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大視野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大視野

大視野

宇宙慘案! 白矮星大殺四方吞噬行星殘骸留下金屬「疤痕」

2024年03月02日 11:20 最後更新:15:43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表面有金屬「傷痕」,據信是在吞噬繞著它運行的行星碎片或小行星殘骸時所留下,這是首次發現吞噬過程的印記。

研究人員利用歐洲南方天文台(ESO)設於智利的「極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在這顆距離地球約63光年的白矮星WD 0816-310表面發現一處金屬集中區。

觀察發現,這顆白矮星的金屬含量值會隨其自轉而變化,顯示金屬是集中在一特定區域,且這些金屬含量變化與白矮星的磁場變化同步,表示這塊金屬痕跡位於白矮星磁極。將這些線索綜合起來,顯示白矮星的磁場將金屬物質帶到磁極,形成了這個「疤痕」。

觀看影片

研究報告作者、北愛爾蘭阿馬郡天文台天文學家巴努洛(Stefano Bagnulo)表示,一些白矮星會吞噬自己的行星系統一部分,「恆星磁場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在這顆白矮星表面上留下一道傷痕」。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白矮星是恆星演化終期留下的殘骸,密度非常高、體積與地球接近,但是具有相當於太陽的質量,其強大的引力能夠撕裂太靠近它們的行星或者小行星。之前的推測認為,這些被撕裂的碎片沒入恆星後會平均地分布在其表面。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參與研究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天文學家蘭斯崔特(John Landstreet)表示,令人驚訝地是,這些物質並未如理論所預測的,均勻地散布在表面,而是被磁場集中在一處,「之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網圖片

報告共同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天文物理學家法里希(Jay Farihi)指出,這些金屬來自於一塊被白矮星吞噬的行星碎片,這塊碎片與太陽系中第二大的小行星、直徑約500公里的灶神星(Vesta)一樣大、甚至更大。

往下看更多文章

史上最大節肢動物!體長達2.5米體積相當一輛車 詭異樣貌曝光

2024年10月14日 14:20 最後更新:16:06

專家們從兩塊保存完好的化石中揭示遠古蜈蚣蟲的真實樣貌,體積龐大如汽車,被稱為「史上最大節肢動物」。

遠古蜈蚣蟲真實樣貌曝光 體長達2.5米

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報導,這個遠古蜈蚣蟲學名為「Arthropleura」,其實是現代蜈蚣和馬陸的遠古親戚。生存在3億4500萬至2億9000萬年前的石炭紀至二疊紀薩克馬爾期,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和蘇格蘭,是已知陸地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體長可達2.5米,體重可達50公斤。

身體特徵類似千足蟲  

報導指,這種巨型節肢動物數十年來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因為它的身體特徵類似千足蟲。然而,若缺乏頭部,學者們無法理解這種生物與現代節肢動物如馬陸、蜈蚣之間的關係。儘管這兩種現代生物外觀相似,但實際上在4.4億年前就有了分歧。

透過CT掃描,在法國蒙卡夫雷勒特異埋藏化石群發現了兩隻幼年遠古蜈蚣蟲的頭部化石。雖然幼蟲體型僅6厘米,科學家發現其頭部側面帶有獨特的有柄眼睛、輕微彎曲的觸鬚,以及像蜈蚣一樣的小下顎。這些特徵與蜈蚣和馬陸相似。

100多年來未找到完整的頭部

研究的第一作者、法國里昂大學古生物學家萊里蒂爾(Mickaël Lheritier)表示:「這種節肢動物自18世紀以來廣為人知,但長達100多年的歷史中,我們從未找到完整的頭部。現在終於有了完整的頭部,可以看到下顎骨、眼睛,這些特徵將有助於我們理解這種生物的演化地位。」

古生物學家將遠古蜈蚣蟲歸類為與馬陸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

根據解剖特徵,古生物學家最終將遠古蜈蚣蟲歸類為與馬陸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然而,在馬陸和蜈蚣身上從未發現有柄眼睛。遠古蜈蚣蟲被廣泛認為是陸生動物,但眼柄通常出現在半水生或全水生的動物,如甲殼類動物。

AP圖片

AP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