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府「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助企業設智能生產線提升產能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政府「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助企業設智能生產線提升產能

      2024年08月13日 09:00 最後更新:09:08

      於2010年創立的新鮮蔬果汁品牌,產品以往以全人手製作,六年前,陳嘉新接手,成為品牌負責人,有見人手製作產能較低,產品保質期也較短,陳嘉新求變,決定將公司的生產線升級。

      政府推出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以政府對企業1:2的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陳嘉新的公司正是受惠企業之一。「我們生產的蔬果汁,保質期以往只有10至12天。引入智能生產線後,保質期大幅延長,現時可達60至90天。」

      科技助力: 有蔬果汁生產商在政府資助下升級生產線,除以機械取代人手製作,生產線更配備智能感應器,監察和分析生產效能。政府新聞網圖片

      科技助力: 有蔬果汁生產商在政府資助下升級生產線,除以機械取代人手製作,生產線更配備智能感應器,監察和分析生產效能。政府新聞網圖片

      技術升級: 陳嘉新指出,引入高溫高壓消毒裝置可確保產品質素,同時延長保質期。政府新聞網圖片

      技術升級: 陳嘉新指出,引入高溫高壓消毒裝置可確保產品質素,同時延長保質期。政府新聞網圖片

      提升產能

      引入智能生產線,在在有利公司業務與發展。陳嘉新說,以往需經人手的工序,包括原材料處理、磨漿,以至裝瓶,現已全部改由機器完成,除令產能提升,生產過程也更衞生。廠房更引入高溫高壓消毒釜為產品消毒,產品保質期也因而大幅延長。生產線更設智能感應器,配合數據收集系統,收集用電量、用水量等數據,有助公司進行成本分析。

      活用創科: 黎少斌說,生產力局致力協助企業應用創新科技,更針對行業痛點提供客製化服務。政府新聞網圖片

      活用創科: 黎少斌說,生產力局致力協助企業應用創新科技,更針對行業痛點提供客製化服務。政府新聞網圖片

      應用科技

      創新科技是智能生產的基石,生產力促進局一直積極協助企業,包括陳嘉新的公司,運用創新科技解決行業痛點,並根據不同行業實際需要,介紹相應技術。

      以陳嘉新的公司為例,生產力局的首要考量是如何在不使用任何防腐劑或添加劑的情況下,達致消毒、殺菌效果,同時延長食品保質期。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提到,創新科技在製造業的應用,因應產品特色各有不同,即使同一行業,也未必能直接套用,因此,局方期望為有需要行業提供客製化服務,讓更多企業於生產過程使用創新科技,提高行業競爭力。

      善用優勢: 葛明表示,香港的科研能力和基礎是新型工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優勢。政府新聞網圖片

      善用優勢: 葛明表示,香港的科研能力和基礎是新型工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優勢。政府新聞網圖片

      政策支持

      政府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早於2020年7月推出,而為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推行智能生產,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優化計劃,今年1月8日起容許申請計劃的企業,任何時間在計劃下合共進行最多三個項目,以獲取最多共4,500萬元的配對資助。

      截至上月中,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已同意支持43 宗申請,主要涉及食品製造及加工、紡織及製衣、建造材料、醫療器材等行業,合共68條生產線。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說,政府的目標是在2027年將計劃下的智能生產線增至最少130條。

      因地制宜

      葛明又提到,香港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將創科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推動新型工業化,為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他強調,科研能力和基礎是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優勢,而新型工業化也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豐富的需求和應用場景,完善創科生態。

      據《日本時報》報道,在2月一場美國演唱會上,約4000名粉絲揮舞著螢光棒,為台上的虛擬偶像「森美聲」歡呼。這名「虛擬天后」通過投影技術「登上」舞台,仿佛從動漫中走出來。

      將虛擬偶像打造成日本下個重要文化輸出產品

      森美聲所在的經紀公司希望將旗下虛擬偶像打造成日本下一個重要的文化輸出產品。該公司旗下品牌Hololive擁有多位虛擬偶像,近一半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而非日語。為進一步拓展北美市場,公司近期還在美國設立了分部。據相關機構預測,相關小眾市場將在2030年發展到每年收入近40億美元。

      面臨韓國激烈競爭 練習生已具專業水平

      森美聲所屬公司的行政總裁谷鄉元昭表示,日本未來可能面臨來自韓國的激烈競爭:「韓國的練習生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已經具備專業水平。這讓韓國成為虛擬偶像的潛力寶地。」他認為,韓國虛擬偶像公司在美國市場「有可能實現幾何級增長」。

      X@moricalliope

      X@moricalliope

      角色背後「真實人性」打動粉絲

      谷鄉元昭說,角色背後真實的「人性」才是打動粉絲的關鍵:「原則上,我們不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來創造新的虛擬藝人。」有森美聲的粉絲說,他真正迷戀的是虛擬偶像背後的表演者,而角色只是「錦上添花」:「你可以用AI創造一個角色,但你沒法用AI創造一個人,這才是虛擬偶像的魅力所在。」 

      現實生活與虛擬偶像世界無縫融合

      日本近畿大學教授岡本健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隨著元宇宙等虛擬技術的興起,「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習慣以虛擬形象生活。那時候,我們的現實生活與虛擬偶像的世界會更加無縫融合。」

      X@moricalliope

      X@moricalliope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