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安徽省合肥濱湖科學城調研,他強調「人生能有幾回搏」,「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高新技術是討不來,要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習主席這一句「人生能有幾回搏」,對年青人有重大的鼓舞作用,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一位香港人之口,他就是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
容國團1937年在香港出生,爸爸容勉之是一名海員,因為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和團結的民族,所以起了獨生子的名字做「國團」。容國團幼年回到鄉下珠海一所華僑學校讀書,1948年11歲的時候回港,到慈幼學校就讀。因為爸爸容勉之是工聯會屬下海員工會會員,所以容國團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到工聯會的康樂中心打乒乓球。
容國團很快就展示出極高的打球天賦,進步神速,打起乒乓球來有一股靈氣,轉眼就成為香港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的特點是技術全面,能守能攻,特別以快攻著稱。他先在1957年2月、以20歲之齡贏得香港冠軍。當年9月,他以港澳乒乓球隊員身份到北京、上海、杭州訪問,對祖國充滿嚮往,兩個月後,就毅然走過羅湖橋,回到中國大陸發展。
1958年,容國團在廣東省體育工作者誓師大會上豪言,「要在三年內取得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當時中國乒乓球員在世界上寂寂無名,要獲得世界冠軍,在當時根本難以想像。一年之後,1959年第25屆世乒賽在聯邦德國多蒙特舉行,容國團一路過關斬將,打到男單決賽,迎戰9次奪到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容國團在先輸1局的情況之下,最後連贏3局奪得冠軍,成為新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當時不單乒乓球,中國運動員在其他的體育項目都沒有拿過世界冠軍。受到容國團奪冠的鼓勵,乒乓球熱席捲中華大地。
兩年之後,1961年,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中國隊與之前5連冠的日本隊,在男子團體決賽中激烈交鋒,被重點對付的容國團先遭遇2場失利,到第8場容國團再上陣,隊友問他,「這一場你準備怎樣打?」容國團怒吼道:「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最終容國團在這場比賽中以2比1擊敗日本的星野展彌,幫助中國以5比3擊敗日本隊,讓中國第一次奪得乒乓球男子團體賽世界冠軍。
容國團不單為中國體育界帶來了榮譽,更帶來了希望。也不單是乒乓球,其他中國運動員在容國團的「人生能有幾回搏」的豪言感召下,努力奮鬥,為祖國爭取一項又一項的體育殊榮。即使到了今天,中國乒乓球名將、大滿貫得主馬龍亦回憶說,「小時候曾聽教練對我們說容國團奪得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的故事,聽得我們心潮澎湃,雖然當時對『人生能有幾回搏』這句話的意義還是懵懵懂懂,但我記住了在賽場上要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為國爭光。」
容國團這位來自香港的世界冠軍,不單開展了中國乒乓球的輝煌歷史,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運動員。
回想香港,近年在有意識的政治引導下,流行「廢青文化」,借此抵制權威,以擺爛做對抗。很多人在網上宣傳「我要做廢青」這個口號。不想讀書,不想上班,只想旅行,變成很多年青人的人生理想。要做廢青相當容易,這是一個求仁得仁的結局,但要到20、30年後,特別是遇上自己的朋輩一個又一個成功了之後,才知道當一個老廢青的慘痛。無論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想要成功,哪能不拼搏呢?
今次特首的施政報告裏,亦都有大量的篇幅提到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創科局局長孫東表示,習主席在安徽考察的時候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創是必由之路,同樣香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創科亦都是時代與歷史的必然選擇。
孫東提到,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資金,政府透過成立母基金,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先進材料和新能源等,要系統地建設一個香港的創科產業生態圏。希望透過政府這100億的母基金,撬動市場的千億資金投資香港的創科產業。
不少的香港傳統精英,由於不熟悉創科行業,認為香港搞創科很難成功。但我的看法剛剛相反,香港搞創科雖然起步略遲,但在特區政府和中央大力推動之下,成功指日可待。年青人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