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白奧蘭被拒入境原因揭密 「無國界記者」背景大起底

博客文章

白奧蘭被拒入境原因揭密 「無國界記者」背景大起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白奧蘭被拒入境原因揭密 「無國界記者」背景大起底

2024年04月13日 10:33 最後更新:04月14日 08:54

「無國界記者」成員白奧蘭無法入境香港,隨即藉故聲稱香港新聞自由受損、已成為「危險地區」,不過英文虎報專欄作家Nury Vittachi近日就拍片,踢爆白奧蘭被拒入境的真實原因,揭示「無國界記者」的背景。

Nury直言,在他們那個年代,很少有人引用甚至提及「無國界記者」,至於為什麼現在這個組織無人不知,就要了解關於該組織背後的真相。

早前有記者揭露,自 2000 年開始,「無國界記者」已持續對中國、俄羅斯及古巴等美國敵對國家作出負面報導。Nury指,這種「奇怪的巧合」、公然的攻擊,讓記者們開始對這個組織產生懷疑。

緊接著另一個疑團也產生了,「無國界記者」相當有錢。雖然他們聲稱其資金源於書刊售賣,不過 Nury 指其網頁沒有任何購買連結,也沒有任何價格清單或出版刊物資料,未有相關出版刊物資料,其龐大的資金來源亦惹人質疑。

直到2006年,「無國界記者」背後水喉才被曝光。

有公開資料指「無國界記者」曾接收與美國政府有緊密聯繫、與美國外交政策密切相關的機構包括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美國國際開發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及著名反中人士索羅斯(George Soros)資助。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在暗中向「無國界記者」提供資金支持。

法國記者及作家 Maxime Vivas 亦曾出書,揭露「無國界記者」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新聞組織,而是一個受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的政治組織。Maxime Vivas形容,「無國界記者」是「一架帶有金色螺旋槳的笨重飛機」,向拒絕屈服的小國投擲重磅炸彈。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無國界記者」自揭稱,該組織正在用8年時間抹黑北京形象,讓北京難堪。其創辦人及其代表更於希臘舉行的奧運火炬燃點儀式中展示杯葛北京奧運的政治海報,橫額顯示奧運五環變成了手銬。Nury直指,相關行為不只是新聞報道奧運會,而是積極地在試圖破壞它,「真正的記者對此感到非常不適,這不是記者應該做的」。換言之,這恰恰印證了「無國界記者」並非單純的新聞機構,更是一個政治機構。

「無國界記者」亦一直迴避負面報導受美國政府扶持的獨裁政權,包括前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Mikhail Saakashvili) 、前烏克蘭總統維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及前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Bakiyev)。

除此之外,「無國界記者」近年來聚焦台灣,而台灣正式被美國視為阻撓中國和平崛起的關鍵工具。

有趣的是,台灣當局並不尊重新聞自由,他們拒絕給支持維護兩岸關係的電視台續牌。作為高度關注新聞自由的「無國界記者」,自然要出來講幾句,不過他們的聲明竟稱,事件與新聞自由無關,更持續給予台灣高度評分,列為第八位。

與台灣相反,「無國界記者」聲稱以「香港不再享有言論自由」的不實指控,將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評分大幅下調。Nury反駁,在香港,你隨便拿起一份報紙,或者上網幾秒鐘,就可以看到對政府激烈的批評。

Nury最後就概括話,西方主流媒體正在推動關於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完全錯誤的敘述,而「無國界記者」作為一個親西方的反華政治團體,它的工作,正是提供這些錯誤的敘述。

那麼問題來了,香港為何要歡迎反華組織成員擺明來港搞事??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2014年,首任特首董建華創立了「團結香港基金」,由一個初創智庫開始,到今天成為全球頂尖1%的智庫,獲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各界肯定及支持。近年基金會更思行並進,致力政策倡議和「落地」,為公共政策發揮影響力外,亦積極「走出去」,搭建交流平台,向海外宣揚香港故事,更接受各界別委託作有質量的政策研究,進一步發揮智庫的角色。

有基金會的初期參與者同Ariel 講,10年前的一日,董建華跟他說,他有好多錢,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於是成立一個智庫,為香港社會出謀獻策,團結香港基金就這樣成立起來。

10年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成立智庫為香港社出謀獻策。

10年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為香港做點事,成立智庫為香港社出謀獻策。

今年基金會迎來10周年,並將於9月25日舉行大型慶祝紀念活動。回顧過去歷程,由初期靠着創會榮譽主席董建華的個人魅力及政治連繫,依賴百分百捐助去營運,到現在蛻變成一個具影響力的智庫,更希望外界聚焦基金會的高質研究報告。

知情者說,雖然董建華家族仍繼續支持基金的運作,但自去年9月由陳智思接任主席後,基金會正朝深度智庫的大方向發展,推動基金會的政策研究考慮落地可行性,同時發揮智庫的非官方背景,深入了解相關政策的持份者的意見,並在報告中展現出來。據聞,有政府中人睇到基金會近年的報告,已可掌握持份者的初步意見,有助考慮政策的可操作性。

去年底,主席陳智思上任後首次舉行交流會。

去年底,主席陳智思上任後首次舉行交流會。

基金會已開始探索與政府、企業、外地智庫進行有質量的政策研究,並希望通過與持份者合作的項目,成為支持基金會運作的資源之一。

陳智思去年接任主席時已表明,基金會旗下有數個平台,包括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等,他希望未來在科技及聯通世界方面做得更多,冀透過團結香港基金的平台「重新介紹香港」。

陳智思近期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時也重申,基金會未來兩個新方向,分別是聯通世界,說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香港聲音、及推動科技創新。

陳智思透露,基金會將廣搭交流平台,舉辦論壇,匯聚本地及國際重量級講者, 再把資訊以英語透過不同平台傳揚海外,如推出全新的「我們的香港故事」系列,每月邀請在港工作和生活的外籍朋友,細說他們的香港故事,並有效地向外傳播。

在政策研究方面,陳智思說,基金會將積極與世界各地持份者聯絡,拓展國際網絡,深化與國內高端智庫的聯繫,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等,拓展政策研究領域,包括今年第四季推出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助外來企業和投資者了解大灣區發展。

2020年團結香港基金代表獲邀與300多位國際智庫領導人舉行「全球網上論壇」探討化解疫情危機。

2020年團結香港基金代表獲邀與300多位國際智庫領導人舉行「全球網上論壇」探討化解疫情危機。

基金會旗下的公共政策研究院,未來更計劃將研究範圍擴大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大灣區發展的經驗,推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融合。

政策研究方面,亦會配合推動科技創新,推出多項在知識轉移、生物科技、臨床研究、金融科技、樂齡科技、藝術科技等的政策建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