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高清照片首次曝光 重磅武器罕見細節也被公開

博客文章

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高清照片首次曝光 重磅武器罕見細節也被公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高清照片首次曝光 重磅武器罕見細節也被公開

2024年09月13日 11:20 最後更新:16:08

近日,由中國軍號聯合推出的思想解讀類融媒體宣傳片《淬火》,短短兩分鐘的宣傳片,將解放軍的精神風貌、先進裝備展現得淋灕盡致,更是有大量涵蓋陸海空火箭軍四軍種、令人大呼過癮的細節。其中,就放出了「福建」號航空母艦正在進行電磁彈射器測試的畫面。

福建艦電磁彈射裝置的高清照片的罕見公開,也引起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美國「動力」網站11日就提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已經公開亮相,讓外界終於得到近距離觀察的機會。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截圖

在「福建」號航母電磁彈射器控制室的設計上,可以發現,中國航母採用了類似於美軍航母的「泡泡」(Bubble)式設計。

所謂的「泡泡」,美軍軍語中被稱為「集成式彈射器控制站」(ICCS),一般有兩個,一個設置在艦艏飛行甲板一號和二號彈射器之間,用於控制這兩條彈射器起飛,還有一個則設置在斜角甲板三號和四號彈射器之間,用於控制這兩條彈射器。

此外,航母上還會設置一些備用的彈射器控制裝置,如設置在飛行甲板舷側的工作通道內。

由於需要考慮到飛行甲板的表面平整,因此「集成式彈射控制站」往往會採用伸縮結構設計,只有在航母甲板上有飛行任務的時候,才會升起,沒有飛行任務的時候就收縮到甲板下方,收縮之後正好和飛行甲板保持齊平。

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的可升降封閉式控制站

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的可升降封閉式控制站

從《淬火》宣傳片放出來的細節來看,「福建」號航母的「集成式彈射控制站」同樣使用了這種伸縮式結構,直接借鑒了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現成經驗。

該控制站承擔的任務非常簡單,根據每架艦載機的起飛重量,結合甲板風等數據設置彈射器的力度,確認艦載機準備就緒並清空飛行甲板後,彈射器操作員按下按鈕,飛機就被彈射升空。

《淬火》的宣傳片中特地拍攝了「福建」號彈射器操作手按下按鈕的畫面,可以看到彈射器彈射按鈕是綠色正方形、帶塑料保護殼,就這一個按鈕上,承載著艦載機的飛行,也承載著中國海軍航母事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

而《淬火》宣傳片中這樣一個拍攝「福建」號彈射器集成式控制站,而且還拍攝了操作手按下彈射按鈕的細節,被不少人解讀為「福建」號其實已經進行了艦載機的彈射試驗。

不過,內地軍事博主「大伊萬」認為,從宣傳片里的細節看,看不出什麼決定性證據。但是從《淬火》宣傳片反映的情況看,可以確定:

第一,「福建」號航母艦員已經為彈射試驗進行了反復演練,即使彈射器的起飛位置上暫時沒有艦載機,但是艦員們也已經模擬演練了許多次,就等著艦載機一飛沖天的那最為關鍵的一次了;

第二,「福建」號航母的電磁彈射器,真的是太漂亮了,從拍攝的細節來看,「福建」號航母的飛行甲板表面平整,電磁彈射器的安裝縫隙十分精細,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軍船工業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第三,結合目前「福建」號航母正在進行新一輪試航的情況看,《淬火》將「福建」號航母和電磁彈射器作為第一個完整的分段落鏡頭放出,這多多少少是有點暗示的意味在裡邊的。

因此,「大伊萬」認為,就算在《淬火》正片里沒有「福建」號電磁彈射艦載機的畫面,但在實際中,說不定「福建」號正在進行首次艦載機電磁彈射試驗,不用著急,就等著看這次「福建」號試航過後有沒有輪胎印就知道了。

美媒「動力」網站也認為,中國在航母的電磁彈射裝置方面顯然有更大信心。有傳聞稱,中國正在建造的004型航母也會配備電磁彈射器,同時建造中的076型超大型兩棲攻擊艦至少配備了一部電磁彈射器。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可以更精細地適應不同類型的艦載機,尤其是較小的飛機,這為安全彈射無人機提供了優勢。而且電磁彈射器的機械複雜程度也低於蒸汽彈射器,重置時間更短,有利於提高出動率。

因此美媒認為,即便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福建艦已經進行了電磁彈射艦載機的實際測試,但可以說距離這一天已經很近了。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前準備專業的彈射器控制軍官,將在福建艦的彈射控制室內工作,這裡是航母日常工作的關鍵部分,並為未來操作更先進的航母奠定基礎。

鏡頭一轉,《淬火》宣傳片帶領大家來到了水下「龍宮」,這一章節講述的是中國海軍核潛艇第一支艇員隊的故事。當年,正是這支艇員隊,駕馭中國海軍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09I型401艇,完成了諸如極限潛深試驗任務等多項科研任務。

而鬥轉星移,現在的「第一艇員隊」正在駕馭更先進的核潛艇,執行走的更遠、潛得更深的任務。當然,由於保密因素,「第一艇員隊」當年駕馭的攻擊型核潛艇潛深到底有多少,設計潛深和極限潛深之間有多少差距,我們全都不得而知。

「大伊萬」認為,在核潛艇這個章節上多少還是有所保留,視頻中出現的核潛艇不一定是現役裝備,很有可能是09I型目前還在服役的最後兩艘。

這兩艘艇從年齡和技術性能來看,已經不太適合承擔作戰任務了,但是充當訓練裝備還是沒問題的,估計《淬火》宣傳片里關於核潛艇的畫面,就是在這些訓練裝備裡面拍攝的。

所以,看起來指揮艙的設計比較陳舊,有大量09I型攻擊型核潛艇時代的痕跡,就很好解釋了。

海軍核潛艇部隊的部分結束後,出現了幾個關於空軍航空兵的鏡頭,有殲-20型戰鬥機一閃而過,重點放在了空軍航空兵的轟炸機部隊和新銳的無人機部隊上,讓我們一窺轟炸航空兵在實施航空制海作業時的一些任務細節。

比如將主攻機群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出擊,第二梯隊待命,這是典型的航空兵輪番出動戰術,第一梯隊負責主攻,第二梯隊視第一梯隊的攻擊情況相機出動,承擔後備任務,或者在需要進行後續補打的情況下對目標繼續實施攻擊等。

同時,鏡頭裡還出現了一架轟-6K型轟炸機同時攜帶4枚YJ-12型反艦導彈起飛的畫面,這證明了轟-6K型轟炸機相比之前的老轟-6,在載彈量方面確實有了極大的提高,帶4枚YJ-12的情況下依然具備較強的實戰能力。

也證明了YJ-12型空射反艦導彈就是目前解放軍最為倚重的戰役級反艦導彈之一,轟-6K型轟炸機在攜帶YJ-12的情況下,可確保500千米以上的打擊半徑和300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打擊能力強悍。

空軍的重頭戲則放在了無人機部隊上,無偵-7型偵察無人機,無攻-2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先後在鏡頭前出現。這兩款無人機裝備部隊已久,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也已經有兩次了,被人在地面上拍到、正在空中飛行同樣也不是第一次,這還是首次出現在中國軍號的宣傳片鏡頭前。

在A2A鏡頭裡,無偵-7型無人偵察機的飛行路線輕盈,看起來十分飄逸,而無攻-2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則給了一個空射某款精確制導反坦克導彈的鏡頭,這也是解放軍首次公開察打一體無人機空射反坦克導彈。

總之,《淬火》的宣傳片關於空軍的部分,首次將偵察無人機和察打一體無人機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對於其它戰術飛機則只是一筆帶過,這似乎昭示出,中國空軍未來的裝備建設,還是要對於無人機這種新作戰裝備以足夠的重視。

除了海軍空軍,《淬火》宣傳片里還出現了火箭軍,出現了之前很少能夠一窺端倪的火箭軍技術準備陣地,出現了火箭軍常規彈道導彈部隊在正式交接導彈之前必須的導彈出庫檢測流程,出現了懸掛在火箭軍博物館裡的,1999年5月8日北約轟炸南聯盟時中國大使館升起的中國國旗。

央視《淬火》宣傳片才剛剛開篇就先聲奪人,只能說兩個字「好看」。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052D驅逐艦抗衝擊試驗首曝光 爆炸掀起百米巨浪 巨艦安然無恙

2024年09月17日 10:05 最後更新:10:17

中國在艦艇抗衝擊試驗方面向來是側重理論分析,所以外界很難看到實測畫面。隨著052D驅逐艦抗衝擊試驗畫面的曝光,意味著中國海軍已在艦艇抗衝擊試驗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近期,人民海軍官方賬號發佈了由海軍研究院製作的《點燃智勝那道光》主題宣傳片,宣傳為人民海軍裝備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全體科研人員,片中「彩蛋」首次曝光了052D型導彈驅逐艦進行全艦抗衝擊試驗的內容。

所謂艦艇抗衝擊試驗,即指英文Full Ship Shock Trial,簡稱FSST,翻譯成中文為全艦抗衝擊試驗。之所以會存在這項測試,旨在檢測水面作戰艦艇在受到諸如導彈、水雷、魚雷、航彈及近矢彈等武器攻擊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對艦體結構及各型設備的影響。

之所以要進行全艦抗衝擊試驗,一是驗證水面作戰艦艇在實戰環境下遭敵方火力打擊後,仍能遂行使命任務的作戰能力。二是評估艦體結構與各型設備的抗衝擊性能,為後續艦艇的抗衝擊設計提供數據支撐。

艦艇面臨的衝擊源共有三種,一是接觸性爆炸,二是水中非接觸性爆炸,三是自身武器發射時反衝擊力造成的衝擊。以開展全艦抗衝擊試驗經驗較為豐富的美海軍為例,他們在二戰初期主要聚焦「自身武器發射時反衝擊力對艦艇造成的衝擊」,原因是當時的美海軍水面艦艇在發射大炮時產生的衝擊波會使艦載電子設備及機械設備出現故障。

二戰結束後,美海軍在太平洋比基尼群島開展的一系列全艦抗衝擊試驗,則圍繞著接觸性爆炸與水中非接觸性爆炸而展開的。全艦抗衝擊試驗的具體過程為在測試海域(可控深度)埋設模擬魚雷、水雷或近矢彈等爆炸當量的炸藥,然後待受試水面作戰艦艇靠近後(一定距離)將其引爆,以此來進行相關技術驗證與數據收集。

需要指出的是,坊間有種說法稱按照美海軍規定,任何一級現役艦艇的首艦都需要進行全艦抗衝擊試驗,這種說法是半對半不對。美海軍確實有這種規定,但在實際過程中卻不會這樣操作,例如1987年接受全艦抗衝擊試驗的「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是尼米茲級四號艦。

另外同年接受相關試驗的「莫比爾灣」號巡洋艦則是提康德羅加級7號艦,2008年接受相關試驗的「梅薩維德」號兩棲船塢運輸艦則是聖安東尼奧級3號艦。唯有1990年與2021年接受全艦衝擊試驗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與「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才嚴格遵循了美海軍上述規定。總而言之,全艦抗衝擊試驗並非只會在每級艦艇的首艦上展開。

中國針對全艦抗衝擊試驗的研究始於上世紀60~70年代,這一階段主要是收集、引進和國外的各類資料,並且進行了適量的小型試驗。時間來到1981年,中國則進行了第一次實艇抗衝擊試驗,這次試驗旨在測試和研究艦艇及艇上機電設備抗水下非接觸性爆炸的性能,因此意義非凡。

緊接著中國又於1986年及1991年頒布了兩項涉及有關艦艇抗衝擊試驗標準,儘管這兩項標準存在著內容不完善、計算方法不明確、試驗設備不配套等問題,但仍對中國艦艇抗衝擊試驗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加大了對艦艇抗衝擊試驗研究的力度。

但受制於試驗條件及經費有限等原因,使得中國的艦艇抗衝擊試驗只圍繞著艦艇機電設備展開,並沒有從艦艇機電設備延伸水面作戰艦艇上來。為此中國只好在理論研究方面下苦功夫,通過追蹤國外先進理論、利用仿真軟件進行測算等,以求能夠在全艦抗衝擊試驗領域進一步縮小同世界各國的差距。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又先後多次對退役艦船進行抗衝擊試驗,從而獲得了一些寶貴的測試數據。但總體來講,中國仍需要積累水面作戰艦艇的抗衝擊試驗數據,特別是現役艦艇的全艦抗衝擊試驗數據。2014年7月,《解放軍報》發表了題為《海軍某型艦艇抗衝擊試驗取得成功》的報道。

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分析認為,儘管這份報道中並沒有提及參與全艦抗衝擊試驗的受試水面作戰艦艇到底是現役還是退役,但是首次表明了受試水面作戰艦艇的類型為驅護艦,所以這對中國全艦抗衝擊試驗發展來說,仍然具有重大意義。

再來看此次在《點燃智勝那道光》主題宣傳片中出現的受試水面作戰艦艇型號,系中國海軍裝備的052DL型導彈驅逐艦,識別特徵為該艦艦艉處直升機甲板有所拉長,另外則是艦體中後部安裝有新型遠程警戒雷達。

進一步觀察還可以發現,該艦艦艏水線以上兩側處並沒有塗刷舷號,二是該艦配備的新型遠程警戒雷達還在正常運轉中,由此可見,此次全艦抗衝擊試驗貼近實戰,非常硬核。這也意味著中國全艦抗衝擊試驗終於從最初的艦艇機電設備到後來的退役水面艦船,覆蓋到了如今的現役水面作戰艦艇上來。

為了能走到這一步,中國海軍整整用了將近一個甲子的時間,全體科研人員更是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心血,最終的測試結果是十分理想的。今後,更為精彩的當數航空母艦接受全艦抗衝擊試驗,倘若中國海軍能在日後公佈相關測試畫面的話,那麼就意味著中國在艦艇抗衝擊試驗技術方面已經是走到了世界先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