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華爾街》炒記協主席或涉3考慮 傳媒老鬼指管理層要「管控風險」

博客文章

《華爾街》炒記協主席或涉3考慮 傳媒老鬼指管理層要「管控風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華爾街》炒記協主席或涉3考慮 傳媒老鬼指管理層要「管控風險」

2024年07月18日 20:53 最後更新:21:04

世事有時都幾諷刺,美國《華爾街日報》連番砲轟香港自由被剝奪,但其管理層卻出重手,不准屬下記者鄭嘉如有出任記協主席的「自由」,更快速一刀兩斷,將她炒魷。一位傳媒老鬼易位思考,試從其管理層的角度看此事,估計今次決定或基於3個考慮,其一是它已意識到記協已非「工會」,而是屢踩紅綫的「高危政治組織」,故對下屬參與這組織加以「管控」,以免她的越軌政治活動給機構帶來「風險」,因她不聽指令堅持出任記協主席,管理層惟有與她徹底切割。

《華爾街日報》記者鄭嘉如當選記協主席後,即被管理層炒魷,傳媒老鬼估計,因為記協已變得「高危政治組織」,該報管理層要作出「風險管控」,故與她一刀兩斷。

《華爾街日報》記者鄭嘉如當選記協主席後,即被管理層炒魷,傳媒老鬼估計,因為記協已變得「高危政治組織」,該報管理層要作出「風險管控」,故與她一刀兩斷。

明眼人都看到,記協早就不是單純的「工會」和「專業組織」,多年來已是反對派陣營的一員,並且是「黃媒」成員的集中地。到了2019年反修例動亂爆發前後,激進立場變得更加鮮明,政治色彩越來越濃烈,其前主席麥燕庭就曾與李柱銘、李卓人和羅冠聰等訪美,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政要,而在黑暴期間,某些記者與「抗爭者」的角色難分難解,「政治組織」的本質已昭然欲揭,所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早在3年前已指它「政治掛帥」。《華爾街日報》管理層對此不會見不到,當知道屬下記者鄭嘉如準備競選記協主席一職,自然會對此作「風險評估」。

記協早已成為反對派政治陣營一員,並非單純的「工會」,反修例動亂期間變得更激進,政治色彩濃烈,今次風波與此直接有關。

記協早已成為反對派政治陣營一員,並非單純的「工會」,反修例動亂期間變得更激進,政治色彩濃烈,今次風波與此直接有關。

傳媒老鬼說,23條立法後,該報已表現得相當謹慎,為此作了一些大動作,將新上任亞洲區新聞主管的駐地,由香港轉到新加坡,並縮減駐港記者及編輯人數,顯然是「風險管控」的措施。到最近,其記者鄭嘉如高調參選記協主席,相信在管理層眼中,她參與這「政治組織」是個高風險動作,所以明令她退選,並辭去她加入《華爾街》前擔任的記協執委一職。不過她拒絕聽命,一意孤行競逐記協主席,並成功當選。

傳媒老鬼易位思考,《華爾街日報》管理層面對這情況,只可能有一個做法,就是將她炒掉,一來,惟有一刀兩斷,與她徹底切割,才可以「消除風險」;二來,任何商業機構的管理層都不會讓公然抗命的員工留低,這種「冷酷無情」,乃通用的管理法則,《華爾街日報》豈會例外!它是美國機構,美式管理「不近人情」,係人都知,故它手起刀落不眨眼,並不令人意外。

該報管理層還可能有第3個考慮,傳媒老鬼說,許多美國新聞機構都有一條「家規」,就是不准許記者和編輯參加政治組織和政治活動,理由是,新聞工作者應該中正、持平,如直接涉足政治,報道就難以公正客觀。這當然只是門面功夫,很多傳媒本身就不客觀,不過如有記者編輯犯這「家規」,管理層也必會有所行動。

傳媒老鬼不知道《華爾街日報》有沒有這條「家規」,但估計管理層的想法與其他傳媒也大致相近,記協既已是實質上的「政治組織」,不准記者參與也合乎原則。

今次大家都聚焦於《華爾街日報》記者被炒魷事件,很少人提及另一件事,就是BBC記者也於臨投票前退選,只因記協冇退選機制,故當選後隨即辭職,原因可能與鄭嘉如被勒令退選,有相近之處。

記協頭頭碰着黑,風波一個接一個,絕非偶然,歸根究底是因為它已變質成「政治組織」,如不脫胎換骨,註定會走入掘頭巷。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施紀賢拒斥「顛覆案」移英「黃友」紮紮跳 一般BNO港人反應淡憂影響入籍

2024年11月21日 20:28 最後更新:20:46

近日移英的「亂港派」心情極 down,皆因「35+顛覆案」判刑「一鑊熟」後,他們原以為英國政府做吓樣都會譴責兩句,不料情況比預期更差,正在巴西出席G20峰會的首相施紀賢,兩度被英媒問到該案時,竟拒不置評,遑論譴責,擺明避開這議題,而正訪港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同樣輕輕帶過,敷衍了事。「亂港派」當然嬲到紮紮跳,大駡工黨政府無腰骨,但施紀賢救經濟要緊,和風將繼續吹。一般BNO港人亦反應冷淡,擔心參與激進行動會影響將來申請入籍。

英國首相施紀賢對「35+」顛覆案拒不置評,三緘其囗,皆因要改善與中國關係以救經濟,這表現令在英「亂港派」嬲到紮紮跳。

英國首相施紀賢對「35+」顛覆案拒不置評,三緘其囗,皆因要改善與中國關係以救經濟,這表現令在英「亂港派」嬲到紮紮跳。

工黨政府上台後,被前朝留下的經濟爛攤子嚇儍,所以要急急「救亡」,但美國不可靠,歐盟又已「脫鈎」,惟有爭取打通對華財路。所以首相施紀賢不能不面對現實,以和為貴,在巴西G20峰會期間與習主席會面之後,先後被《金融時報》和《BBC》記者問及「35+顛覆案」判刑時,都三緘其囗,沒作正面回應,只遊一輪花園了事,並強調「我們需要中國這個緊密的經濟夥伴」,顯然不想影響對華關係。

對這反應,在英「亂港派」當然十分唔 likey,一直不停搞風搞雨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立即撲出來,其英國及歐盟總監薩巴赫砲轟施紀賢的表現「令人失望」,指「貿易及投資比爭取釋放香港政治犯更重要」。加入了工黨的BNO港人Rex ,也怒斥施紀賢「非常非常不強硬」,不過他亦無奈認為,這是大勢所趨,難以扭轉。

由一批通緝犯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也接力開砲,其高級國際倡議主任劉珈汶(本身也是通緝犯)說,英國有近年最大的海外港人社群,政府談論中國政策時,應將人權放先於經濟,更加不應該依靠中國。

她還指,對施紀賢這表現,不只她失望,居英的港人都非常失望,而且因新政府上場後主要官員的言行,令他們感到心寒。意思是,英政府是否仍「撐港人」大成疑問,英國已非安全的「救生艇」。

了解英國情況的朋友同我講,用「心寒」來形容一般BNO港人,未必貼切,但如果說他們「心淡」和「心憂」,則較符合事實。從近年參與「亂港派」行動的港人人數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今次「35+顛覆案」判刑,反應料亦不會強烈,只有一小撮「勇武手足」出來撐撐場,成不了氣候。

他分析,「抗爭」氣氛之所以每況愈下,除了因為激情已被生活問題消磨得七七八八,也有人擔心,如參加針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激烈行動,會與英政府現時的立場衝突,分分鐘被列入觀察名單,可能影響日後申請入籍。

一般移英BNO港人對激烈行動愈來愈心淡,亦有人擔心會影響日後申請入籍,故預料對「35+」顛覆案不會有強烈反應。

一般移英BNO港人對激烈行動愈來愈心淡,亦有人擔心會影響日後申請入籍,故預料對「35+」顛覆案不會有強烈反應。

英政府對華對港友善,的確相當明顯,近日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訪港,先後會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及財爺陳茂波,表現得十分客氣,其後她通過外交部就「35+案」發聲明,也只是提一提港府將異見聲音刑事化,措詞溫和,冇乜火氣。她曾經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但新政府上場後,她明顯跟隨總路綫,與「大老闆」施紀賢同聲同氣。

看來英政府態度與2020年時比,已大不相同,對「35+顛覆案」料將不了了之。移英BNO港人還是收心養性,平安過活好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