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第五代隱身艦載機殲-35 已在「遼寧艦」上完成首飛?

博客文章

中國第五代隱身艦載機殲-35  已在「遼寧艦」上完成首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第五代隱身艦載機殲-35 已在「遼寧艦」上完成首飛?

2024年09月20日 15:49 最後更新:16:01

近日,由中國軍號聯合推出的宣傳片《淬火》再次引發轟動,在最新的第三集中更重磅宣布:新型戰機已在「遼寧艦」上完成首飛!根據曝光的細節來看,這架新型戰機極有可能就是外界熱議的中國第五代艦載機-殲-35。

據央視發布的《淬火》預告片中,海軍遼寧艦張乃剛談到了新型戰機在「遼寧艦」上首飛的壯觀場景,並稱其為「非常漂亮」。這項描述引發了外界廣泛猜測,特別是結合張乃剛的背景,他曾親自操作殲-15戰鬥機完成在航母上的首次起飛,如今在軍旅生涯的最後階段,又迎來了新型戰機的首飛,這意味著這台新型戰機的首飛具重要意義。

《淬火》預告片中,海軍遼寧艦張乃剛談到了新型戰機在「遼寧艦」上首飛。

《淬火》預告片中,海軍遼寧艦張乃剛談到了新型戰機在「遼寧艦」上首飛。

據目前掌握的訊息,「新型戰機」顯然不指海軍版直-20、空警-600或教-10等機型。雖然彈射版的殲-15B符合定義,據台灣《中時新聞網》綜合外電報導及專家分析指,這架新艦載戰機其實是殲-15B,是殲-15艦載戰機的升級版,目前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亦有運作。

不過,遼寧艦已滿配標準版殲-15,航母本身又沒有彈射器,因此有分析認為,殲-15B沒必要再上艦;再加上航母艦員以「非常漂亮」來形容,顯示這款新戰機外型與殲-15明顯不同,故這架在「遼寧艦」首飛的戰機很可能就是第五代隱身艦載機殲-35。

《淬火》宣傳片中,「福建艦」同時彈射兩台「測試小車」的畫面。

《淬火》宣傳片中,「福建艦」同時彈射兩台「測試小車」的畫面。

「遼寧艦」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已服役超過十年,其主要艦載戰鬥機為殲-15。然而,殲-1是一款四代重型戰鬥機,儘管性能出色,但在隱身性能和電子對抗能力上,與五代機有明顯差距。而殲-35的出現,將大幅提升了「遼寧艦」的作戰能力。

殲-35具備隱身性能和強大的作戰能力,能夠與美國的F-35B、F-35C等隱身戰機相媲美。殲-35的上艦,意味著「遼寧號」不僅能夠在遠程打擊、制空作戰中保持優勢,還能夠在複雜戰場環境中,尤其面對美日等國家的五代機時,保持對等甚至超越的作戰能力。

此前,外界一直認為殲-35是專為電磁彈射航母設計的戰機,主要配備中國的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然而,隨著遼寧艦和山東艦的大規模升級改造,事實證明殲-35不僅可從電磁彈射航空母艦上起飛,還具備從滑躍式航空母艦起飛的能力。

「遼寧號」自2023年2月開始升級改造,顯然為殲-35上艦做好準備。這項改造不僅提升了甲板的強度和設施的兼容性,也為殲-35的滑躍起飛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殲-35的機翼面積較大,搭載兩台高推力發動機,這使得它即使在滑躍甲板上,也能夠達到較高的起飛效率。

F-35B從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進行滑躍起飛。

F-35B從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進行滑躍起飛。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與F-35B隱身戰機的組合,已證明了中型五代機從滑躍甲板起飛的可行性。而殲-35透過滑躍起飛,將讓中國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擁有更強威懾力,尤其是面對美國、日本和韓國等擁有五代機的對手時,將顯著提升中國海軍的制空權和作戰能力。

「遼寧艦」此次升級,不僅為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也標誌著它從訓練艦逐步轉型為真正的戰鬥艦。在升級過程中,除提升滑躍起飛能力之外,艦載機的搭載數量也將提升。殲-35作為中型隱身戰機,體積和重量相較於殲-15更小,能有效節省甲板和機庫空間,這意味著「遼寧艦」未來可搭載更多的戰機,進一步提升整體作戰效能。

網傳的殲-35試飛圖片。

網傳的殲-35試飛圖片。

殲-35未來不僅會成為「遼寧艦」的主力艦載機,也有望成為「山東艦」和「福建艦」的標配機型。尤其「福建艦」身為中國第一艘裝備電磁彈射器的航母,完全具備讓殲-35發揮最大潛力的條件。殲-35不僅具備隱身突防能力,還能攜帶更多先進的空對空、空對地飛彈,適應各種複雜戰場環境。

未來,隨著殲-35在各航母上的全面列裝,中國海軍的製空能力和遠洋作戰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大突破!中國海軍壯大航母儲備人才 引入「生長模式」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2024年09月19日 10:23 最後更新:10:54

中國海軍正計劃擴張航母力量。

據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引述央視報道,在今年的開學季,海軍航空大學共接收了145名艦載機飛行學員,這說明海軍正在大幅度擴招飛行學員,為未來航母編隊壯大儲備人才。

《解放軍報》刊發專題報道,對外介紹了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的新變化。文中提到,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已從此前單一的「改裝模式」,發展成如今「改裝模式」與「生長模式」雙軌並行的格局。

這說明中國海軍已經拋棄了俄式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方式,改為兼顧美式的中國方式。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國海軍航空兵來說,無疑是具有了極大的後發優勢。進一步講,憑借著上述培養模式,將會有效滿足中國海軍未來的人才及作戰需求。

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培養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陸基飛行員的訓練相比,由於受到六自由度艦體運動、複雜艦尾氣流、有限長度甲板炮彈、多因素艦面交互信息等不利因素影響,由此對艦載機飛行員上艦駕駛技能、判斷決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心理素質為例,俄海軍艦載機團司令員曾對此介紹說,飛行員首次進行航母著艦訓練前夜,往往會因高度緊張從而導致其徹夜難眠,由此可見是何等之難。

然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除了要經歷與陸基飛行員相同的篩選/初級訓練、基礎訓練、高級訓練、作戰飛機改裝訓練等階段訓練外。且還要額外增加訓練難度更大、風險更高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特有的兩項訓練內容,即陸基模擬艦載起降訓練(FLCP)與航母上艦資格訓練(CQ)。

唯有當飛行學員完成上述系列階段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掌握飛行駕駛技術、艦上起降技術、培養駕駛「第二天性」,提升態勢感知、任務管理、自主決策武器運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後,才有資格能成為艦載機飛行員中的一員。換句話說,上文提到的FLCP與CQ訓練僅僅只是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但能夠獨立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國家卻只有中、美、俄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中,美海軍採用「生長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俄海軍則繼承蘇聯的「改裝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至於中國,則根據階段任務與作戰需求不同,最初先是採用「改裝模式」,然後再發展到時下的雙軌並行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所謂「改裝模式」,是以成熟岸基戰鬥機飛行員為基礎,省去航校階段和三代機改裝訓練,從而能在較短週期內培養出艦載機飛行員,用以滿足小規模艦載機飛行員培養需求,典型例證就是俄海軍航空兵。「改裝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培養週期短,戰鬥力生成快,至於缺點則同樣突出,即一是影響被選拔飛行員部隊的戰鬥力,二是無法維繫飛行員規模化培養,因此這絕非長遠之計。

被美海軍長期運用的「生長模式」,是相對「改裝模式」而言的,它是指從學員招飛開始,歷經初級、基礎、高級訓練、部隊改裝訓練等階段的訓練,逐步培養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生長模式」的好處在於,不僅不會影響原部隊的戰鬥力與備戰情況,且會培養出大批獲得艦載機資格認證的飛行員。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要想讓「生長模式」發揮出效能,還需重點關注訓練體制及教練裝備體系。

說回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2018年以前,中國艦載機飛行員主要是在已有的岸基海軍航空兵人員中擇優抽調,選拔範圍主要集中在海航的蘇-27、蘇-30及殲-11B(系殲-15艦載戰鬥機所致)戰鬥機部隊。例如中國首位在遼寧艦上駕機完成降落的飛行員戴明盟,就來自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部隊。

另外在他本人於2006年加入艦載機試飛團隊時,就積累了近2000小時的飛行小時數。不可否認的是,從岸基海軍航空兵抽調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方式,不僅有效推進了中國航母戰鬥力的快速形成,且使艦載機飛行員的儲備也得以迅速擴大。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擇優抽調的運行方式勢必也會對飛行員的原部隊造成影響。

所以從長遠來看,建立專門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和訓練體制已是大勢所趨。轉折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首次從招飛青年中直接遴選,無需第三代重型戰鬥機駕駛經驗,主打一切從零開始。也正是得益於此舉,進而標誌著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及訓練體制已逐步走上規模化。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生長模式」的引入,將打通艦載機飛行員的生長培養鏈路、縮短人才培養週期、增加單批認證人數、提高訓練質效,令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駛上「快車道」,以便有效延長飛行員的服役年限,將作戰效能最大化。

至於與之並行的「改裝模式」,儘管看似缺點較多。但通過「生長模式」的介入,使得這種負面影響被進一步降低,從而將該模式的優勢被解放出來。這對於急需能打仗,打勝仗的中國海軍來說,同樣是極為重要,因此這才是上述兩種模式雙軌運行的根本原因。

當然,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模式,最終是要過渡到「生長模式」階段。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鑽研和發展,不論是人才儲備,還是教練裝備,抑或訓練體制,中國海軍均已具備上述目標的基本能力,不過目前更為重要的,則是蕩平外寇,解放台海,因此還需耐心等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