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與中國博弈,形勢仍風譎雲詭,香港仍處於風囗浪尖,預了衝擊會一波接一波。昨天就有一個名叫「媒體自由聯盟」(MFC)的組織,發砲猛轟《立場》案的判決,對「香港特區更廣泛地打擊媒體自由,表示深切關注」。表面上看,很多人以為那是個傳媒業組織,但細看其公布,竟是由美國國務院等官方單位發出,政圈界朋友出於好奇,翻查有關資料,發現它其實是美國糾集一些國家組成的一個「橫手」組織,掛着傳媒自由的「羊頭」,賣政治干預的「狗肉」。類似的機構,還有獲美國政府泵水的「國際媒體援助中心」,同樣打着支援媒體的旗號,在背後影響他國政治。
這個掛羊頭的組織,名稱看似是一個與媒體有關的聯盟,其實成員全非傳媒機構,也與新聞業界毫無關係,原來是由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政府主推、於2019年舉行的「全球媒體自由會議」上成立的組織,成員為參與國政府,美國乃背後主要推手,當然是成員之一。
這個模式,與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底推動的「民主峰會」,頗有些相近,當時美國政府邀請過百個國家和地區政府代表出席,美其名是推動民主、防範權威主義,真正目的是打意識形態戰爭,擴大美國勢力,所以會議同樣成立了後續組織,完成拜登要做到的政治任務。不過這場大龍鳳反應麻麻,反高潮收場。
以此類比,「媒體自由聯盟」也是同一貨色,正如外交部特派員公署發言人所說,它並非什麼傳媒組織,本質上不過是個「政治打手」。
既然是披着「傳媒自由」偽裝的「打手」,自然要找一些目標出擊,而《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能否維持新聞自由的問題,就引來它持續砲轟,且在策略上與當時發生的事件配合。例如2021年7月,它針對《蘋果日報》於6月23日停刊,大肆撻伐,並對特區可能進一步就國安立法,預先施加壓力,劍指23條立法。
又例如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期間,它就在那時就《立場新聞》停刊開火,挑起「香港新聞自由受打壓」的議題,引發國際注意,頗有攞景贈興意味。一年之後,黎智英案開審,它又再打響戰鼓,為聲援黎智英造勢,同時攻擊《香港國安法》,時間配合得啱啱好。
最近還有一段與「媒體自由聯盟」有關的插曲,就是答應留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廖柏嘉,表示會辭任「媒體自由聯盟」高級法律專家小組主席,究竟他是自願離開,還是「被辭職」,仍不清不楚。當時,美國亂港組織「香港自由基金委員會」語帶不屑地說,「他選擇了香港法院,而不是新聞自由與公義」,敵我十分鮮明,也側面反映MFC真正的政治面目。
像MFC這類的「掛羊頭」組織,還有不少,其中之一,是美國政府於2006年成立的「國際媒體援助中心」。那時候,有「第二中情局」之稱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倡議搞一個機構,支援一些國家的獨立媒體發展,真正目的是培植親美傳媒,為「顏色革命」鋪路,而經費則來自美國國會撥款。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日子,衝擊必會從不同方面向香港襲來,新聞自由是其中一個目標,美英更會「使副手」,由一些「掛羊頭」的組織出擊。今次「媒體自由聯盟」出手,就是一個好例子,其他移形換影的打手勢將陸續有來,港府惟有見招拆招。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