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網購「牛角包燈」惹螞蟻?外國女撕開驚見層層酥皮 咬一口驚覺係真麵包

大視野

網購「牛角包燈」惹螞蟻?外國女撕開驚見層層酥皮 咬一口驚覺係真麵包
大視野

大視野

網購「牛角包燈」惹螞蟻?外國女撕開驚見層層酥皮 咬一口驚覺係真麵包

2024年09月17日 09:20 最後更新:09月19日 23:21

外國女從中國電商購物平台Temu買的「牛角包造型燈」爬滿上3百隻螞蟻,一掰開才發現是真的牛角包!

牛角包造型燈惹螞蟻?

更多相片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外國女子墨菲(Neta Murphy)在TikTok發布影片,表示自己從拼多多控股的中國廉價商城「Temu」網購了一盞「牛角包造型燈」,打算送給朋友當禮物。收到貨物後,她便把燈放在房間就去上班。沒想到回家發現這盞牛角包燈吸引了大批螞蟻!

真牛角包裹樹脂 驚現層層酥皮結構

她感到非常困惑。經過檢查,她開始懷疑這盞「牛角包造型燈」其實是一個真正的牛角包,只是在外面裹上樹脂。當她把這盞燈掰成兩半,發現裡面充滿了牛角包的層層酥皮結構,還掉了一地的麵包屑。原來所謂的「牛角包造型燈」只是在麵包底下插了一塊燈泡通電的電路。讓她忍不住脫口而出:「這是在開玩笑嗎,這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個麵包,看吧還掉渣了。Temu,有沒有搞錯?」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真的是食物 令網友紛紛檢查自己的裝飾

「看來只有一個方法能知道真相了,」秉著刨根問底的精神,墨菲從燈上掰下一小塊碎片,丟進嘴巴裡小心的嚐了嚐,最後一臉震驚的下了結論,「真的是食物。」這支影片在網路上迅速爆紅,截至15日晚間已累積超過1400萬觀看量。被嚇壞的網友紛紛留言:「我好像知道為什麼在Temu買的雞塊鑰匙圈如此逼真了。」,「我得去確認一下我的貓咪夜燈。」還有不少人表示他們對此一點都不驚訝,「妳竟然在Temu買東西,這就是一切的原因。」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網友擔心墨菲健康 她再拍片解釋

更多網友對墨菲竟然敢把來路不明的麵包跟樹脂一起丟進嘴巴感到難以置信:「說真的,把來路不明的樹脂放進嘴巴真是太狂野了」、「妳知道這可能會要了你的命嗎?」、「說真的,親愛的,你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太多人的關心,以至於墨菲不得不在幾天後另外上傳一支影片,顯示自己還在活蹦亂跳。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圖/翻攝自TikTok@froginahatgirl

沙律被認為是健康的食物,但卻可能與致癌有關?英國驚爆「致命大腸桿菌」病例7年暴增10倍,研究指出,這種致病菌常見於受污染的預切水果、三文治生菜,以及未完全煮熟的肉類中。

英國驚爆「致命大腸桿菌」病例

英媒指出,2016至2023年,英格蘭發現超過9,000宗與「非O157型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有關的病例,2016年僅297宗,到2023年激增至2,341宗。其中有840人住院,173人出現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可能導致腎衰竭,還有9人死亡。2024年,英國曾爆發大規模感染,280多人因食用含污染生菜的即食三文治染病。

專家:近58%的大腸桿菌病例與葉菜類有關

專家解釋,生菜容易藏匿細菌,未經烹煮無法殺滅病原體,導致近58%的大腸桿菌病例與葉菜類有關。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40歲以下年輕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普遍存在致癌毒素

最新研究發現,40歲以下年輕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普遍存在由特定大腸桿菌株產生的致癌毒素「colibactin」。這種毒素在早發性癌症出現比例較70歲以上患者高出3.3倍。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專家建議民眾若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應儘早就醫

美國研究團隊分析了11個國家的981名患者的腫瘤DNA後,確認了colibactin毒素與「非O157型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存在關聯。儘管還需長期追蹤研究來確認因果關係,但學者已將此視為解釋全球年輕族群結腸癌激增的重要線索。

示意圖

示意圖

報導指出,英國每年新增4.4萬例腸癌病例,專家提醒民眾若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排便習慣改變、血便、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儘早就醫。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