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俄羅斯海軍宣佈,颱風級核潛艇「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退役,這艘被稱為「海中巨獸」的潛艇曾經是全球核威懾力量的巔峰之作。
隨著時代更迭,核潛艇技術不斷進步,其謝幕不僅是軍事史上一個重要里程,也引發了人們對颱風級核潛艇輝煌歷史的再度關注。
颱風級核子潛艦是冷戰時期蘇聯為因應美國海軍的挑戰而推出的產物。
颱風級核子潛艦是冷戰時期蘇聯為因應美國海軍的挑戰而推出的產物,設計初衷是為確保蘇聯在海上核武力量的戰略優勢。1970年代,隨著美蘇軍備競賽愈演愈烈,蘇聯高層決定研發一款能夠嚇阻美國的海上核武力量。最終,颱風級核潛艇應運而生,這艘巨無霸潛艦不僅體積上令人瞠目結舌,其火力也改變全球核子戰略格局。
在冷戰時期,蘇聯的主要目標就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保持足夠的威懾力量。颱風級潛艦不僅在體積上佔優勢,其武器裝備和技術配置也令人驚嘆,擁有超過48,000噸的排水量,長度達到172.8米,寬度為23.3米,可謂海底的「移動堡壘」。
在動力系統方面,颱風級核潛艇採用了兩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賦予它每小時高達25節的潛航速度,足以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機動。
最矚目的是配備了20枚SS-N-20彈道飛彈,每枚飛彈都擁有洲際打擊能力,能夠攜帶多達10個核彈頭,並且可以打擊全球任意目標,不僅賦予蘇聯強大的核武嚇阻力,也讓美國在冷戰時期須重新檢視其海上防禦能力。
配備了20枚SS-N-20彈道飛彈,每枚飛彈都擁有洲際打擊能力,能夠攜帶多達10個核彈頭,並且可以打擊全球任意目標。
除了彈道飛彈,還配備了533毫米和6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這使其具備了對水下潛艦和水面艦艇的多重打擊能力。此外,還有SS-N-15和SS-N-16反潛飛彈系統,能夠有效打擊敵方潛艇,確保其在海底的生存能力。
另外,其自持力高達180天,意味在不需要外界補給的情況下,可以在海底潛伏長達半年之久,在戰略威懾中具備極高的隱蔽性與持續作戰能力。在設計時,蘇聯工程師特別注重潛艇在海底的隱蔽性,先進的聲納系統和消音技術確保了它可以在敵方雷達和聲納系統面前悄無聲息地潛行。
颱風級潛艦的結構也特別耐用,能夠抵禦惡劣的海洋環境,其雙殼體結構增強了耐久性,艇體內部寬敞的設計,讓艇員在長期潛航中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條件。
儘管颱風級核潛艇曾經是蘇聯海軍的驕傲,但隨著時代進步,核潛艇技術不斷更新,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其龐大體積也帶來了一些操作上的困難,特別是在維護成本和隱藏性方面,現代小型化潛艇反而更具優勢。
颱風級核潛艇可在不需要外界補給的情況下,可以在海底潛伏長達半年之久。
今時今日,俄羅斯海軍已將颱風級的角色逐步由北風之神級等新型核潛艇取代。然而,颱風級的退役並不意味著其徹底消失,作為一代傳奇,颱風級核潛艇在全球海軍史上的地位仍不可取代。
儘管颱風級核潛艇已經不再是現代軍事力量中的核心,但它所引發的思考仍影響著未來的核潛艇發展方向。
今天,核潛艇仍然是大國博弈的核心力量。隨著科技進步,未來的核潛艇將在隱形技術、自動化操作以及智慧化武器系統方面繼續突破。而颱風級核子潛艦的設計理念與技術創新,將在未來的核子潛艦研發上留下深遠的影響。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解放軍海軍「山東」號航空母艦入列五週年,央視總台國防軍事頻道刊發專題報道,對「山東」艦五年來的航跡,形成戰鬥力的情況進行盤點。雖然主要素材可能還是來自於10月份海軍「遼寧」、「山東」兩艦在南海組成的雙航母戰鬥群拍攝的視頻資料,但是依然透露出很多細節。
新亮相的艦載機
首先要說的是「山東」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部隊編制。長期以來,中國海軍航母裝備的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只有殲-15這一種。
該型戰鬥機是一種達到第四代戰鬥機中期型號技術水平的艦載機,使用平面縫隙陣全波形火控雷達和典型的第四代戰鬥機航電、火控系統,空戰性能相當於沒有進行MLU技術加改裝之前的殲-11B,對面攻擊性能類似於殲轟-7A。
總體作戰能力,與F/A-18C/D lot20型戰鬥機比較類似,落後於美國海軍F/A-18E/F和法國海軍「陣風-M」兩種具備四代半戰鬥機水平的艦載機,更不用說五代機了。
右下角為殲-15T
不過,從此次央視報道的「山東」艦行動視頻看,「山東」艦的艦載機在實施甲板定位和整備時,可以明顯看到有幾架艦載機,與殲-15型艦載略有不同。如使用了淺色的斜切狀雷達罩,雷達罩沒有空速管,使用了一字型機翼翼尖掛架……毫無疑問,這是在本屆中國航展上剛剛亮相的殲-15T型艦載機。
相比殲-15型艦載機,殲-15T使用的發動機,應當是推力更強大的AL-31F-cep.45型,航空電子和火控系統也都分別提升到了相當於殲-11D型戰鬥機的水平。這是一種類似於F/A-18E/F Block3的四代半艦載機,將極大地提升「山東」艦的航空作戰能力。
同時,央視還首次公開了「山東」艦回收和起飛殲-15DH型艦載機的視頻,也首次明確,「山東」號上搭載的殲-15D型隨隊電抗機,有自己的專屬型號殲-15DH,後一個字母H應當是「滑躍型」的意思。這似乎證明,殲-15D型最早是被作為彈射型航空母艦的配套項目存在的,進行一次改裝之後,增加了H型,為兩艘滑躍起飛型航母做了項目配套。
不經意間露出的殲-15DH折疊機翼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殲-15DH型艦載機加入「山東」號航母艦載機部隊,起碼可以確保殲-15艦載機在遂行對面攻擊、航空制海和導彈反艦任務時,可以得到電子戰機的隨隊掩護。
更可以確保殲-15艦載機在面對第五代戰鬥機時,有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在岸基預警機和隨隊電抗機,還有艦載ESM系統的支援下,對五代機進行早期預警和精確定位。
總而言之,殲-15D型艦載機的正式上艦,極大地完善了「山東」號航空母艦的對空、對面、對海作戰體系。
當然了,從央視公佈的視頻看,殲-15DH此次上艦,似乎還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它在著艦時只搭載了兩個電子戰吊艙,而從中國航展上通場的殲-15D,則是搭載了四個電子戰大型吊艙。
這兩個吊艙和四個吊艙,明顯功能有縮水,射頻功率不足。有分析猜測,不知是否在著艦試驗中有所保留,還是殲-15DH型艦載機在四個吊艙起飛的構型下,超過了滑躍式起飛最大起飛重量,因此只能縮水到兩個吊艙。
如果是這樣的話,要麼帶著兩個吊艙起飛、電子戰能力有一定的降低,要麼帶著四個吊艙起飛,起飛之後需要另外出動夥伴加油機實施空中加油,這樣又會影響到一個攻擊波次的組成,一個攻擊波次的規模等。
總之,殲-15DH帶著兩個吊艙著艦和起飛,內地軍事博主「大伊萬」覺得還是有些美中不足,希望後面有更多視頻證據。
今次央視也放出了「山東」號航母實施全甲板攻擊的珍貴視頻。
一是可以大致看一看「山東」號航母實施全甲板攻擊的次序,二是可以大致看一看「山東」號航母實施全甲板攻擊波次的出動規模。從視頻畫面來看,分為兩個片段。
第一個片段裡,是殲-15艦載機從艦艏的兩個長度為105米的輕載起飛位起飛的畫面。可以看到殲-15戰鬥機以兩架為一組,從飛行甲板後方依次進入起飛位置,進入起飛位置之後擋焰板升起,立刻放飛戰機。放飛戰機結束後,擋焰板降下,後續兩架殲-15繼續進入起飛位置。
前後共實施了五個波次的起飛作業,一共放飛了10架艦載機。但考慮到第一個波次的殲-15不用進入起飛位置,就在起飛位置上完成整備,可以首輪次起飛。因此,殲-15艦載機在前甲板105米起飛線放飛時,理論上可以放飛六批12架。
參考第二個片段裡,殲-15艦載機使用195米重載起飛點起飛的視頻,可發現「山東」號航母在全甲板攻擊模式下,105米起飛點的艦載機甲板運轉模式還是和大家想象中的有所不同的。
之前普遍猜測,105米起飛點在進行到第三輪放飛後,可能會優先動用位于飛行甲板左舷整備區的艦載機,在甲板上直線運動到起飛線上。
不過,從視頻中反映的情況看,「山東」艦利用105米起飛線放飛艦載機的順序,應當是第一批放飛起飛線整備的兩架,第二批和第三批放飛位於起飛線後方、降落跑道上整備的各兩架,第四批和第五批則改為放飛飛行甲板右側、位於艦島附近同樣在實施整備的各兩架。
在艦艏起飛位置放飛完畢艦載機後,位於後方的195米重載起飛位置開始放飛艦載機,整體的放飛順序走一個U型。也就是在195米起飛線上,已經完成整備的飛機,首先開始放飛。
此時,後面的所有艦載機已經全部放下折疊機翼、開始冷啓動,進入熱機狀態,等待起飛線上的飛機完成放飛後,位於左舷整備區域的殲-15艦載機開始依次進入起飛線,實施放飛。
左舷整備區放飛完畢後,開始放飛艦艉整備區的飛機,在艦艉整備區的飛機放飛完畢後,開始放飛右舷靠近艦島整備區的飛機,所有的飛機都遵循最短的行進路線,自主滑行向起飛線實施放飛。從視頻中看,可以放飛12架戰鬥機,放飛完畢後,剩下兩架艦島旁的艦載機,作為備用機。
當然了,這兩段視頻,也就是一個利用艦艏105米起飛線起飛的視頻,一個利用左舷195米起飛線起飛的視頻,兩段視頻里飛行甲板的狀態不同,天氣情況不同,很明顯是拼接起來的視頻。
考慮到「山東」艦實際上的甲板運行能力,「大伊萬」傾向於認為,該艦在實施全甲板攻擊時,作為組成首輪攻擊波的105米起飛線,實際上可以放飛5個批次10架殲-15型艦載機。作為組成第二輪攻擊波的195米起飛線,實際上可以單架放飛12架殲-15型艦載機。
兩個攻擊波,一共可以放出22架殲-15艦載機。此時,在飛行甲板上應當還有2架殲-15,作為備用機和艦隊直接防空掩護機,機庫里還可以預備6到8架殲-15艦載機,作為備份機。如果把這2架備用機也放出去,同時利用升降機繼續提升飛機到甲板,進行整備的話,那麼全甲板攻擊的規模可以達到24架。
當然,相比美國海軍的兩個全甲板攻擊波次,可以一下放出來30架艦載機,而且機庫里還有20來架艦載機整備的強大戰鬥力……「山東」號還有不足,只能放出一個波次,然後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但相比印度海軍兩艘航母,不大於15架的全甲板攻擊放飛能力,「山東」艦其實已經是性能很強大的航母了。
除了全甲板攻擊模式,「山東」號航母還有類似於蘇聯紅海軍載機巡洋艦使用的輪轉出擊模式,包括3個8機編隊,或者2個12機編隊的輪轉出動,每個梯隊滯空時間在4個小時左右。
這種出擊模式,比較適合於在作戰空域進行長時間的空中戰鬥巡邏和態勢感知,有利於為航母戰鬥群內的其它水面戰艦艇發射重型高超音速飛行器,打開進攻通道。
山東艦的提升空間
後續「山東」號航空母艦還有進一步上探的空間嗎?應該還有,主要不是體現在艦載機數量和全甲板攻擊釋放的規模上,而是體現在將殲-15艦載機更換為殲-35艦載機之後,艦載機的性能和總體作戰能力上。畢竟,四代半戰鬥機相比五代機,其性能終歸還是要落後一代的。
「山東」號航空母艦下一次戰鬥力的飛躍,最主要的就會體現在第五代艦載戰鬥機上艦上。至於後續有沒有可能將預警機也放在艦上現在不好說,但是,中國海軍的航母之路,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