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無國界記者被拒入境 事後透露是「測試水溫」 高人:即是有心搞局?

博客文章

無國界記者被拒入境 事後透露是「測試水溫」 高人:即是有心搞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無國界記者被拒入境 事後透露是「測試水溫」 高人:即是有心搞局?

2024年04月12日 08:34 最後更新:08:42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其駐台北倡議專員白奧蘭本週三抵港嘗試入境,計劃來旁聽黎智英案,但稱被拒入境。

「無國界記者」說,今次是首次有無國界記者代表在香港機場被扣留或拒絕入境。一同來港的「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雖順利入境,但即日自行離港。

「無國界記者」網站指,其駐台北倡議專員連同東亞辦事處執行長,周三經香港機場入境時,該名駐台北倡議專員被扣留及查問六6小時,隨身物品亦被搜查3次,之後被遞解出境。

「無國界記者」稱,該專員去年底曾成功入境香港,並旁聽黎智英案。今次是首次有成員在香港被扣留或拒絕入境,對此表示震驚,認為此舉損害新聞自由及香港法治。

入境處回覆查詢時,不評論個別個案,強調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每宗入境個案。

白奧蘭其後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她表示在香港機場多次被問及她訪港意圖,更一度被12人監視。又指今次是23條立法生效後首次有國際組織人員公開指出被拒入境香港,白奧蘭透露其實今次亦是希望趁機「測試水溫」,觀察香港現況,惟事件的發生絕對是一個危險信號。

法新社記者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問發言人,外交部能否對此事作出解釋?以及事件是否進一步證明香港民眾的新聞自由正受到侵蝕?

發言人毛寧說不了解你提到的具體情況。但關於香港的新聞自由,她可以告訴記者,香港回歸26年多來,言論和新聞自由始終得到香港基本法等法律的充分保障。近年來在香港的國際媒體和記者數量有增無減,這是客觀事實。

高人話總結事件,第一「無國界記者」批評事件損害香港新聞自由不成立,「無國界記者」是一個政治組織,並不是新聞機構,來港不是採訪而是去支持黎智英,兩人同行其中一人入境無問題,至於入境者有沒有去聽審就不得而知,但即日就離開,明顯不是來採訪報道。

第二,被拒入境的白奧蘭事後講到明,今次是趁機來「試水溫」,即是有心來玩政治,香港為何要歡迎外國搞局者來港搞政治呢?

第三,至於說成基於其記者身分被拒,更是沒有證據的「想當然」指控,有大量外國記者可以正式申請工作證,來港工作採訪。無國界記者人員入境,顯然不是其職業的原因,而是因為非新聞採訪相關理由,被拒入境。

高人又話,其實按照世界慣例,除非一個人有當地居留權,否則各地入境部門有權拒絕對方入境,而無需解釋。即使持享有免簽證待遇或有效簽證的旅遊證件入境時,不等於得到保證一定能夠入境,各地入境部門有權依照法律、既定政策和程序,處理每一宗入境個案,拒絕相關人士入境。經常出外工作的港人都應該了解這種情況不特殊。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2014年,首任特首董建華創立了「團結香港基金」,由一個初創智庫開始,到今天成為全球頂尖1%的智庫,獲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各界肯定及支持。近年基金會更思行並進,致力政策倡議和「落地」,為公共政策發揮影響力外,亦積極「走出去」,搭建交流平台,向海外宣揚香港故事,更接受各界別委託作有質量的政策研究,進一步發揮智庫的角色。

有基金會的初期參與者同Ariel 講,10年前的一日,董建華跟他說,他有好多錢,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於是成立一個智庫,為香港社會出謀獻策,團結香港基金就這樣成立起來。

10年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成立智庫為香港社出謀獻策。

10年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成立智庫為香港社出謀獻策。

今年基金會迎來10周年,並將於9月25日舉行大型慶祝紀念活動。回顧過去歷程,由初期靠着創會榮譽主席董建華的個人魅力及政治連繫,依賴百分百捐助去營運,到現在蛻變成一個具影響力的智庫,更希望外界聚焦基金會的高質研究報告。

知情者說,雖然董建華家族仍繼續支持基金的運作,但自去年9月由陳智思接任主席後,基金會正朝深度智庫的大方向發展,推動基金會的政策研究考慮落地可行性,同時發揮智庫的非官方背景,深入了解相關政策的持份者的意見,並在報告中展現出來。據聞,有政府中人睇到基金會近年的報告,已可掌握持份者的初步意見,有助考慮政策的可操作性。

去年底,主席陳智思上任後首次舉行交流會。

去年底,主席陳智思上任後首次舉行交流會。

基金會已開始探索與政府、企業、外地智庫進行有質量的政策研究,並希望通過與持份者合作的項目,成為支持基金會運作的資源之一。

陳智思去年接任主席時已表明,基金會旗下有數個平台,包括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等,他希望未來在科技及聯通世界方面做得更多,冀透過團結香港基金的平台「重新介紹香港」。

陳智思近期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時也重申,基金會未來兩個新方向,分別是聯通世界,說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香港聲音、及推動科技創新。

陳智思透露,基金會將廣搭交流平台,舉辦論壇,匯聚本地及國際重量級講者, 再把資訊以英語透過不同平台傳揚海外,如推出全新的「我們的香港故事」系列,每月邀請在港工作和生活的外籍朋友,細說他們的香港故事,並有效地向外傳播。

在政策研究方面,陳智思說,基金會將積極與世界各地持份者聯絡,拓展國際網絡,深化與國內高端智庫的聯繫,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等,拓展政策研究領域,包括今年第四季推出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助外來企業和投資者了解大灣區發展。

2020年團結香港基金代表獲邀與300多位國際智庫領導人舉行「全球網上論壇」探討化解疫情危機。

2020年團結香港基金代表獲邀與300多位國際智庫領導人舉行「全球網上論壇」探討化解疫情危機。

基金會旗下的公共政策研究院,未來更計劃將研究範圍擴大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大灣區發展的經驗,推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融合。

政策研究方面,亦會配合推動科技創新,推出多項在知識轉移、生物科技、臨床研究、金融科技、樂齡科技、藝術科技等的政策建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