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變清了!史載「黃河清」僅43次,壺口瀑布黃河水清澈似銀色絲帶。
內地民眾在陝西延安黃河壺口瀑布拍到壯觀景像,稱之為「清流飛瀑」。許多網友驚嘆黃河水竟然變得清澈。
微博圖片
壺口瀑布位於陝西延安市宜川縣和山西臨汾市吉縣壺口鎮,是兩省共有的旅遊景區。黃河在這裡流經兩岸峭壁,形成狹窄的河口,被稱為壺口瀑布。這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儘管如此,早在2020年就有報導指出,平時濁浪滔天的黃河壺口瀑布變得清澈起來,水流在陡峭的峭壁間急速下降。
微博圖片
根據古籍記載,黃河被形容為「泥沙之河」。而根據近代的實測資料分析,黃河干流的含沙量在世界河流中名列前茅,最大年輸沙量達到39億噸。黃河的泥沙絕大部分來自黃土高原,這裡的土質鬆散且容易侵蝕。每當暴雨來臨時,大量的水土就會被沖刷流入黃河。自1949年以來,當局加強了對黃河的治理,「沙退河清」逐漸成為現實。根據測算,近20年來,黃河中游平均每年攔截和減少進入河道的泥沙超過4億噸。
微博圖片
據陝西日報2022年的報道,陝西每年輸送到黃河的泥沙量已從多年前的8.3億噸減少到如今的2.68億噸。根據地質專家李鄂榮的考證,史書上記載的「黃河清」只有43次,其中最長的一次發生在1727年,持續了20多天。而根據網友的目前反映,黃河壺口瀑布從冬季融化到現在,水一直保持清澈。
微博圖片
許多網友認為這意味著中游流域的生態環境有顯著改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顯效果,同時也表示中國整體的生態系統正在變得更好。
立陶宛自5月起正式實施現金支付金額尾數調整制度,以提升現金使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並降低民眾與商家的營運成本。
立陶宛5月起正式實施現金支付金額尾數調整制度
根據這項新制度,現金支付的交易金額將會根據尾數自動向上或向下調整至0或5歐分。尾數為1、2、6或7歐分將向下調整,而尾數為3、4、8或9歐分則向上調整。舉例來說,4.89歐元的交易金額會調整為4.90歐元,而4.57歐元的金額會調整為4.55歐元。此舉不影響非現金交易,如電子支付、貨幣兌換或銀行存提款。1歐分和2歐分硬幣仍然具有法定貨幣地位,可繼續用於交易支付。
歐元區第8個實施類似制度的國家
立陶宛國會於2024年3月通過這項法案,使其成為歐元區第8個實施類似制度的國家,效仿芬蘭、荷蘭、義大利等其他國家。這項政策旨在提高效率、促進永續發展並增進民眾的便利性。
政策實施有多重好處
立陶宛中央銀行指出,這項政策的實施有多重好處,包括降低現金使用成本、減少環境污染並提高支付便利性。根據立陶宛央行的資料,約有7成的1歐分和2歐分硬幣沒有重新流通回央行,這些小面額硬幣大多僅被使用一次便遺失或被閒置在家中,導致每年損失價值約30萬歐元,累積至今超過250萬歐元的硬幣。製造這些硬幣的成本高於其面額,對國家財政造成額外負擔。
此外,立陶宛央行指出,繼續鑄造和處理這些硬幣不僅耗費資源,還增加了金屬、塑料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導致環境汙染。透過實施尾數調整制度,可以降低這些貨幣的使用成本,同時有助於減少汙染、提高支付便利性。
逐步引導社會轉向更永續和有效率的支付模式
立陶宛央行表示,69%的立陶宛受訪者支持尾數調整制度,29%表示反對,還有一部分受訪者尚未決定。立陶宛央行強調,是否停止流通這些硬幣將取決於歐盟層級的決定。目前,立陶宛的政策並非強制民眾放棄1歐分和2歐分硬幣,而是逐步引導社會轉向更永續和有效率的支付模式。
AP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