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抹黑中國疫苗認知戰即時後果: 菲律賓疫情超額死亡高達32萬人

博客文章

美國抹黑中國疫苗認知戰即時後果: 菲律賓疫情超額死亡高達32萬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抹黑中國疫苗認知戰即時後果: 菲律賓疫情超額死亡高達32萬人

2024年07月09日 12:06 最後更新:12:12

美國五角大樓被曝在新冠疫情期間,涉嫌在菲律賓等國家開展抹黑中國疫苗的「虛假資訊行動」,可能令菲律賓的許多人民付出生命代價,美媒亦直斥政府做法「太噁心」。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美國《紐約時報》不久前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惡毒的反疫苗謊言」的評論文章,批評美國政府不惜損害第三國民眾生命健康,也要打壓所謂「地緣政治對手」的行徑「非常噁心」(It’s also just pretty sick)。

該文章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華萊士-韋爾斯(David Wallace-Wells)開篇坦言,儘管美國人通常要數十年後才了解本國政府在海外進行的「秘密惡行」,但路透社上個月的獨家報導罕見揭露了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至2021年間開展的這場「廣泛的國際虛假資訊行動」。這場行動最初旨在在菲律賓這個「名義上的盟友」抹黑中國科興疫苗,後來又延伸到多個以穆斯林為主體的中亞國家。

據路透社報導,該計劃幾乎在疫情爆發的同時開始,即2020年春季。美國軍方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創建了至少300個虛假帳號,假冒菲律賓人並使用菲律賓他加禄語發帖,聲稱新冠病毒是一種被人為製造的「生物武器」,並集中標註「China ang virus(中國是病毒)」的他加禄語標籤。

文章指出,到了2020年夏天,這場運動似乎已經超越了新冠病毒來源之爭,進一步對中國開發的科興疫苗進行詆毀,煽動穆斯林群體焦慮,讓他們認為中國疫苗可能是使用伊斯蘭法禁止的豬肉制品製造的。這些帳戶直到2021年春季仍然活躍,此後美國總統拜登下令暫停該行動。但這也意味著,在疫情第一波冬季感染高峰期間,菲律賓等國的疫苗接種率一定程度仍在受美方散布的謊言影響。

令華萊士-韋爾斯意外的是,從報導來看,當五角大樓被問及此事時,其發言人不僅承認了這類行動的存在,還似乎為此進行辯護。五角大樓承認,其使用了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多種平台,在「信息環境」(OIE)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行動,以對抗對手的惡意影響」。雖然社交媒體公司將這些帳戶標記為「有異議」,但五角大樓卻主張這是正當「反恐行動」的一部分。

文章提醒說:「記住,在同一時期,(美國)聯邦政府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社交媒體公司合作,甚至可能向後者施壓,要求其監管疫苗虛假資訊並在其傳播之前移除任何可疑內容,以免降低國內疫苗接種率。然而,與此同時,結果顯示,五角大樓顯然在海外策劃和輸出了同樣類型的虛假資訊。」

據悉,這場行動最初專注於菲律賓,但在實踐中並未局限於此,美國政府的代理人還根據中亞國家和中東國家的不同人群定制了反疫苗資訊。「路透社沒有記錄針對中國的反疫苗活動,但了解到類似的努力也並不令人驚訝。」文章說。

事實上,2011年,為追捕藏身於巴基斯坦的本•拉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曾借「免費為民眾接種乙肝疫苗」之名暗中收集被接種人的DNA,試圖在其中找到拉登家的孩子,這導致塔利班很快發布了反對疫苗接種的法令,並導致了嚴重的「外交反擊」,以至於CIA後來承諾永遠不會再採取類似策略。

巴基斯坦官員當時指出,出於宗教原因,當地民眾本來就不願意打防疫針,如今當地防疫工作更難開展了。直到新冠疫情爆發時,當地仍有不少人強烈抵觸疫苗接種,將外來醫療工作人員視為「間諜」。2021年年初一項民調顯示,巴高達49%的國民不願接種疫苗,很多人寧可聽信當地有關疫情的不實傳言,也不願相信新冠肺炎的存在。

在華萊士-韋爾斯看來,美國軍方最新被曝出的認知作戰「魯莽行為」體現美國仍未走出冷戰思維。他提到,過去幾年來,美國政府常常向本國民眾宣傳外國情報機構「惡意干預」國內議題的故事——大部分與俄羅斯有關,但也有些是關於中國的——並部分將國內的政治分裂歸咎於此。

「但我們對這場信息戰中美國方面情況的報導或反思卻很少。」文章寫道,「事實上,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抱怨美國政府在阻止國外或國內虛假信息傳播方面做得太多,而不是對任何美國信息戰攻勢的描述——或者說美國軍方的某些角落已經完全接受了冷戰2.0時代的『不擇手段』邏輯(anything-goes logic)。」

按照路透社的報導,至少有6名美國國務院官員對這一行動表示反對,但該項目仍在繼續進行。文章分析,這符合2019年時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的一項命令,該命令將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的競爭提升為積極作戰的優先事項,並允許五角大樓對這些國家進行此類行動而無需國務院批准。

文章指出,儘管從虛假帳號的數量來看,這場行動的規模似乎並不大,但這類「秘密行動」的惡意並不能通過其有效性來衡量。無論其規模如何,反疫苗虛假資訊行動的性質都是可怕的,更何況其開展的時機正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間節點,在接種時間上的些許猶豫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2016年菲律賓政府引入的法國賽諾菲公司登革熱疫苗曾曝出醜聞,導致當地公眾對疫苗持懷疑態度,因此新冠疫情爆發後,該國的疫苗接種速度非常緩慢。菲政府曾設定目標,截至2021年底要讓1.14億人口中的7000萬人接種新冠疫苗,但到了2021年6月,這個數字只有210萬。

這一比例如低到當時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甚至戴著口罩在全國電視上放出狠話:「由你選擇:要接種疫苗,要我將讓你入獄。」即便如此,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菲公民接種了疫苗,而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其他國家當時的疫苗接種率要高出幾倍。

而其後果是嚴峻的。文章稱,2021年4月至10月期間,菲律賓經歷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新冠死亡人數激增。這對於該國而言是一個重大轉變,因為在2020年結束時,菲律賓甚至出現了所謂「負超額死亡率」,這代表儘管受到疫情影響,菲律賓當年死亡人數仍少於正常年份。

華萊士-韋爾斯算了一筆賬:在2021年初,菲律賓死亡人數有所增加,但增長速度很慢。截至3月1日,該國記錄的超額死亡總數剛剛超過4000人。但到10月底,這一數字已超過22萬。三年後的今天,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估計,菲律賓累計疫情超額死亡人數為32萬——這意味著該國近70%的新冠死亡病例是美國虛假資訊行動的「即時後果」。

從人均來看,其嚴重程度更為直觀。2021年3月初,菲律賓的人均超額死亡率是美國堪稱「可怕」的人均超額死亡率的3%;到了同年10月,菲人均超額死亡率已經超過了美國的70%。

這一切究竟有多少可以歸因於五角大樓的惡意?文章認為,影響疫情死亡人數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美國的虛假資訊作戰只是其中的一個。但最令人不安的是,這場反疫苗運動對菲律賓公眾健康的影響不只是附帶損害,恰恰是這場影響力之爭的最有力武器。

華萊士-韋爾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美方做法的目標顯然不是菲律賓人民和政府,而是中國政府和中國科學。如果有更多菲律賓人因接種科興疫苗幸存下來,中國在菲律賓的地位可能會有所提升。但現實是即使該計劃成功,中國也只會以模糊而間接的方式受到影響,但許多菲律賓人卻可能已經因為這場行動不必要地死亡,菲政府也在推廣疫苗時遭到更多阻力。

「這是對『疫苗外交』的反常顛倒——美國特工並沒有把促進全球健康作為鞏固軟實力的一種方式,而是明顯盤算認為,損害全球健康是對地緣政治對手的地位進行釜底抽薪式打擊所要付出的微不足道的附帶代價。」在華萊士-韋爾斯看來,對於一個會使整個國家更加易受仍在肆虐的疾病影響的計劃而言,五角大樓的主張顯然是站不住脚的,而且「非常噁心」(It’s also just pretty sick)。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法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虧損逾11億美元 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陷困境 未來要靠中國完善產業鏈?  

2024年09月18日 15:58 最後更新:16:19

最近,歐洲本土電池企業Northvolt計畫裁員,並延後產能建設以渡過虧損困境。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表示,政府不會入股,該公司的未來必須由民間決定。

長期以來,歐洲想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將Northvolt視為「全村的希望」。惟現時Northvolt經營陷困境,對歐洲來說是不小的挫折。

歐洲想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Northvolt的出現被視為全歐的希望。惟現時該公司經營卻陷入困境。

歐洲想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Northvolt的出現被視為全歐的希望。惟現時該公司經營卻陷入困境。

Northvolt成立於2016年10月,隨即備受全歐關注,一方面歐洲冀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的依賴;另方面,Northvolt創辦人均是Tesla的高層主管,創業團隊堪稱「夢幻隊」。而歐洲希望透過扶持Northvolt,實現動力電池「自給自足」。因此, Northvolt受到資本追捧,ABB、西門子、雷諾、大眾、寶馬、歐洲投資銀行等企業巨頭與投資機構紛紛跟投。據統計,成立不到8年,Northvolt融資數量超過10宗,總額高達150億美元。

之後,更受各國政府「偏愛」。2017年,歐盟成立了電池產業聯盟工作小組,為歐洲電池製造商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2022年,Northvolt就獲得了來自歐盟的1.55億歐元建設資金;2024年1月,德國政府又拿出9.02億歐元,支持其在德國北部興建電動車電池生產工廠。

下游的車企亦紛紛遞出訂單。Northvolt工廠還沒建好,寶馬率先交出一份價值20億歐元的合約,大眾、Volvo 、Scania等歐洲車企緊隨其後,加起來高達550億美元。短短7年間,Northvolt至少拿了150億元融資、10億歐元的補助和550億美元的訂單。

瑞典謝萊夫特奧動力電池工廠。

瑞典謝萊夫特奧動力電池工廠。

Northvolt迅速在歐洲設廠。2019年,Northvolt在瑞典北部的謝萊夫特奧市開設歐洲首個鋰離子電池工廠;2022年3月宣布將在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建一座超級電池工廠;2024年3月,Northvolt投資45億歐元的德國「超級工廠」動工。 此外,Northvolt亦計劃在加拿大、美國建造工廠或研發中心,理想是在2030年達成150GWh的生產力,在歐洲拿下25%的市場佔有率。

不過,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Northvolt,卻陷入困境。今年7月,Northvolt公佈2023財年的表現,營收從去年的1.07億美元增至1.28億美元,虧損卻從2.84億美元擴大至11.67億美元(約91億港元) 。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Northvolt的產能遠未達預期。2021年底,Northvolt位於瑞典謝萊夫特奧的首座工廠正式投產。按計劃,工廠要在2023年達到16GWh設計產能,為30萬輛電動車供應動力電池。然而,目前每年出貨電池不到1GWh,要達到產能目標要延後到2026年。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品質出現問題。陰極活性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部分,但Northvolt發現自己生產的材料品質不夠好,遂暫停生產,轉而向外採購。因而耽誤了時間,因此推遲了另外幾家工廠的建設計畫。寶馬先前與Northvolt簽訂價值20億美元的電芯採購合約,惟Northvolt要延遲交貨兩年,寶馬立即終止合同,將訂單交給了韓國三星SDI。

為削減成本,Northvolt開始裁員,上月將部分研發從美國加州轉移到瑞典的研發中心,裁撤200名美國員工。另邊廂,今年賓士、寶馬、沃爾沃、保時捷等歐洲車企紛紛放緩電動車步伐,令Northvolt市場前景蒙上陰影。面對如此困境,Northvolt現時最重要是活下來。

動力電池的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礦產材料及電池材料。其中,礦產材料包括鋰礦、鈷礦、鎳礦、磷礦、鐵礦、石墨礦等。以鋰礦為例,歐洲儲存量不大且分散。歐洲最大鋰礦位於塞爾維亞的Jadar項目,惟2022年因大規模環保人士抗議被叫停開發。至於電池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歐洲本土供應商幾乎一片空白。

中國電池產業在匈牙利的投資。

中國電池產業在匈牙利的投資。

有人認為,中國企業在匈牙利投資建廠,豈不是可幫歐洲完善動力電池產業鏈?惟在歐洲設廠的,不只中國企業,韓國三星SDI已​在匈牙利建造了兩家電池工廠,目前正投資300多億元擴建第二家,並新建第三家;LG化學在2018年追加投資5.71億美元,將波蘭工廠產能提升至70GWH;SK亦拿到了2.09億歐元資助,計畫在匈牙利興建年產能30GWh的工廠。

目前,在全球動力電池格局中,基本上是中韓企業的天下,歐洲現在入局,只是在分一杯羹,規模上無法與中國媲美。若中國鈉離子電池能搶先大規模商業化,拿下絕大多數專利,那麼就能主導鈉離子電池產業鏈,不用畏懼競爭對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