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讓印度削減關稅 美媒大「變臉」 「印製造的最大對手是越南不是中國」

博客文章

為讓印度削減關稅 美媒大「變臉」 「印製造的最大對手是越南不是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為讓印度削減關稅 美媒大「變臉」 「印製造的最大對手是越南不是中國」

2024年02月09日 10:08 最後更新:10:13

美媒又挑撥印度製造業最大對手「是越南不是中國」,試圖敦促印度降低關稅。

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盟友,印度被西方輿論熱炒為「替代中國」打造電子信息製造業等關鍵領域另類「供應鏈安全」的一環,但印度的高關稅也令美國不滿。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彭博社2月8日刊登評論文章,聲稱印度「要認識到越南才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非中國」,試圖敦促印度進一步「開放市場」。該署名文章作者、前彭博社科技記者蒂姆·丘爾潘(Tim Culpan)說,包括印度所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其他成員國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希望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取得成功,而原因歸根結底只有一個:打造一個可「替代中國」的國家。

為此,美國不斷推動印度領導人開放市場,為國際公司提供便利。文章提到一個細節,上週二(1月30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剛剛在印美商會表態稱,削減進口關稅應該是印度首要任務。一天後,印度政府便宣佈將電池蓋、鏡頭、天線等手機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從15%降至10%。

美國駐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

美國駐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

「這個時間點看起來像是新德里在奉命行事,但更像是一種巧合,甚至有可能華盛頓早就知道會這樣。」文章稱,在「勸說」印度優化營商環境這個問題上,美國並非「孤軍奮戰」。去年7月,日本外相林芳正訪問印度期間「要求合作改善投資環境」,並會見了印度總理莫迪。

丘爾潘借此「建言」稱,印度應降低其關稅水平,並將來自美國等方面適當開放市場的建議「視為真心實意」,而不僅僅是出於自身利益的遊說,因為印度工業基礎的崛起對這些國家而言是「雙贏」的結果,而印度當前實施的投資激勵措施並不成功。

在他看來,莫迪政府十年前推出的「印度製造」政策初看起來似乎達到了預期效果,以「果鏈(蘋果公司全球供應鏈)」為代表的電子製造業快速發展為該國帶來了一定實惠,但實際也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印度製造業的更多發展。

文章稱,印度政府提高了製成品的關稅,刺激了富士康、和碩等蘋果代工大廠擴大在印業務,以規避關稅。但是,「在印度且只為印度生產是行不通的,只需與擁有10億多智能手機用戶的中國相比,我們就會發現,僅靠國內市場並不足以支撐龐大而複雜的電子產品供應鏈,中國製造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

丘爾潘提到,雖然印度獲得了大量海外投資,但富士康上個月宣佈將斥資1億美元在越南新建工廠,這提醒人們,印度並未「壟斷」承接住所謂「產業外遷」。墨西哥、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捷克也在爭取更多資金,以建立全球計算機和電子產品製造商的供應鏈。

他指出,大多數國家都通過稅收減免、設立專門的自由貿易區或工業區、提供水電等公用設施優惠、免費提供土地、保障工地勞動力等措施來吸引投資者,對比之下,印度的高關稅顯得「格格不入」。實施較高的進口稅確實促使企業在印度設立公司,為當地消費者供貨,同時也降低了它們在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力。

文章稱,印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開始「向外看」,而這就意味著要瞭解印度的投資和商業環境並不具有競爭力,意味著「要認識到越南才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非中國」。文章引述研究說,在超過85%的電子產品關稅類別中,中國、墨西哥、泰國和越南都擁有更具競爭力的關稅水平。

越南、泰國、墨西哥和中國對電子產品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徵收關稅比印度更低(黃色)或更高(藍色)的比例,數據基於2024 年1月印度宣佈部分關稅調整之前的非零稅率類別。圖片來源:彭博社

越南、泰國、墨西哥和中國對電子產品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徵收關稅比印度更低(黃色)或更高(藍色)的比例,數據基於2024 年1月印度宣佈部分關稅調整之前的非零稅率類別。圖片來源:彭博社

為抓住所謂「中國+1」,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舉措,包括生產掛鈎計劃、稅收補貼等。印度已簽署13項自由貿易協定和6項優惠貿易協定,並正在與加拿大、英國和歐盟進行談判。不過,包括印度媒體在內的一些國際媒體也意識到,限於自身短板太多,印度所獲得的機會也很有限。

印度「clearias」網站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跨國企業在印度要面臨的諸多挑戰:複雜的官僚程序和稅收制度;部分地區的基礎設施落後;土地徵用問題,特別是企業可能會面臨當地社區的阻力;員工的培訓和技能培訓投入過大;文化和語言差異等等。

「印度能否取代中國成為第二個世界工廠,晉升為超級經濟強國,還是一場媒體神話,有待更多的觀察。」台灣「中時電子報」去年8月也刊文提到,印度發展的速度遠不及中國,這與兩項指標落後中國有關,一是性別平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

印度是全球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據統計,2021-2022年,印15-59歲間勞動力人口中女性佔比僅為29.4%,男性勞動力人口佔比80.7%。在教育水準上,中國的成人識字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印度則是76%,其中婦女只有69%。

至於近來一些產業出現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的現象,有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未必是壞事。據第一財經報道,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在去年11月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表示,目前地緣政治影響加劇,非必需品的供應鏈產生了新的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會有中國供應鏈完全搬走的情況,且中國也希望供應鏈能夠升級,產生更多以技術為主導的鏈條。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副主席何偉文則認為,如果中國投資越南、墨西哥等地的產業鏈,那麼從越南、墨西哥賣到美國和歐盟的產品多了,從國家角度來說,中國本土出口的產品數量少了,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出口的產品數量反而還多了。而且從全球來講,中國的全球供應鏈仍然是完整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哈馬斯領袖辛瓦爾死了  以色列下一步怎麼走?

2024年10月18日 12:59 最後更新:13:03

當地時間10月17日,以軍在位於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的一次行動中,打死了哈馬斯領袖辛瓦爾,以方發布現場影片和圖片作證,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形容是「加沙戰事結束的開始」,哈馬斯方面則尚未確認辛瓦爾死訊。

美國總統拜登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紛發聲,指辛瓦爾死亡後,應藉此重啟加沙和談,惟這勢必引起以色列國內右翼聯盟不滿,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軍事手段可以解決恐怖主義」。美國《華爾街日報》指,以色列面臨嚴峻選擇,宣布勝利還是繼續戰鬥?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內塔尼亞胡在X發布聲明,指辛瓦爾的死亡是並不代表戰爭結束,而是「戰爭結束的開始」。X截圖

內塔尼亞胡在X發布聲明,指辛瓦爾的死亡是並不代表戰爭結束,而是「戰爭結束的開始」。X截圖

辛瓦爾死亡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布雙語視頻聲明,向哈馬斯、加沙平民和以色列民眾講話,要求哈馬斯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如果哈馬斯放下武器,歸還人質,戰爭明天就能結束」。

據《以色列時報》、路透社和半島電視台報道,內塔尼亞胡在X平台發布聲明稱,辛瓦爾的死亡是加沙人「最終擺脫(哈馬斯)暴政」的機會,哈馬斯將不再統治加沙,「你們的領導人正在逃跑,他們將被消滅」。

內塔尼亞胡將辛瓦爾之死稱作「重要時刻」,但同時指,這並不代表戰爭結束,而是「戰爭結束的開始」。

此外,內塔尼亞胡繼續將矛頭對準伊朗以及伊朗領導的「抵抗之弧」,將其稱為「邪惡軸心」。以色列外長卡茨則向世界各國的數十位外長發放消息說,辛瓦爾之死是「以色列在軍事和道德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是整個『自由世界』對抗伊朗領導的『激進伊斯蘭邪惡軸心』的勝利」。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佈辛瓦爾生前戰鬥的照片,並指他不像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2003年被捕時求饒。X截圖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佈辛瓦爾生前戰鬥的照片,並指他不像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2003年被捕時求饒。X截圖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聲明,將辛瓦爾稱作「烈士」,讚頌他在生命最後時刻「仍身處戰場、面對敵人」,而不是像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2003年被捕時「懇求」美軍「不要殺死他」。

英國天空新聞台阿拉伯語頻道引述一名五角大廈人士稱,辛瓦爾在拉法的一次交火中被打死。以色列安全官員透露,因為辛瓦爾曾被以方關押,所以以方掌握其DNA訊息,便於確認其身分。阿拉比亞電視台稱,初步DNA檢測顯示死者是辛瓦爾。

《以色列時報》公佈細節,以軍此次軍事行動原本並非針對辛瓦爾,當時以軍部隊在拉法一棟建築物的底層向一群戰鬥人員開火,並對建築物發動攻擊,導致建築部分倒塌。當士兵進入建築物時,才發現在死亡的3人中,其中1人「看起來非常像」辛瓦爾。

以軍發布影片顯示,辛瓦爾在一帳被炸毀建築物內,手部受傷,但仍向無人機投擲木棍。影片截圖

以軍發布影片顯示,辛瓦爾在一帳被炸毀建築物內,手部受傷,但仍向無人機投擲木棍。影片截圖

據以軍發布影片,以軍在拉法地區透過無人機,發現有3人,即辛瓦爾和兩名武裝分子不停轉換房屋逃亡,辛瓦爾在獨自逃入一棟被炸毀的建築物時,手部受傷,但仍向無人機投擲木棍,以軍之後開槍消滅他。

辛瓦爾是哈馬斯下設安全機構的主要創始人,2017年起成為哈馬斯在加沙走廊的領袖,被以色列視為去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的主謀之一。今年8月6日,哈馬斯發表聲明說,辛瓦爾成為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接替7月31日在伊朗境內遭暗殺身亡的哈尼亞。

辛瓦爾自2017年起成為哈馬斯在加沙走廊的領袖。AP圖片

辛瓦爾自2017年起成為哈馬斯在加沙走廊的領袖。AP圖片

誰來接替辛瓦爾作為下一任哈馬斯領導人?英國《衛報》和美國CNN認為,辛瓦爾的弟弟、49歲的穆罕默德辛瓦爾可能是人選之一。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上個月告訴CNN,在穆罕默德·迪夫7月13日死於以軍空襲後,穆罕默德·辛瓦爾就接任了哈馬斯軍事指揮官。

辛瓦爾之死,引起全球關注。半島電視台稱,如消息證實,將為加沙的哈馬斯組織帶來不確定性;《華爾街日報》則稱,辛瓦爾死後,以色列面臨嚴峻抉擇:下一步怎麼走?文章認為,辛瓦爾的死亡對許多以色列人來說是宣洩情緒的時刻,對哈馬斯來說則是沉重的打擊。但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需要在「宣布勝利」和「繼續戰鬥」中做出選擇,其決定可能會決定加沙衝突的走向、加沙人質的命運、以色列與全球的關係、以及及他本人的命運。

外媒認為,內塔尼亞胡需要在「宣布勝利」和「繼續戰鬥」中做出選擇。AP圖片

外媒認為,內塔尼亞胡需要在「宣布勝利」和「繼續戰鬥」中做出選擇。AP圖片

目前,內塔尼亞胡已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拜登政府要求以色列把辛瓦爾之死視為關鍵時刻,重啟陷入僵局的停火談判,拜登表示:「現在有機會在哈馬斯不再掌權的情況下,在加沙迎來『後天』(day after),並達成一項能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帶來更美好未來的政治解決方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同樣表示,辛瓦爾曾是結束戰爭的「主要障礙」,現時這一障礙已經消除,雖無法預測誰接替辛瓦爾都會同意停火。

惟另一邊,以色列極右翼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和國安部長本·格維爾呼籲以軍加大對加沙地帶的軍事壓力,要證明「軍事手段可以解決恐怖主義」。

美國總統拜登指,辛瓦爾死亡後,應藉此重啟加沙和談。

美國總統拜登指,辛瓦爾死亡後,應藉此重啟加沙和談。

《華爾街日報》引述民調稱,如果今天舉行大選,內塔尼亞胡可能會輸掉選舉,但他在以色列右翼選民中的支持率正穩步回升,部分原因是以色列最近對黎巴嫩真主黨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打擊。

前內塔尼亞胡國家安全顧問、美國智庫「美國猶太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雅科夫‧阿米德羅爾表示,辛瓦爾之死是重要的象徵性事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以色列現在可結束戰爭,因對以色列來說,這顯示以軍繼續在整個加沙施加軍事壓力的戰略,正在發揮作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