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鐵腕遏校園示威卻駡港冇自由 當年理大變「軍火庫」牛髀同蚊髀

博客文章

美鐵腕遏校園示威卻駡港冇自由 當年理大變「軍火庫」牛髀同蚊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鐵腕遏校園示威卻駡港冇自由 當年理大變「軍火庫」牛髀同蚊髀

2024年04月21日 20:33 最後更新:21:17

俗語說「五十步笑一百步」 ,意即有人其身不正,卻嘲笑更不正的人,在現實世界,更荒謬的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自己差劣到加零一,卻聲大大直斥別人,竟全無愧色。最近G7外長(包括美國國務卿布肯林)指香港23條立法,將進一步侵蝕港人人權自由,但剛巧在這時候,美國警察衝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粗暴打壓支持巴勒斯坦的和平示威,除了清除所有帳篷,還拘捕近200名學生和教職員,對他們的人權自由不屑一願,政客說一套做一套,莫此為甚。

紐約警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以武力打壓學生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示威,對他們的人權自由不屑一顧。但與此同時,G7外長(包括布林肯)反而指責香港23條立法限制港人自由,完全講一套做一套。

紐約警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以武力打壓學生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和平示威,對他們的人權自由不屑一顧。但與此同時,G7外長(包括布林肯)反而指責香港23條立法限制港人自由,完全講一套做一套。

這令政圈朋友想起2019年時,理工大學被大批激進分子佔領,校園內放滿汽油彈、化學液體和攻擊性武器,與哥大的和平情況,可說牛髀同蚊髀,但港警當時嚴陣包圍,卻被外國政客和外媒指為打壓學生自由,黑白顛倒,到了極致,這到今日仍然沒有改變。

2019年理大成為戰場,校園變了「軍火庫」,哥大的示威與之相比,是蚊髀同牛髀,但當時外國政府和外媒反而斥責港警打壓學生的「示威自由」 。

2019年理大成為戰場,校園變了「軍火庫」,哥大的示威與之相比,是蚊髀同牛髀,但當時外國政府和外媒反而斥責港警打壓學生的「示威自由」 。

以色列不顧巴勒斯坦民眾死活,陸海空強攻加沙,百萬人在煉獄中飽受煎熬,美國大學生為此大撕裂,素有學運傳统的哥倫比亞大學,一批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學生和教職員,於上周三在校園內舉行和平示威,並在草坪搭起帳幕,準備長期留守。

哥大和不少名牌大學一樣,在以巴問題上不得不向「錢」看,須處處睇親以色列商界的面色,並緊跟主流政治路綫,自然會傾向以色列一邊。在這情況下,哥大校長沙菲克不可能讓支持巴靳斯坦的示威鬧下去。她隨即到華盛頓,就校方如何「應對反猶太主義」向眾議院作證,其後給紐約執法當局發出訊息,要求警方進入校園清埸。

校長沙菲克擺明車馬強硬對付示威學生,要求幾名學生臨時停學,並警告示威者,必須撤離佔領區,否則會紀律處分。

由於得到校長首肯,大批紐約市警員穿上防暴裝備,如狼似虎衝入校園,拆除在佔領區的帳幕,強行驅趕和拘捕示威學生,甚至出動化學噴劑,當時學生只是手牽手圍成人鏈,沒以暴力反抗。結果200多人被推上巴士帶走。

警方強行進入哥大校園打壓示威,今次並非首次,1987年校方就曾與警方配合,安排警員介入驅散校園示威;在60年代學生反越戰的火紅年代,過千警察於1968年4月闖入校園,以武力鎮壓佔領行動,拘捕了700多人,逾100人受傷,校園血跡斑斑。但比起肯特大學4名示威學生被國民警衛軍槍殺,警方已非最辣手。

美國警方對示威者搞佔領,從來都不手軟,不會容許「滋事分子」有此自由。2011年近千人在紐約祖科蒂公園聚集,展開「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資本主義不公平,最後警方武力清場,驅趕淨盡,一個不留,聲稱是為恢復社會秩序,半句也不提人權自由。

政圈朋友看見今次哥大迅速清場,警察打壓和平示威乾脆利落,即想起2019年發生在大學的事,感慨很大。

他說當時大學校園成了「三不管」地帶,校長如報警要求回復校內秩序,是「罪大惡極」,立即成為批鬥目標,處境兇險,所以很少人敢這樣做。結果校園「自由」被濫用,陷入了極可怖的無政府狀態。

此外,與香港幾間大學相比,哥大的情況可算十分「小兒科」。當時理大校園成為放滿汽油彈、化學液體和攻擊性武器的「軍火庫」,校門外勇武派與警方武力衝突沒停過,而中大的情況也相差無幾。

但那時候,外國政府和外媒卻全都閉上眼,對充滿暴力的兇險境況視而不見,反指警方打壓示威者表達意見的自由,剝奪大學的「學術自主」,荒謬之程度,到了極點。

政圈朋友很想問布林肯一個問題:如果他說23條立法限制港人的公民自由,那麼,他又怎樣解釋紐約警方進入哥大校園,以武力打壓學生和平示威的自由?他是否應先譴責哥大校長和紐約警方?如果他回答不到,就請他馬上收囗好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加拿大將於下周一舉行大選,如何應付「暴君」特朗普,成了選舉中心議題,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因敢於企硬,與國民同仇敵愾,暫時領先保守黨3.6個百分點,但選情拉得很緊。在大風波中,發生了一場與香港有關的小風波,就是參選的「通緝犯」鄭敬基揚言受到「跨境鎮壓」,捕風捉影指中方干預競選,更將火頭燒到卡尼身上。一些亂港組織同時趁機大造文章,還向一名自由黨華裔候選人放冷箭,指他10年前曾去北京觀看閱兵,據此斷言他參選是「中方干預選舉」,可笑到極。

「通緝犯」鄭敬基出戰加拿大大選,撩起「跨境鎮壓」風波搶票,對事件上綱上綫,大肆渲染,一位親華候選人亦中冷箭。

「通緝犯」鄭敬基出戰加拿大大選,撩起「跨境鎮壓」風波搶票,對事件上綱上綫,大肆渲染,一位親華候選人亦中冷箭。

鄭敬基原是二三綫藝人,因在反修例動亂中「黃到出汁」,2020年7月遠走加拿大,但不死心繼續推動「時代革命」,於去年底被警方國安處通緝。在當地政圈的反華氣氛下,他被通緝反而令政治身價上升,旋即被保守黨睇中,捧他在港人聚居的多倫多「當河谷北」選區出選。他亦躊躇滿志,夢想一朝揚威晉身國會,而一批亂港組織則從旁搖旗吶喊,為他造勢。

保守黨及其助選團都知道,因為他是通緝犯,如能營造「中方跨境鎮壓」的疑雲,對他爭取「黄底」選民將十分有利。

機會終於在月前出現,另一華人聚居選區的候選人蔣振宇,在一次聚會中講笑說,如有人把鄭敬基帶到領事館,就可拿到百萬元獎賞。本來他只是口多多,搞搞小幽默,卻被鄭敬基和「黃友」組織捉住大做文章,將這段話渲染為「中方干預加拿大選舉的手段」,他更呼籲卡尼取消其資格。

事後蔣振宇團隊即時承認,這句話原意只是幽默,有欠思慮,對此感到後悔,而他本人亦一再道歉。卡尼也隨即作出回應,表示已向鄭致歉,不過蔣振宇仍將繼續參選。由此可見,成件事只是個人的低級錯誤,卡尼亦不覺得事情嚴重,不過鄭敬基和「黄友」組織卻死咬不放,繼續挑動「跨境鎮壓」爭議,明顯藉此搶票。

其後蔣振宇為免影響自由黨選情,退出了選舉,由曾任加警隊警司的源值勉接替做候選人。支持鄭敬基的「黃友」組織當然不肯罷休,有人起了他的底,指他曾於2015年去北京觀看抗日勝利70周年閱兵。本來海外華人參加這類活動極之平常,而他當時亦已得到警隊批准,但反華媒體和組織卻給他扣上大帽子,指他與北京有密切關係,顯示中方透過他干預選舉云云。

與此同時,鄭敬基及其團隊又大吹大擂,說社媒平台上出現不利他的訊息,煞有介事指平台有中方背景,顯然繼續「玩」競選策略。支持他的保守黨和一些鷹派政客,也緊密呼應,藉此攻擊對手自由黨。

鄭敬基和「黃友」組織向來擅於製造假象,總會有一班偏執的人相信,不想這畢竟只是一場小風波,影響不了選舉大局。現時選民的焦點,主要在加拿大如何抵抗「侵侵強權」,這方面,自由黨仍然略勝一籌。

自由黨黨魁卡尼一直擺出強硬形象,表示如果當選,將刺激國內經濟,令加拿大有足夠力量與美國談判,短期內不急於達成協議。他的最大目的,是取得人民授權,來全力應付特朗普。

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也被風波波及,不過今次大選的焦點是「抵抗特朗普」,鄭敬基這場小風波影響不了大局。

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也被風波波及,不過今次大選的焦點是「抵抗特朗普」,鄭敬基這場小風波影響不了大局。

卡尼完全捉準了路,「暴君」特朗普肆意欺凌加拿大,已觸發加民衆前所未有的民族主義激情,「大敵」美國當前,對中國反而偏向友好。

政治大氣候的轉變,顯然不利於靠「反中亂港」討選票的鄭敬基,故我對他亦睇低一綫。結果是否如此,周一大選之後便有分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