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的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樂建居」,首幅地皮中午截標。項目位於柴灣祥民道,可建樓面面積最高約44.9萬平方呎,提供不少於700個住宅單位,單位實用面積不少於280平方呎,至少70%單位面積不少於約375平方呎,並以市價六五折出售予合資格人士,轉讓限制與居屋相同。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認為,項目位處港島區有優勢,需求穩定,不過由於同區欠缺新盤供應參考,發展商可能要面對估值風險,另亦要興建有蓋行人通道連接港鐵站。
他說,雖然近年較具參考性的港人首置項目,荃灣油柑頭地皮曾經流標,最終交由房協發展,但兩個項目折扣率及位置有明顯分別,認為今次招標較具吸引力。
梁沛泓又提到,較早時長實在觀塘安達臣道的港人首置項目預售樓花申請被拒,關注到發展商在參與資助房屋項目時,要面對賣樓欠彈性的風險,今次項目仍有一定流標風險,項目估值約6.5億至7億元。
政府公布,現正招標、分別位於洪水橋及元朗的兩幅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將修訂招標條款,並延長招標期限至今年7月25日。
發展局。資料圖片
政府先後於去年3月及10月以「雙信封制」方式將兩幅用地公開招標,原定於今年3月21日截標。發展局說,考慮到近日有一些潛在投標者表示支持政府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的政策目標,但因應項目涉及大額投資及市場的最新情況,希望政府可考慮調整招標條款。
修訂範圍包括在大樓落成後,政府將以象徵式租金向投得用地的企業租用大樓的部分樓面,租賃期為10年,由政府或政府委託的機構管理和轉租予受政府發展項目影響的棕地作業者,以取代原招標條款要求企業須永久把指定樓面面積無償轉讓予政府,換言之經修訂的條款可統一大樓產權並由投得用地的企業百分百擁有。
為確保租予政府樓面要求的合理性,政府修訂把中標企業須在10年內租予政府的最低樓面面積,讓有意分期發展的中標企業可先行在地契建築規約期內興建不少於樓面下限,並按實際建成樓面乘以相關百分比以決定租予政府的樓面。洪水橋用地為兩成,元朗用地為三成。
政府又會適度下調洪水橋用地租予政府樓面的樓面承重要求,更貼近一般工業大廈的要求,以減低建築成本。
發展局說,政府需要開放聆聽市場意見並回應企業的合理關注,在維持政策原意的前提下用好市場力量。是次調整招標條款,正是政府因應市場意見從善如流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