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密件揭港英設「反共特別局」控制學校 麥理浩領跨部門監視大專生

博客文章

密件揭港英設「反共特別局」控制學校 麥理浩領跨部門監視大專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密件揭港英設「反共特別局」控制學校 麥理浩領跨部門監視大專生

2024年07月10日 20:42 最後更新:20:53

許多Z世代的「黃友」,未在港英政府管治下生活過,卻深信那是個沒有管束、自由無垠的「美好時代」,經常掛在口邊說要回到「從前」。多得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吳海傑,他用了幾年時間翻查大批解密檔案,揭開隱藏在歷史中的真相,原來港英政府建立了一套無孔不入的「1984式」監控制度,各方面自由受到嚴厲束縛,部分手段令人心寒。他基於這些資料寫成《噤若寒蟬--港英時代對媒體和言論的政治審查》一書,我昨天報道了政府監控廣播、新聞、文藝表演和電影的「秘聞」,今天續講它對學校的控制,以及如何對付大專學生運動,部分從未被揭露過。

當年東西方進入冷戰時代,港英政府視教育領域為重要戰場,築起了一條嚴密防綫,堵截對學校的「政治滲透」。吳海傑找到了一些機密報告,都與此有關,其一是,政府於1949年7月在教育司署內部設立一個「反共」特別部門,名為「特別局」(the Special Bureau),英文名稱與政治部(Special Branch)相近,顯示任務類同,就是遏制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進入學校,並在教學上加以抗衡。

冷戰時期任港督的葛量洪,在教育司署內設立「反共特別局」,與政治部聯手控制學校,以防政治滲透,手段甚辣。

冷戰時期任港督的葛量洪,在教育司署內設立「反共特別局」,與政治部聯手控制學校,以防政治滲透,手段甚辣。

這個局由資深英籍教育官員領導,與警方政治部密切合作,互相交流情報,兩個部門的分工是,教育署官員巡查學校教材,政治部人員就監視校內活動,及調查教學人員的背景。

政府高層對此極為重視,港督和教育司每月都收到秘密報告,指那些學校「親共」,並列出受懷疑的教育界人士名單。一份政治部報告披露,政治部人員會追蹤親共教師的去向,以防止「系統性滲透」。

兩個部門最辣的手段,是根據新訂立的《教育條例》19A條授予港督的權力,將親共學校關閉,其中最轟動的,是封了位於青山的「達德學院」。

踏入70年代,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出任總督,嚴厲的政治監控稍為放鬆,吳漢傑根據政府內部文件指,麥理浩的策略之一,是要將香港樹立一個比內地更加自由的社會形象,藉此在未來與中國的談判中,增加英方的籌碼。

不過當時爆發的學生運動浪潮,以及有別於「舊左派」的年輕一代「新左派」,令政府感到憂慮。吳漢傑找到一份1972年的政府內部文件,披露當時港督和不同部門的高官,包括輔政司、民政司、副教育司、防衛司等,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監控學生會和「新左派」組織的策略,並成立一個跨部門的「學生事務督導小組」,就當時的學生行動頻密開會,商討如何對付。

70年代學運浪潮爆發,港督率領跨部門嚴密監控大專學生組織,並為此成立「特別小組」,警方政治部則貼身調查學運極分子,以及監視「新左派」激進成員的活動。

70年代學運浪潮爆發,港督率領跨部門嚴密監控大專學生組織,並為此成立「特別小組」,警方政治部則貼身調查學運極分子,以及監視「新左派」激進成員的活動。

與此同時,警方政治部則密切監視學運積極分子,收集他們的個人資料,以及各學生團體的會議紀錄、刋物等,以掌握學運內部情報。

根據內部文件,當時「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也有參加特別小組會議,共商「大學及專上院校學生騷亂的潛在危險」,他在會議中指,「中文大學學生比香港大學學生更令人擔憂」,因為他們「往往比港大學生更為激進」。

由以上的「秘聞」可見,港英政府當時雖然刻意改變高壓形象,予人漸「鬆綁」的感覺,但暗中的控制和監視,仍然繼續,無處不在。整套全方位的政治監控機制,到了回歸前才逐步拆除,過程無聲無息,留下的種種風險,就由接手的特區政府去承受。這正是李光耀所說的,「英國給回歸後的香港埋下許多地雷」。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私校大加學費 BNO移英雪上加霜 家長頂唔順要轉策略勁頭痛

2024年07月25日 20:15 最後更新:20:51

近日與不同界別朋友談起移民問題,都指移英熱潮已見頂回落,皆因英國通脹高企、經濟低迷,已抵英的BNOer生活艱難,搵好工亦不易,未動身的港人眼見先頭部隊的苦況,自然停一停,諗一諗。除了這原因,一位留學專家同我講,近期英國的私立學校(中小學)紛紛大幅加學費,頂尖名校每年學費連宿費增至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如加上機票和生活開支,一年要花近80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惟有選較平的次級私校,但又爭崩頭,再低一級的社區公校則質素參差,都幾煩惱。部分有意移英的家長收到風後,心情自然十五十六,要重新計過條數。

英國的私立學校大加學費連宿費,是20年來最大增幅,頂尖名校每年要付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要搶入較平私校,為此大感煩惱。

英國的私立學校大加學費連宿費,是20年來最大增幅,頂尖名校每年要付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要搶入較平私校,為此大感煩惱。

留學專家朋友引述英媒的資料指,英國私立學校新學期的學費連宿費,全面勁升,平均加7%以上,創20年來最大加幅(上一個高峰是2004年,加9%)。最貴的頭20間私校,大部分每年學費連宿費都逾5萬鎊(約50萬港元),其中專出A-Level「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每年要6萬5千鎊,而上年只是4萬6千鎊;居第二位的 ACS Cobham國際學校,也要收5萬5千鎊;不算最貴的名校伊頓公學,也加至近5萬鎊。

朋友說,令家長百上加斤的是,工黨上台後,己決定學費連宿費要付20%的VAT稅,以5萬鎊計,要繳交1萬鎊稅款,都唔少嘢。

出大量「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 及另外19間名私校,加價後平均每年逾5萬鎊,而且要付20%VAT稅,香港家長多難負擔,惟有改變策略。

出大量「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 及另外19間名私校,加價後平均每年逾5萬鎊,而且要付20%VAT稅,香港家長多難負擔,惟有改變策略。

如此高昂的教育使費,對BNO港人來說,除非收入甚高,或有豐厚資產,一般都難以負擔。留學專家朋友說,她曾與一些BNO家長傾過,多數都放棄入讀名私校的目標,轉而尋找學費較平的次級私校,但因爭逐的人多,要入也不容易。最慳錢的選擇是入讀地區的公立學校,但要適應其鬆散校風,以及多種族氛圍。

她說,部分還未持BNO赴英的家長,策略是遲些才起行,子女過一兩年始入讀,慳得一年得一年,寧願省下一筆錢準備子女升大學。有家長本來打算申請BNO居留,陪仔女讀書,但因學費大增,自己可能放棄移英,集中財力應付仔女的教育費。

BNO港人如有仔女升大學,也要面對大專加學費之苦。早前有消息流出,說英國4成大學年底將陷財赤,正向政府施壓,要求批准加學費,否則多間大學將破產。若這情況真的發生,BNO家長的負擔將再加重。

由於BNO港人要居住5年,才可申請永久居留,在此之前,仔女讀大學要交外國學生學費,比本地生貴很多,可見英國政府放這「救生艇」之前,已計過縮數,給BNO港人的權益有限,但稅就交到足。他們直至成功入籍前,仍要給「窮到燶」的英國大學奉獻高昂學費,是否公平,大家諗諗啦!

英國私校勁加價,以及大學紛紛掠水求存,都對港人移英雪上加霜。資深教育顧問陳筱芬在《親子王》撰文,其中一段說:「家長應重新思考,孩子出國留學是否唯一出路?海外升讀中學或大學,學習機會是否和香港一樣好?」

我很同意她所說,在香港讀到好學校的機會比以往多,捨近圖遠未必是最明智的選項,準備為仔女教育而移英的BNO港人,應好好再想一想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