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科幻成真! 科學家打造「AI腦機」 令癱瘓者用意念說話

大視野

科幻成真! 科學家打造「AI腦機」 令癱瘓者用意念說話
大視野

大視野

科幻成真! 科學家打造「AI腦機」 令癱瘓者用意念說話

2025年04月04日 11:20 最後更新:12:49

加州大學柏克萊、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技術,令嚴重癱瘓而無法說話患者,能夠透過內心默想就轉化成流利的語言。

科學家打造「AI腦機」 令癱瘓者用意念說話

美聯社報導,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將腦電波訊號,即時轉換成口語的方法。並且配合AI人工智慧的學習,使得這系統在解讀默想的效率愈來愈快。

一名 47 歲的女性患者,在30歲遇到大中風,此後四肢癱瘓,18年來都無法說話。在經過家屬與患者的同意,醫生在手術中,將電子訊號放大器植入她的大腦表層。

AI助力系統進步  打造專屬語音

這種技術稱為「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科學家已經研究很多年了,但是在早期的BCI,電腦在判讀大腦反應時會有明顯延遲,大約會停頓5~8秒,這樣的延遲可能會擾亂對話的自然流暢,導致溝通不良和挫折感。

如今在AI學習的幫助下,這套系統有了長足的進步。這名女子在大腦中默念句子時,研究小組用電極記錄了她的大腦活動。科學家利用她受傷前的聲音,製作了一個合成器,創造了她的專屬語音。接著,再訓練了一個將神經活動轉化為聲音單位的人工智慧模型。

工作原理與現有的用於即時會議記錄或自動字幕系統類似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阿努曼奇帕利( Gopala Anumanchipalli )說,它的工作原理,與現有的用於即時會議記錄,或自動字幕系統類似。

植入物本身位於大腦的語言中樞,因此它可以「聆聽」,也就是記錄大腦的反應,並將這些訊號轉成構成句子的語音片段。 的阿努曼奇帕利說,這是一種「串流方法」,大約每 80 毫秒就能製作成語音,相當於思考到傳出聲音,只有大不到1秒的停頓。

阿努曼奇帕利說:「這不是在等待句子結束,而是正在即時處理。」

估計大約十年內就可以為患者重新說話

他表示,這項技術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廣泛應用,但透過「持續投入與學習」,樂觀估計大約十年內,就可以為患者重新說話。

2025 年《自然神經科學》圖片

2025 年《自然神經科學》圖片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表人工智慧(AI)統計及預測數據,估計到了2028年,中國AI投資規模纣突破1000億美元。

人工智能成為不可逆轉大趨勢

人工智能成為不可逆轉大趨勢

按IDC的預測,中國AI投資規模在截至2028年的5年複合年增長,將達35.2%。

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AI投資規模達3158億美元,預計在2028年將增至8159億美元,即5年複合成長率達32.9%。 至於全球生成式AI市場增長速度將更快,料5年複合成長率或達63.8%,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將達2842億美元,佔AI市場投資總規模的35%。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