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個月的伊斯蘭教齋戒月開始,伊斯蘭信徒陸續到清真寺朝拜祈禱,有非華裔警員在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教中心外,派發滅罪宣傳單張。
齋戒月期間,有非華裔警員在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教中心外維持秩序。巴士的報記者攝
非華裔警員兼顧工作和信仰
點擊看圖輯
齋戒月期間,有非華裔警員在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教中心外維持秩序。巴士的報記者攝
莎瑪和阿南文齋戒月期間在清真寺外維持秩序。巴士的報記者攝
(左起)油麻地分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阿南文、油尖警區警民關係組社區聯絡主任(非華裔)洪嘉偉、黃大仙警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莎瑪。巴士的報記者攝
油尖警區警民關係組社區聯絡主任(非華裔)洪嘉偉。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員莎瑪(Salma BiBi)和阿南文(Mohammad Adnan)均為非華裔人士,他們也是伊斯蘭教徒,齋戒月期間也需齋戒。對自小開始守齋戒的他們來說,警隊作出特別安排,讓他們可以兼顧工作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他們的宗教和種族背景亦令他們在服務市民工作上更有優勢。
黃大仙警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莎瑪。巴士的報記者攝
黃大仙警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莎瑪今年首次在警隊工作時守齋戒,此前她一直在前線進行巡邏工作,上司考慮到她的特殊情況,便將她調配在報案室處理後勤職務,亦有房間方便祈禱。加入警隊剛不久的「新丁」莎瑪一開始就發揮到優勢,她憶述,早前有CID警員在處理案件時致電一名非華裔人士,讓其前往警署,但事主只會講烏都語,莎瑪便協助擔任翻譯工作,準確傳達訊息。
油麻地分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阿南文。巴士的報記者攝
油麻地分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阿南文加入警隊已有兩年,他在齋戒期間照常外出巡邏,談及如何平衡齋戒和工作,阿南文表示,若在齋戒期間需要外出工作,他會隨身攜帶餅乾、水等食物,等時間一到就可以先充飢,祈禱儀式則可以等到工作結束後補回。
莎瑪和阿南文齋戒月期間在清真寺外維持秩序。巴士的報記者攝
阿南文作為伊斯蘭少數族裔,分享過齋戒月期間的一次工作:他接到一宗市民報案,報稱有大批少數族裔人士聚集清真寺,擔心打架毆鬥。阿南文趕到現場,了解到他們只是在「開齋」時間過來聚餐,便向市民解釋這只是伊斯蘭習俗,讓市民放心。
「寶石計劃」10年逾50名非華裔人士入紀律部隊
莎瑪和阿南文都是通過警方的「寶石計劃」訓練後加入警隊,兩人都認為「寶石計劃」計劃為有興趣加入警隊的非華裔青少年提供一個很好的途徑。油尖區是非華裔人士聚居地,區內大部分非華裔青年的中文能力僅限於基本溝通,油尖警區遂於2013年2月推行「寶石計劃」,為15至25歲的非華裔青年開辦中文班,提升他們中文語文能力,協助不同的非華裔青少年融入社會並發展事業。
(左起)油麻地分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阿南文、油尖警區警民關係組社區聯絡主任(非華裔)洪嘉偉、黃大仙警區軍裝巡邏小隊警員莎瑪。巴士的報記者攝
現時,該計劃除了中文班,更提供多元化的訓練,例如數學班及體能班,替學員打好基礎,為將來事業發展做好準備。
「寶石計劃」。巴士的報記者攝
「寶石計劃」。巴士的報記者攝
阿南文(左)和莎瑪(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莎瑪和阿南文是「寶石計劃」受益者。自孩提時代,莎瑪便夢想做警察,但她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直至參加「寶石計劃」後,通過參加中文班提升中文能力,並參與許多活動認識警察部門,學習投考警隊的技巧,最終成功加入警隊。
受到身為警員的表哥影響,阿南文亦想成為警察,他在中學便已加入「寶石計劃」,學習中文之餘還學習警隊知識,並於香港科技專上書院毅進文憑的警務課程畢業,隨後投身警隊。
油尖警區警民關係組社區聯絡主任(非華裔)洪嘉偉。巴士的報記者攝
根據警方資料,特區政府並無規定任何投考者、剛受聘政府職位的人士或任何現職公務員需申報其種族。根據人員資料所顯示的姓名及自願申報,自2011年5月1日起至今,共有167名非華裔人士成功投考警察。
油尖警區警民關係組社區聯絡主任(非華裔)洪嘉偉表示,「寶石計劃」並非強制學員加入警隊,只是希望通過加強非華裔青年的中文能力,讓他們有多方面的發展。計劃至今通過不同的招募方式吸引超過800名非華裔青年成為「寶石計劃」的學員,目前已有超過50名「寶石計劃」學員加入不同紀律部隊,其中29人加入警隊,亦另有學員加入機場保安、NGO等機構。
同時,對於想投身其他職業的學員,「寶石計劃」亦提供其他方向。早前,「寶石計劃」與智庫組織「MWYO 青年辦公室」合辦「同『學』。一起創。伙伴計劃」,讓非華裔與本地青少年進行配對,透過三個月的資訊科技課程,以分組形式創作一個應用程式,支援非華裔族裔社群融入社會。
警務處與香港童軍總會合作推出「積極公民」獎章,童軍可在網上學習包括防騙、禁毒和保護兒童的知識,童軍總會同時辦領袖培訓課程,讓學員加深認識,助他們向親友、所屬群體宣傳。
警務處與香港童軍總會合作推出「積極公民」獎章系列,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巴士的報記者攝
「積極公民」獎章系列包括「防騙先鋒章」、「保護兒童章」以及「禁毒章」,由警務處提供教材資源,學員通過線上自學,以及參加不同課程和訓練,學習防騙、禁毒及保護兒童等知識。
警務處公共關係部高級督察梁思朗。巴士的報記者攝
而香港童軍總會則為成年領袖提供領袖培訓課程,接觸真實防騙案例以及毒品樣本,完成培訓的領袖可根據學員學習程度舉辦工作坊,學員在最終通過考核後即可獲得獎章。
香港童軍總會副青少年活動總監(支部)張俊彥。巴士的報記者攝
其中,「防騙先鋒章」已於今年5月推出,目前已有逾800名學員完成訓練,「保護兒童章」和「禁毒章」將分別於今年內以及明年初推出。
「積極公民」獎章系列包括「防騙先鋒章」(中)、「保護兒童章」(右)以及「禁毒章」(左)。巴士的報記者攝
舅父出遊遇騙 記起侄子提醒及時醒悟
11歲的香港童軍總會幼童軍梁桀朗在課餘時自學課程,學會許多實用防騙知識,例如如何識破假冒身份詐騙手法,以及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等。他表示課程內容淺白易懂,短片案例中的動畫生動有趣,充滿樂趣和挑戰,「所以每次都是最快速度寫完作業就去學。」
香港童軍總會幼童軍梁桀朗。巴士的報記者攝
學習過程中,梁桀朗不僅學到新知識,還將所學知識分享給家人,幫他們遠離詐騙。梁桀朗的舅父早前往泰國旅行,出發之前,梁桀朗和舅父講了關於不要輕信騙徒,給騙徒轉帳等防騙知識,旅途中就派上用場。舅父在使用泰國當地的免費Wi-Fi時需要輸入資料,但之後他發覺全部資料都變成泰文,緊接著收到電郵,聲稱電話已被黑客入侵,要求數千元就可還原。
通過考核的學員可獲得紀念布章。巴士的報記者攝
梁桀朗的舅父起初不知道如何是好,幸好他記起梁桀朗曾與他分享的防騙知識,最終沒有給騙徒轉帳,避免受騙。梁桀朗更認識到傳遞防騙知識的重要性,在幼童軍集會中分享資訊,「 透過自學及向同團的幼童軍分享防騙資訊,令我獲益良多。日後,不僅我自己提高防騙意識,同時亦會提醒身邊的家人及朋友不要輕信不明來歷的信息。」
香港童軍總會幼童軍梁桀朗和媽媽。巴士的報記者攝
梁桀朗的媽媽是香港童軍總會領袖之一,她在學校會開展工作坊,通過遊戲向學生宣傳防騙訊息,兒子獲得「防騙先鋒章」讓她十分高興,「他在家會自主學習,我也會和他一起看片,大家互相交流對騙案的看法。」
通過角色扮演更深入認識騙案發生
除了香港童軍總會提供的領袖培訓課程,警務處還為童軍領袖提供導師培訓工作坊,香港童軍總會童軍成員黃樂晴此前擔任工作坊司儀,並根據領袖提供額外資訊自主學習,令她更加深入了解防騙議題。
香港童軍總會童軍成員黃樂晴。巴士的報記者攝
參加導師培訓工作坊當日,講師分享近年騙案真實例子與常見手法,例如網購騙案 、網戀騙案等,黃樂晴才意識到原來騙徒手法是真的層出不窮,「只要稍微降低警覺或不小心,就會好容易中伏。」
學員參與訓練課程。巴士的報記者攝
訓練課程會為學員提供實案演練,讓學員扮演不同角色,從多方面認識騙案,黃樂晴扮演受騙者的孫女,過程中清醒洞悉騙徒技倆,阻止了騙案發生。這次角色扮演令她反思,除了訓練中教授的不同技巧和知識外,更重要是要認真對待身邊可能發生的騙案,「只要現實中都時刻保持機警,多留意身邊所發生的事,都可以機警地阻止到騙案發生。」
童軍領袖參與導師培訓工作坊,幫助將知識傳授給學員。巴士的報記者攝
儘管平時學業繁忙,黃樂晴亦抽時間出來自學,並最終獲得「防騙先鋒章」,通過學習,讓她對防騙有了更深的理解,「講師與網站提供的資訊都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輕鬆就可以學到如何辨識和應對詐騙行為,提高自己的警覺性同自我保護能力。騙徒的手法在不斷變化和升級,令到防騙訊息越來越重要。」
研究90年代到近年騙案個例 學習騙案手法演變
香港童軍總會深資童軍黃晉軒通過觀看「積極公民」獎章系列網頁中的影片,學習到不同的防騙資訊,認識了現代的各種騙案,並且了解到近年騙徒的詐騙方式及如何有效地預防各種騙案。
香港童軍總會深資童軍黃晉軒。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影片中,黃晉軒了解到近年有騙徒通過虛假投資網站進行詐騙,對騙徒手法產生興趣,於是決定做一個關於騙案手法演變的專題研習。黃晉軒翻閱許多資料,研究了由90年代牛奶種菌案到近年JPEX案件,發現隨著科技進步,騙徒手法由實體產品逐漸演變成虛擬網站。同時,黃晉軒亦發現宣傳防騙資訊渠道同樣增多,由寥寥可數可以得到防騙資訊的途徑,到現在有不同的網上影片和手機應用程式,例如防騙視伏APP等。
學員參與培訓課程。巴士的報記者攝
黃晉軒認為,研究案例十分有意義,可以幫助市民了解防騙資訊,「不管騙徒手法如何演變,都是利用人們貪小便宜心態。」他還鼓勵其他成員去了解防騙及進行考核,利用自己所學及經驗幫助其他成員,希望之後可以與其他成員一起舉辦攤位及工作坊,向更多童軍成員及公眾人士推廣防騙資訊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