若政府確認經貿辦不應再享有豁免特權,便須於180日內關門大吉,現時只待稍後過參議院的一關。
眾議院9月己通過封殺經貿辦的法案,只待過參議院一關,政府便可動手。
就在此時,HKDC慌死經貿辦唔死得,近日加料落毒,發表一份所謂「研究報告」,「揭露」港府透過經貿辦、貿易發展局、投資推廣署等機構,與美國的商界團體、州政府和政客、智庫等密密建立聯繫,進行「串連」,以影響政府的商貿政策,並「用不同手段傳播支持香港特區和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
報告講到港府在美國四處滲透,神通廣大,進行「次國家級」的政治游說,說已找出有連繫的組織,共有12個之多,並指港府低調聘用國際公關公司 Edelman為它工作。報告故弄玄虛,以戲劇化寫法「揭露」 港府在美國的「政治任務」,但部分內容唔知嚇死,知就笑死,且舉以下兩例。
其一是,報告指由海外港人成立的「香港商業協會」,與經貿辦關係緊密,其參與旅發局的「Hello Hong Kong」活動,配合港府「由亂及治」的宣傳,實質上是政治活動;其二是,紐約經貿辦曾聘請一名做過特種部隊軍官的商界人士做顧問,協助搞「香港龍舟節」等,其實是靠他進行政治滲透,拉攏地方政府。明眼人都看到,這兩件事只不過是普通民間活動,報告卻「作大冇壞」,亂吹一通,極之誤導。
HKDC報告所爆內情雖然得啖笑,但也不可輕視,它把經貿辦、貿發局和旅發局等抹上政治色彩,是為鷹派議員和官員提供「證據」,為封殺這些機構鋪路,目的是切斷香港在美的財路,以達成他們未完的「攬炒」使命。
我與一位財金猛人談起此事,他說早在回歸前,港府已派官員在美國進行政治游說,影響政府對香港的商貿政策,一直延續至今,所以那份報告所說並非什麼新發現。我同意他所講,報告是有意作大,以亂視聽。
他說自從中美陷入「新冷戰」之後,港府在美國做政治游說越來越難,很多「說客公司」(Lobbyist)不敢接港府的生意,恐怕會有政治風險。聽猛人咁講,經貿辦即使想做政治游說,亦好難做得成。
不過財金猛人指,經貿辦的處境確危危乎,新總統上台後,好可能即向它開刀,看來難逃關門厄運,政府要預早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