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床位寓所條例》的失敗經驗

博客文章

《床位寓所條例》的失敗經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床位寓所條例》的失敗經驗

2024年10月15日 18:30 最後更新:18:46

香港現在有近11萬間劏房,居住了約24萬居民,如何改善劏房問題惹起關注。

去年10月,特首李家超表示,要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工作組的目標包括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並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估計特首明天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會交代解決劏房問題的進一步發展。

雖然大家都關心劏房居民生活環境惡劣,估計可能有3.6萬15歲以下青少年兒童住在劏房,希望可以盡快改善劏房居民的生活。但解決劏房問題不能一刀切,否則會適得其反。回歸前政府制定《床位寓所條例》想解決籠屋問題的失敗經驗,值得借鏡。

上世紀90年代,經濟急速發展,租金飛升,政府供應公共房屋供不應求,結果就在市區旺區的舊樓,出現了大量的籠屋。

籠屋很多都是兩格碌架床,每個床位用鐵籠圍封,讓租床位的居民鎖住私人物件,但是一個人只是生活在6呎乘3呎的空間之內,不但極其狹窄,而且籠屋的防火、衛生條件都極其惡劣。當時包括社協在內的多個團體關注籠屋問題,開始向國際層面,甚至向聯合國反映,敦促政府全面取締籠屋。結果政府在1994年制定《床位寓所條例》,要求籠屋經營者申請牌照,大量取締條件差的籠屋。

90年代全盛時期,估計香港有超過150間籠屋,住了超過5000名居民。新條例接近一刀切,大量淘汰籠屋,但政府同時只是提供了幾百個單身人士單位或是宿位,以安置受影響籠屋居民,而且這些安置宿位大部分並不在籠屋密集的市中心地區,籠屋居民亦不願意搬往入住,怕影響他們的工作。

結果政府好心做壞事,令大量居民住入非法籠屋,居住環境不單沒有改善,由於籠屋業主要逃避政府管制,租金還一直上升。

《床位寓所條例》的失敗經驗說明,解決房屋這些長遠問題,一是不能一刀切,二是不能操之過急想短時間內解決,三是要有比較完善的配套,才可以逐步動手。

未來公共房屋的供應量將會逐步增加,政府有條件解決劏房問題,但是如果一下子向大部分劏房開刀,而政府提供的單位又只能夠安置小部分居民的話,就等於將餘下的8、9萬戶劏房戶趕入私樓市場,勢必令私樓租金暴升,不單影響了劏房居民,連其他租住私樓的居民都會受害。

所以政府適宜首先劃定劣質劏房的標準,例如劏房的面積要有7平方米,並且有安全、消防等一系列要求,對於不符合要求的劣質劏房,亦都只能夠定出過渡期逐步取締,不能一下子馬上取締。

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不適宜一刀切,否則衍生的問題,會多過解決的問題。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自殘 香港有機

2024年10月14日 20:22 最後更新:23:08

現在全世界都在尋求經濟發展機遇,但英國有一個自殘政策,為全球各地的理財中心帶來商機。

英國首都倫敦曾經是全球富豪熱衷的定居地,但現在情況變了。英國脫歐、沒收俄羅斯富豪資產、政治充滿不確定性,加上稅制改革,正在推動外國富豪加速逃離倫敦,當中稅制改革影響最大。

今年3月,上屆保守黨政府任內,時任英國財政大臣侯俊偉宣布,從2025年4月起,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以前在這個非居民稅收制度允許在英國常住的外國富豪,不必為他們在海外賺取的收入或資本增值交稅,除非他們將錢匯入英國。這是一個對海外富豪離岸收益的免稅優惠,但侯俊偉提出的新稅收政策規定,在英國居住超過4年的個人,無論是否非居民,都要就他的海外收入繳納稅款。

這個政策是上屆保守黨政府制定,但是工黨政府上台之後無意改變,表示將繼續支持落實這個改革。這個對外國富豪海外收益徵稅的政策,既政治正確,有劫富濟貧的味道,亦有實際需要,因為脫歐之後英國的財政黑洞太深。工黨首相施紀賢抱怨上屆政府為他遺留一個財政爛攤子,自然很難取消這些增收稅款的建議。

不過,新稅收政策加速富豪外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多國的理財顧問都收到大量來自英國富豪的居留諮詢,這些外國富豪都想逃離倫敦。

據《2024年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顯示,英國今年將預計會失去9500個富翁,2023年只是流失4200個,今年將會創下紀錄。而瑞銀發表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更預測,到2028年英國可能會失去六分之一的富翁,成為失去最多富翁的國家。英國媒體報道,從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2000年代,大批頂級富豪從非洲、亞洲、中東和歐洲大陸遷移至倫敦,然而近日這個趨勢開始逆轉,越來越多富翁逃離英國。

英國媒體訪問了印度億萬富翁普納瓦拉,他認為英國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對英國非常不利,或許有少部分人會願意支付這筆稅款,但大部分人都不願意,他們會選擇逃離。

尼日利亞籍的富豪巴西姆更加表示,定居倫敦的體驗是奢侈和愉快的,但如今他要搬家了。對於超級富豪而言,保護家族財富以造福子孫後代的願望,遠遠超過了移居另一個國家的麻煩。如果繼續居留在英國,他將要繳付數百萬鎊的稅款。

英國這個自殘行動,為香港帶來機遇。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日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之中,香港總排名近日上升1位至第3位,在亞太區居首。其中在投資管理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一。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蓬勃,2023年年底管理的資產規模較之前一年增長約2%至逾31萬億元,淨資金流入接近3900億元,按年大增逾3.4倍。大量富翁因為英國改稅制而逃離倫敦,香港要抓緊這個機遇,努力做好宣傳拉客。香港並無資產增值稅,亦無遺產稅,利得稅率16.5%,稅制簡單透明,本來已經較倫敦優勝。加上香港不會對並非源自香港的收入徵稅,這個正好解決了富翁逃離倫敦的問題。

英國新一屆工黨施紀賢政府改弦更張,聚焦經濟,英國外相林德偉本周將會訪華,尋求和中國重修舊好,改善經貿關係。但英國政府礙於財政黑洞太大,難以扭轉加稅的建議,這就等如在國際理財中心業務上讓競爭對手半臂,香港就不要客氣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