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記協玩「數字把戲」多年瞞天過海 評新聞自由「充大頭鬼」 3%變全行

博客文章

記協玩「數字把戲」多年瞞天過海 評新聞自由「充大頭鬼」 3%變全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記協玩「數字把戲」多年瞞天過海 評新聞自由「充大頭鬼」 3%變全行

2024年08月21日 20:14 最後更新:22:47

記者協會早前改選之後,一直處於「吊命」狀態,新主席鄭嘉如被《華爾街日報》炒魷,雖聲嘶力竭抗議,甚至找美國行家幫拖,但僱主半步不讓,而其他為外媒打工的執委,亦紛紛打退堂鼓,令它漸成「空殼組織」,苟延殘喘。不過記協仍然「死剩把囗」,剛發表「2023年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報告」,說香港新聞從業員對新聞自由的評分連續5年下跌,只有25分(滿分100),黃媒立即大造文章,把新聞業描繪成「暗無天日」。

不過心水清的資深傳媒人一早睇通,記協玩的是「數字把戲」,把參與評分的極少數人,吹成為代表行業,這手法行之多年,一直能瞞天過海,再次證明「你夠膽吹,就有人信」。

記協發表「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報告」 ,訪問了251名從業員,只佔傳媒人員總數不足3%,絕無代表性可言,但它過去多年一直玩這「數字把戲」瞞天過海。

記協發表「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報告」 ,訪問了251名從業員,只佔傳媒人員總數不足3%,絕無代表性可言,但它過去多年一直玩這「數字把戲」瞞天過海。

今次記協的報告指,共有251名新聞從業員接受訪問,一如過往,他們對「新聞自由」打極低分,25分並不令人意外。不過資深傳媒人提出一個疑問:251人在全行人數中,佔什麼比例?究竟有多大代表性?

他找到職業訓練局2020年發表的「媒體及傳訊人力調查報告」,香港媒體及傳訊業的僱員人數約44000人,其中廣告及公關業佔65%,而傳媒業則佔20%。以這百分比計算,傳媒從業員約8800人,今次記協訪問251人,只佔全行業人數的2.8%。

這數目可說微不足道,怎能說代表整個行業?而且251人是否全是新聞從業員,有沒有滲入水份,把一些半真半假的「A貨記者」也計算在內?記協當然沒有詳加說明,但根據過往「14歲都可做記者」的先例,不能不令人對受訪者身份充滿疑惑。

其實這「數字把戲」已玩了多年。2022年度的「新聞自由指數調查報告」,記協也只訪問了249名從業員,比今次還少;2021年度的調查,反應更加慘淡,記協向737人發出問卷,只有169人回應,但它仍寫出洋洋灑灑的報告,說「新聞自由」評分大跌,充大頭鬼的功力十足。

記協不單止做民調「靠充」,其實本身就是個「充氣」組織,它現時的會員人數只有約300,佔傳媒和公關行業僱員的比例,低過1%,何來代表性和認受性?

不過,激進派師祖教落:「只要你夠膽吹,就有人信」,對記協這份「吹水報告」,仍有外媒和西方政客大造文章,用來做彈藥,以攻擊特區政府「削弱新聞自由」。所以外交部和特區政府都即時作出反駁,確有必要。

講開記協,一位熟悉外媒運作的朋友向我披露一段內情,說鄭嘉如當日甫就任記協主席,《華爾街日報》即出辣手炒她,知情者都不感意外,因為在此之前,該報早已定下一個政策,就是不容許僱員在港加入新聞業團體的理事會,所以當「外國記者協會」(FCC)改選時,該報已沒有人參選。根據這政策,該報當然不准鄭嘉如競逐記協主席,但她卻堅持「抗命」,不顧一切去馬,該報也別無選擇,惟有即炒,一刀兩斷。

物以類聚,當記協成為鄭嘉如這類「好鬥」分子的聚腳地,結果將更偏離新聞專業團體的方向,成為徹頭撤尾的「鬥爭組織」。

新主席鄭嘉如(中)被《華爾街日報》炒魷,箇中有段內情,反映記協已成「抗命分子」的聚集地。

新主席鄭嘉如(中)被《華爾街日報》炒魷,箇中有段內情,反映記協已成「抗命分子」的聚集地。

當走到這一步,已「嗰頭近」,即使不斷「充氣」扮壯大,也沒法續命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亂港人馬」想搞垮駐倫敦經貿辦 施紀賢最緊要搵銀 料不會做「儍事」

2024年09月12日 21:13 最後更新:21:29

美國鷹派政客對港出狠招,眾議院前天通過法案「封殺」香港駐美經貿辦,待參議院遲些接力過關,便大功告成,而一直大力游說的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自然得意洋洋。政圈朋友同我講,這只是他們成場仗的第一個回合,之後料會殺去加拿大和澳洲,港府須密切留意,而在「黃友」及鷹派政客聚集的英國,更是主要戰場,他們早就想搞垮香港駐倫敦經貿辦,料快將有新一波攻勢。不過新上台的工黨政府瀕臨財困,最緊要搵銀,不想與華翻檯,料不會跟隨美國大佬做這「儍事」。

英國的鷹派政客曾聯署促政府修改《1996香港經貿辦事處法》,取消有關特權,令其關閉;移英「黃友」也裏應外合,多次在經貿辦示威,為鷹派政客造勢。

英國的鷹派政客曾聯署促政府修改《1996香港經貿辦事處法》,取消有關特權,令其關閉;移英「黃友」也裏應外合,多次在經貿辦示威,為鷹派政客造勢。

政圈朋友說,英國的政客中,敵視中國和香港特區的,人數不少,他們的主要攻擊目標,正是駐倫敦經貿辦,而早前群「鷹」已打響戰鼓,露出殺氣。今年5月,英國情報部門拘捕3人,包括經貿辦一名職員,指他們涉嫌監控居英港人,雖然所提證據薄弱,最後好難告得入,但這批鷹派政客乘機殺上,來勢洶洶劍指經貿辦。

當時有7名跨黨派國會議員聯名發表聲明,指經貿辦人員的行為已超越正常經貿業務範圍,政府應考慮將其關閉。推動這次聯署行動的,正是由美國搞到英國的「香港民主委員會」。

這批議員敦促英政府檢討經貿辦現時享有的特權,修改《1996年香港經貿辦事處法》,這套打法與美國鷹派政客如出一轍,若然成功,駐倫敦經貿辦就要關門大吉。

大批在英落腳的「黃友」,則與他們裏應外合,大唱雙簧,上月831太子站事件5周年時,他們就高舉「時代革命」旗幟,在經貿辦門外搞抗議騷,大聲疾呼要求政府出手將它封殺。他們「搞」經貿辦已非首次,這已成為多次示威的「例牌節目」,誓要把經貿辦推上末路。

不過,英國政治環境與美國稍有不同,工黨政府知道英國經濟正百廢待興,在英中關係方面,自然要多考慮實利,不想雙方因政治議題反檯。政圈朋友留意到,首相施紀賢上台不久,就約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對方亦欣然應約。這是兩國領袖兩年來首次傾電話,他們對加強金融、經貿、科技合作等,都相當正面,而施紀賢也特別強調,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沒變,以保持友好氣氛。

工黨政府上台後不久,首相施紀賢即約習主席通話,展示友好態度,因為英國亟需搵銀。依此思路,料不會跟隨美國大佬的做法,關閉駐倫敦經貿辦。

工黨政府上台後不久,首相施紀賢即約習主席通話,展示友好態度,因為英國亟需搵銀。依此思路,料不會跟隨美國大佬的做法,關閉駐倫敦經貿辦。

至於香港問題,英首相府發言人也表示,施紀賢希望與習主席坦誠討論,以解決雙方的分歧,從而建立穩定的英中關係。字裏行間,反映施紀賢以「和」為主調,因為只有「和」,才可以「貴」,英國正瀕露財困,自然萬事以「貴」為先。

依這思路,施紀賢不會為了香港議題,壞了「搵銀」大局,更何況對英國而言,香港市場也是一塊肥肉,沒理由把駐倫敦經貿辦關掉,自斷財路。

其實英政府早前己顯露出這務實態度,去年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訪英,經貿高官已和顏悅色,與他積極商討合作,反而少提黎智英案,令移英「黃友」火起,竟攔途截車抗議,搞到被保安驅趕。英方經貿高官其後也來港回訪,態度相當正面,看來不可能要經貿辦收檔。

種種跡象可見,工黨政府雖受到鷹派政客和美國的壓力,但英國此刻在在需財,搵銀要緊,料不會跟隨美國大佬,做出關閉香港駐倫敦經貿辦的「儍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