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潮語「City不City」是什麼意思?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啟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潮語「City不City」是什麼意思?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啟發

2024年07月06日 10:56 最後更新:11:51

一句「City不City」近日席捲網絡,掀起一場「City」Gag活學活用大賽。這句話出自一位外國博主的中國旅行視頻,在大家的演繹下,「City」成了「城市化」「洋氣」,甚至是「刺激」的代名詞。

事情緣起於在上海擔任導遊的外國網紅「保保熊」和妹妹在內地旅遊,每到一處就會拍攝影片說,「妹妹,City不City啊?」、「好City啊~」來分享旅遊心得,魔性洗腦的語調讓這樣的表述迅速走紅。至於「City不City」的意思,「保保熊」拍片回應稱,「很City」是指一個地方很城市化,亦指東西讓人感到非常刺激、活潑、開心的感覺,如喝咖啡的時候「很City」,因為喝咖啡會讓人很有精神,而「不City」不是不好的意思,而是不會經常在城市中發現的一件事情。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發文指,長期以來,在英語佔主導的國際傳播語境下,中國國家形象一直被壟斷傳播權的西方媒體肆意「轉譯」。一些被打了「思想鋼印」的人,將自身標榜為現代文明範本,惡意貶損和詆毀他國,被認為「非其族類」的中國更成為主要貶斥對象。在全方位的妖魔化之下,關於中國落後、髒亂、危險甚至「基本沒通電」之類荒唐論調層出不窮,也導致相當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極其離譜。

文章稱,就我們自己來說,這些年致力於解決「挨罵」問題,打造了不少外宣產品,但在「西強東弱」的傳播大格局之下,許多中國故事並不能很好地傳出去,或者即便傳出去了,也會因身份問題遭到打壓限流,無法獲得應有的傳播效果。由此觀之,此番一大波普通外國遊客親自來華走一遭後,竟自發成了中國的「互聯網嘴替」,無疑是值得關注的現象,對我們當下做好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啟示。

其一,要有「借嘴」意識。根據傳播主體的不同,在「誰來講」的問題上,可以分為「我者」和「他者」。傳播學理論認為,「受眾傾向於接受與自身身份相近的傳播者的觀點」。而經過多年實踐,學界、業界也逐漸意識到「我者敘事」之外,「他者敘事」同樣重要,且相較於本國講述者,外國講述者能夠很好彌補「自塑」的局限性,實現事半功倍。

成長於相同的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外國講述者與其母國受眾,幾乎沒有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的障礙,交流起來更順暢,也更容易說到對方關注點上。此外,由於文化和情感的熟悉,外國觀眾對其講述的內容也更願意卸下心防來聽,在客觀上讓中國故事有了更多被「get」的可能。

回溯歷史,國際友人見聞一直是中國故事的有效傳播途徑。13世紀中葉,借著《馬可波羅遊記》,中國的形象開始廣泛傳播於歐洲地區;20世紀30年代,一部《紅星照耀中國》,將「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活經歷和革命精神」生動展現於西方世界。新中國成立後,伊文思、安東尼奧尼的鏡頭,讓世界看到了這個「不太一樣的」新生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後,大量西方專家、學者及留學生、外國導演來華進行各個層面的交流,「他者視角」讓中國形象有了更加立體的呈現。

如今這波「ChinaTravel」,在道理上也是異曲同工。因為只有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才會發現「中國根本不是傳說的那樣」,強烈的「反差感」,自然讓很多人自發成了中國的「嘴替」。

而且,這種在場式講述的強大真實感,為鏡頭外的觀眾帶來一種投入其中的衝動。比如一位西班牙博主以第一視角邊逛邊拍,所分享的內容點擊量瞬間破千,許多網友在留言中都表達了對神秘東方大國的好奇和好感。

其二,堅持深度開放。眼下的這波「ChinaTravel」,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目前,中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已擴展至54國。一般來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國際航線多,基本上成為了這些外國博主勇闖「新手村」的第一站。當然,大家的中國之旅也並非一路暢通無阻。起初,苦於各類App沒有外語翻譯又無法綁定銀行卡,他們多有抱怨,面對高昂的國際漫遊費用也面露難色。但沒過多久,他們的訴求就被聽到、被解決,也讓他們在另一個層面體會到了「中國速度」。

今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指南》,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5種支付服務的獲取方式和使用流程。誠意滿滿的「乾貨」,立即在外國友人的朋友圈「刷屏」。

事實說明,「City不City」背後,是越來越便利的入境政策,是中國社會的開放姿態。吸引更多人實地探訪中國,讓「洋嘴替」成為魅力中國的「代言人」,最重要的是持續做好「開放文章」。

從出台免簽政策、優化跨境支付等實操層面,到社會氛圍、思想觀念的包容引導,當「開放」成為中國社會的底色,世界以更低成本了解真實的、全面的、可親的中國,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也會越來越多。

其三,做好自己的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何軟實力的塑造,都離不開硬實力的打底,只有腳踏實地發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實的可觀可感的具象成果。外國人來到中國,自發地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充滿新奇感地講述和讚美他們看到、感受到的中國,歸根結底緣於中國實實在在的發展變化。

有學者梳理了YouTube上在華外國人開設的上百條內容發現,中西對比是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的共通選擇:說中國社會秩序混亂?可事實是,這裡有「凌晨兩點街邊擼串(食串燒)」的安全感,卻沒有毒品橫行、槍支泛濫,以及令人窒息的「零元購」。說中國街道髒亂差?可事實是,中國不管大城市還是小鄉鎮,街道、河道等路邊景觀都整潔有序,很難看到一些西方國家河流中如影隨形的排洩物。說中國發展落後?事實上,中國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便捷的網購系統融入生活,買東西只需「掃一掃」,甚至地鐵站裡有衛生間都成為一眾外國人直呼「哇塞」的難以想像的事……

放眼望去,豐富多彩的美食美景、既現代又傳統的城市鄉村景觀,充滿煙火氣息的日常生活圖景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等等,都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母題,也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故事的切入點。

更重要的是,這些代表美好價值的內容,都是我們一步步奮鬥出來、治理出來的。當中國發展絲毫不遜色於西方發達國家,甚至在城市環境、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還走在前頭,世界看中國的眼光自然會亮起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文化感召力等軟實力終究會水漲船高。

其四,要有「無心」智慧。講好故事,前提是研究受眾。國際傳播學者研究發現,移動互聯時代的跨文化傳播,正在逐漸轉向以個人為主體的國際傳播模式,傳者和受者的地位愈發平等,個人情感、個人風格等鮮活度直線提升。這種新途徑,也意味著傳播處於一種平視的姿態,更易於讓受眾不設防地去評判和接受。

仔細審視這些炙手可熱的中國故事,許多視頻沒有精美的包裝、炫酷的轉場,有的只是簡簡單單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記錄。而恰恰就是這些最普通最樸素的生活樣貌,很「上頭」很「治癒」。

有人感慨,這波「ChinaTravel」火得有點突然。但事實上,這是我們長期發展和利好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特別是「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更被不少人點讚為「神來之筆」。

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把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世人的鏡頭前,往往就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效。誰都無法預料下一個火爆的中國故事是什麼,但「火」本身就已注定,這背後的邏輯是所謂的「柔性傳播」。

這些年,從全球追蹤一路「象」北,到全球圈粉的冰墩墩,這些成功的「出海」傳播案例,幾乎都不是刻意為之的「硬傳播」,卻都憑借親切的姿態、動人的細節,讓中國形象分外鮮活,讓東方古國的文化魅力跨越文化差異直抵人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文章說,文化輸出也好,形象塑造也罷,「低目的性」往往更勝一籌,這就是講故事的「無心論」。不要高高在上地說教、不必時刻緊繃,生活化的視角與足夠的鬆弛,反而會讓人感受到真善美,最終四兩撥千斤。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西班牙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的核技術,究竟有多強?

2024年10月04日 09:33 最後更新:09:48

你知道中國的核電技術有多強嗎?

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回答了「已經掌握獨立建造第三代核電站的技術的國家有哪些?」這個2011年的提問。他寫道:「10年之後的我們,可以非常確定地回答題主,這個名單里,有中國」。

這是我們的國家名片——世界核電核能強國。

據統計,去年中國核電發電量首次超過了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核電大國。

截至2021年8月,中國大陸在運營核電機組有51台,裝機總容量為5326萬千瓦。目前在建的核電機組為18台,裝機總容量為1902萬千瓦,中國在建機組數量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在2020年度,中國核能發電量為3450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4%,超過了法國的3354億千瓦時。

中國從俄羅斯大量進口濃縮鈾,數量前所未有。中國在今年5月份就從俄羅斯進口了2.33億美元的鈾,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進口俄羅斯濃縮鈾並不是每月均勻購買,而是隔幾個月進行一次較大的交易。去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4.18億美元的濃縮鈾,今年的進口量估計會翻番。

俄羅斯是濃縮鈾生產大國,一直壟斷著全世界發電用低丰度濃縮鈾核燃料市場,擁有42%的市場份額,其實,美國也大量採購俄羅斯濃縮鈾,而且比中國買的更多,近些年美國每年從俄羅斯採購10億美元的濃縮鈾,佔總量的四分之一。

核科學技術是人類目前所能掌握應用的最為複雜高端的科學技術之一。在探索核技術和核能應用的道路上,中國從未止步。

2006年開始,中國引進三代核堆技術。此後10年之久,中國一直堅持推進多線引進的三代核技術發展戰略。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第三代民用核電機組,都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家:
1、俄羅斯VVER-1200(V-491),連雲港田灣核電站的7/8號,徐大堡3/4號機組。
2、法國的EPR 廣東台山1號機組。
3、美國的AP1000, 浙江三門1號機組

兼收並蓄結果就是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核能強國。這個標誌就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的正式並網發電。融合了法國EPR的雙層安全殼設計,美國AP1000的熔堆工況下核燃料堆內保留,和俄羅斯VVER的二次側非能動余熱排出技術等安全技術。這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可靠的核電技術,採用了幾乎所有能做到的安全措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站。

多線引進的中國核電,就是這樣巧妙的充分打造了自己的後發優勢,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中國近10年以來,在建的新核電站和正在計劃建設的核電站,佔領全世界總量的一半(而發達國家核電站總數在近十年來基本不變)。

但是,中國現有點核電站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的比例仍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所以中國核電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擁有核電的後發優勢,因為我們目前的新型核電站更加高效、安全。

有人因為蘇聯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而對核電有很大擔憂,認為核電不安全。其實,目前設計的第三代核電站已經與蘇聯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的設計完全不同,目前的第三代民用核反應堆有四重保護措施:能承受巨大壓力的安全殼,由堅固厚混凝土加鋼板組成。可抵御大部分常規撞擊,普通炸彈爆炸也不怕,除非有大威力鑽地彈直接命中。

現代化設計的核電站,核反應堆裂變產生放射性物質90%都滯留於燃料芯塊,有密封燃料包殼,堅固的壓力容器,密閉的迴路系統。別以為核電站很脆弱。在絕大多數自然災害和戰爭襲擊等人為情況下,擁有高度保護的核電站都會相當安全。

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形容,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和努力發展,中國一不小心,一言不合,一聲不吭的集齊了多個「神龍」,包括中國式的,美國式的,法國式的,俄羅斯式的,和加拿大式的,世界各主要核技術,都在中國得到應用。然後我們深入國產化改進,再自主創新,如今成為世界上唯一掌握東西方所有核反應堆型,唯一融會貫通了不同體系核能技術的國家,沒有之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