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西營盤「跣人」公共樓梯勁難行 無障礙設施反增加失明人士跌倒風險

社會事

一線搜查|西營盤「跣人」公共樓梯勁難行 無障礙設施反增加失明人士跌倒風險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西營盤「跣人」公共樓梯勁難行 無障礙設施反增加失明人士跌倒風險

2024年08月22日 13:30 最後更新:15:11

天雨路滑,有時都會擔心踏到樓梯位置的盲人引路磚,因為這些磚有些是用金屬製造,如果不小心踏中都頗跣腳。

近日,有觀眾就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指西營盤一個私人屋苑一條設有盲人「觸覺磚」的公共樓梯非常濕滑,每到下雨天,行人一不小心滑腳便很容易跌倒落樓梯;而且除了物料問題,樓梯扶手已見鬆脫,樓梯設計亦使人絆倒腳及撞到柱,對視障人士反而造成不少障礙。

更多相片
有觀眾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西營盤一個私人屋苑的公共樓梯,每逢下雨天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觸覺磚」會變得很濕滑。(《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觀眾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西營盤一個私人屋苑的公共樓梯,每逢下雨天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觸覺磚」會變得很濕滑。(《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街坊陳太憶述有次行落樓梯時沒有留意就滑倒了。她更補充,該位置有排水問題,下大雨時地下會積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街坊陳太憶述有次行落樓梯時沒有留意就滑倒了。她更補充,該位置有排水問題,下大雨時地下會積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街坊梁先生說試過買完菜經過該屋苑,踩到地面的金屬磚便滑倒。(《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街坊梁先生說試過買完菜經過該屋苑,踩到地面的金屬磚便滑倒。(《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建築署的研究曾提及,觸覺磚使用非金屬物料較為可取。(《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建築署的研究曾提及,觸覺磚使用非金屬物料較為可取。(《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屋苑公共樓梯兩條上行電梯分設左右兩邊,但同時沒有足夠指示指引失明人士。(《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屋苑公共樓梯兩條上行電梯分設左右兩邊,但同時沒有足夠指示指引失明人士。(《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扶手到中間轉角位突然「消失」,令失明人士無所適從。(《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扶手到中間轉角位突然「消失」,令失明人士無所適從。(《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財務秘書何睿知發現樓梯上的指示牌安裝方向錯誤。(《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財務秘書何睿知發現樓梯上的指示牌安裝方向錯誤。(《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觀眾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西營盤一個私人屋苑的公共樓梯,每逢下雨天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觸覺磚」會變得很濕滑。(《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觀眾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西營盤一個私人屋苑的公共樓梯,每逢下雨天供視障人士使用的「觸覺磚」會變得很濕滑。(《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觀眾邱先生向《一線搜查》表示,有次下雨天走進西營盤某個屋苑避雨,途經屋苑公眾範圍時踏到樓梯位置的觸覺金屬磚便跣腳,更險向後跌倒,他形容當時「差啲跌死」。除了觀眾邱先生,原來不少曾使用過該條樓梯的市民都有類似經歷。

街坊陳太憶述有次行落樓梯時沒有留意就滑倒了。她更補充,該位置有排水問題,下大雨時地下會積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街坊陳太憶述有次行落樓梯時沒有留意就滑倒了。她更補充,該位置有排水問題,下大雨時地下會積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令不少人險中招滑倒的觸覺磚,原意是為方便視障人士出入。在物料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黃色,表面為橡膠質料;而另一種就是銀色金屬表面。不過,如果在下雨的時候,這種金屬磚似乎有滑倒行人的風險。

街坊梁先生說試過買完菜經過該屋苑,踩到地面的金屬磚便滑倒。(《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街坊梁先生說試過買完菜經過該屋苑,踩到地面的金屬磚便滑倒。(《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翻查資料,由路政署安裝的「觸覺磚」多數是黃色的磚,主要以混凝土、黏土、陶瓷或仿花崗岩製成;至於像不銹鋼的金屬磚,多數由其他機構安裝。而建築署的《暢道通行—戶外環境建設》研究就曾經提及,在物料使用上「非金屬物料較為可取」,因為不銹鋼等金屬物料表面滑溜,特別在濕滑的時候,容易對使用者構成危險。

建築署的研究曾提及,觸覺磚使用非金屬物料較為可取。(《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建築署的研究曾提及,觸覺磚使用非金屬物料較為可取。(《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找來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財務秘書何睿接受訪問,作為完全失明的視障人士,他指出第一次使用這條樓梯已發現不少問題,其中一樣是警示磚凸起的程度沒那麼大,太過平滑失明人士難以感受到。除了警示磚問題,對失明人士而言,這條通道的設計也不算「暢道通行」。現場可見,兩條向上行的電梯分開一條在左邊,一條在右邊,亦沒有足夠指示如警示聲響給失明人士,「如果唔係拍攝團隊話俾我聽,其實我搵唔到第二條電梯喺邊。」

屋苑公共樓梯兩條上行電梯分設左右兩邊,但同時沒有足夠指示指引失明人士。(《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屋苑公共樓梯兩條上行電梯分設左右兩邊,但同時沒有足夠指示指引失明人士。(《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何睿知又指出,反方向下樓梯時,又是另一個陷阱。其中一條樓梯是由上而下收窄,但轉角位盡頭處並未設有圍欄;當向下行時沿著扶手一路摸索,就摸到牆邊,不留神便差一點跌落花圃和撞到柱,他坦言整個設計都很奇怪。

扶手到中間轉角位突然「消失」,令失明人士無所適從。(《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扶手到中間轉角位突然「消失」,令失明人士無所適從。(《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更離譜的是,何睿知發現樓梯上的盲人點字牌根本弄錯。那些點字牌凸點的意思是「落」,但箭嘴竟然向上,即是說安裝了一個相反方向。另外,因為擔心有人滑倒,所以現場擺放了很多「小心地滑」提示牌,但對於失明人士,這些牌子擺放在這些位置,其實對他們反而造成障礙。何睿知表明對通道防滑規定數值極關注;但更重要的是,希望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者可以真正觀察視覺和觸覺上的使用體驗,並非只按照數值決定。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財務秘書何睿知發現樓梯上的指示牌安裝方向錯誤。(《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財務秘書何睿知發現樓梯上的指示牌安裝方向錯誤。(《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資料顯示,今次個案涉及的通道位置屬於「私人發展公共空間」,需要24小時開放給公眾使用。有關屋苑的管理公司回應《一線搜查》查詢指,該公司負責該地段的日常維修、保養和清潔;而屋苑設施符合政府部門指引和要求。但亦透露曾經有一位女士,報稱在該位置跌倒。

屋宇署則表示,過去3年曾接獲兩宗有關該公用樓梯「觸覺警示磚」的舉報,不過沒有涉及受傷個案。署方指曾派人去視察,並沒有發現違反規定。至於涉事通道上的防滑磚問題,屋宇署表示一直有更新無障礙通道設施指引,技術委員會亦曾就防滑規定進行討論,認為需要作進一步研究,以檢視相關標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一線搜查》: 556集

有市民信用卡在兩個月內兩度被人盜用,雖已聯繫信用卡中心,惟未能阻止交易。更令她不滿的是,發卡機構要求她自行承擔訴訟費用,敗訴還要額外負擔數千元的訴訟費用。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兩個月內兩度被盜用信用卡

關小姐向《一線搜查》透露,自己的信用卡在短短兩個月內兩度被人盜用。第一次被盜用是發生在去年11月22日晚上約9時半,當時收到短訊通知指信用卡消費了60多美元,隨即在10分鐘內致電信用卡中心求助,卻被告知無法即時阻止交易,並要求她親身前往辦公室填寫爭議書。第二宗盜用則發生在今年1月21日,涉及9萬多日元的交易,兩次同樣在她身處香港時發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關小姐表示,該張信用卡多數用作訂酒店、增值八達通,自己平日亦很小心,從未點擊可疑連結。然而,盜用事件接連發生,令她感到無奈又憤怒,更令她不滿的是信用卡被盜用後仍需自己付費訴訟,假如敗訴,不但承擔該筆不屬於自己的帳項,更要再支付數千元的訴訟費用。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投訴人被盜用後即通報 仍難阻交易

「即時一睇到有人過數,已經喺10分鐘內已經打去信用卡中心同佢講,佢都截唔到條數,咁點解個責任會喺晒我度呢?畀訴訟費已經十分唔平等,同埋佢冇好清晰交代訴訟啲咩?同邊個訴訟?邊間律師樓?點解要訴訟?全部都冇交代。」她又質疑發卡機構的處理方式,指職員僅負責「傳話」,未能提供實質協助。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根據發卡機構的調查,第一次盜用款項被用於購買遊戲點數卡;第二次則用於訂購日本酒店,盜用者的姓名、地址及電話均顯示為外國人,與關小姐無關。關小姐表示覺得無辜,「個名、用戶名稱唔係我嚟嘅,係一個外國人嘅名,地址係美國嘅、電話係美國嘅,佢一間網上賣點數嘅遊戲公司,我完全唔認識。」她隨後報警處理,警方將案件列為「境外騙案」,惟暫未有人被捕。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另外,關小姐亦發現,發卡機構在調查期間未有凍結款項,並持續計算利息。關小姐:「開頭話呢筆數唔係你簽,就唔使你負責,咁我第一次收到月結單,我就冇交到呢500幾港元,但下期帳單就多咗300港元利息,我覺得真係好唔合理囉,點解開頭又話唔使我負責?」直至她主動查詢,發卡機構才答應豁免利息。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鄧家彪:非銀行信用卡不受金管局約束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批評發卡機構的網絡安全措施薄弱,竟如此輕易一再被騙徒盜用信用卡資料。他提到,關小姐使用的信用卡並非由銀行發出,因此不受金管局監管,而是由警務處及公司註冊處共同監管的放債人牌照科負責。然而,現行規管未有涵蓋非銀行機構發行的信用卡,導致消費者保障不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鄧家彪強調,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受金管局的守則及指引約束,明確要求銀行必須向客戶提供有關使用信用卡爭議程序,例如申請退款的資料,持卡人一般毋須為未經授權的交易負責。反觀非銀行發卡機構,金管局沒有法定權力介入。他建議政府統一監管銀行及非銀行發卡機構、提升網絡安全水平,並建立劃一的消費者保障機制。

發卡公司回應:交易仲裁費用非公司決定

涉事發卡的財務公司表示,交易仲裁費用並非公司決定,而且全數均由相關信用卡組織收取,項目費用由國際信用卡組織制定,該費用可能因不同組織的規定要有所差異。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發言人又強調公司與香港其他的主要發卡機構一樣,設有保安措施保障客戶的信用卡賬戶安全,並遵守國際信用卡組織的要求。一般而言,公司的既定程序符合信用卡組織要求,以處理及調查每宗由客戶提出的爭議交易個案。公司亦會因應客戶要求,於個案調查期間暫緩追收有關有爭議的交易項目。如果個案最終獲確認爭議交易,客戶可免除承擔交易金額及其他相關費用的責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消委會提到,如果銀行發出的信用卡出現濫用情況,根據守則,消費者承擔的責仕設有上限,限額不應超過500港元,但非由銀行發出的信用卡不受此限。發言人又提醒,如果信用卡並非由銀行發出,而發卡公司最終拒絕就非授權文易退款,消費者則需要透過法律途徑追討。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金管局指,個案所涉及的發卡機構並非認可機構,其業務不受金管局監管,金管局沒有該公司的資料。至於銀行信用卡的持卡人一般不需要為未經授權交易承擔責任。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