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微型黑洞可能每十年穿越太陽系?專家:直接撞擊地球可能性很小

大視野

微型黑洞可能每十年穿越太陽系?專家:直接撞擊地球可能性很小
大視野

大視野

微型黑洞可能每十年穿越太陽系?專家:直接撞擊地球可能性很小

2024年09月22日 10:20 最後更新:12:00

最新研究認為,黑洞可能就在我們附近,也即是微型黑洞時不時就可能穿越我們的太陽系,至少10年內會遇到一次。

微型黑洞從宇宙誕生伊始存在至今

在現今的宇宙理論中,宇宙起源於一場巨大的爆炸在幾秒內,從針尖小點擴大到龐大的空間。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在大爆炸後幾分之一秒內,超大的壓力可能會形成極微小的黑洞,而且黑洞應該是相當穩定的。可能從宇宙誕生伊始,那些微型黑洞就會存在至今。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每十年至少有一個黑洞會飛過太陽系

這個理論再繼續推衍,由於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一個暴漲的過程,那麼微型黑洞可能平均分布在宇宙各地。也就是說,每十年至少有一個黑洞會飛過太陽系。

「暗物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 或是原初黑洞

暗物質約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但目前科學界對暗物質的看法仍然眾說紛云。有一派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可能是所謂的原初黑洞,它們自宇宙誕生之初就存在。

NASA圖片

NASA圖片

原初黑洞本來只有一顆小行星大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已經偵測到了許多黑洞,多半是死亡的巨大恆星演化的結果,這種黑洞稱為恆星級黑洞,通常約為太陽質量五到十倍的恆星質量。

然而,星系中央也有黑洞,它們非常巨大,拉扯著星系裡所有的星球與物質,因此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目前科學家對星系中間的超大質量黑洞來源也還沒有辦法說明,或許它們就是原初黑洞,之後因緣際會成為星系核心,才因此巨大無比。

示意圖

示意圖

先前的研究表明,原初黑洞的質量可能很小,只有一顆典型小行星那樣大,也就是說,比太陽輕100 億倍。

黑洞「不時穿過我們的家園」 但直接撞擊可能性很小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莎拉·蓋勒(Sarah Geller) 說:「悻存至今的原始黑洞可能構成了大部分或全部暗物質。基於這個猜測,那麼其中一些肯定會不時穿過我們的家園。」不過蓋勒補充:「人、月球,甚至地球,在浩瀚的太空中都是一個非常小的目標,黑洞直接撞擊的可能性很小。」

往下看更多文章

300萬歲「嬰兒行星」現蹤跡!挑戰傳統天文理論

2024年11月28日 10:20

美國一所大學的天文團隊發現一顆極其年輕的系外行星,年齡僅約300萬年,這項發現挑戰了科學界對行星形成時程的傳統認知。

年輕的系外行星年齡僅約300萬年

據外媒報導,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天文團隊發現一顆極其年輕的系外行星「TIDYE-1b」,年齡僅約300萬年。

觀看影片

這顆行星環繞一顆距地球520光年的年輕恆星「IRAS 04125+2902」運轉,該恆星預計將演化成為質量約為太陽70%的橙矮星(Orange Dwarf)。「TIDYE-1b」每8.8天繞行母恆星一周,軌道距離僅約為太陽與水星距離的五分之一。

這項發現挑戰科學界對行星形成時程的傳統認知

北卡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研究生麥巴伯(Madyson Barber)表示,「這項發現證實行星可以在300萬年內形成,遠快於我們的認知,相較之下,地球的形成時間約需1000至2000萬年。」

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NASA官網截圖

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NASA官網截圖

研究團隊使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觀測到這顆行星。當「TIDYE-1b」從地球視角通過母恆星前方時,造成恆星亮度短暫下降,這種「行星凌日」現象讓科學家得以確認其存在。

為意外發現 其外部盤面異常扭曲

值得注意的是,「TIDYE-1b」的發現完全是個意外。通常,年輕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會阻礙觀測視線,但這個系統的外部盤面不尋常地扭曲,讓科學家得以一窺行星形貌。

北卡羅萊納大學官網圖片

北卡羅萊納大學官網圖片

就物理特性而言,「TIDYE-1b」的質量介於地球與海王星之間,直徑約為地球的11倍,但密度較低。研究人員推測,這顆行星最初可能形成於距離母恆星較遠處,隨後逐漸向內遷移至目前位置。

行星盤消散時間仍待解密

「巨行星必須在原行星盤消散前形成,因為它們需要從盤面獲取大量氣體,而盤面通常在500萬到1000萬年間就會消散。」北卡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曼恩(Andrew Mann)解釋,「但具體需要多久?是100萬年?5萬年?還是10萬年?這仍是未解之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