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讓我們來品味一下 美國熱門總統候選人的高智發言

博客文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讓我們來品味一下 美國熱門總統候選人的高智發言

      2024年10月30日 19:24 最後更新:20:02

      美國總統大選競爭白熱化,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在民調中的支持率,首次被共和黨對手特朗普反超,賀錦麗選情告急。

      Real Clear Politcs網站截至10月28日的平均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是48.6%,賀錦麗是48.4%,特朗普在近期首次以0.2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反超賀錦麗。

      在博彩市場,特朗普對賀錦麗的領先優勢更進一步擴大。據知名押注網站Polymarket的數據顯示,特朗普目前以66.1%對33.9%大幅領先賀錦麗。

      最近看了特朗普10月24日在拉斯維加斯的演說,對美國這個超級民主大國的可能領袖,又多一重感性認識。

      特朗普在演講中,講到他提出的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運動「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縮寫:MAGA)。他提到他搞黃了一間墨西哥大型汽車廠,「墨西哥當時正要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廠,我說要是你們建這個廠,我就徵收200%的關稅,令你們生產的車,根本沒法賣到美國。這樣我拯救了密歇根州,也幫了南卡羅來納州大忙,而且拯救了底特律,因為這幾十年來,底特律遭受的打擊太慘重了。我要通過聰明的關稅和激勵措施,把汽車產業帶回美國。任何想在美國賣車的汽車公司,都得在美國本土生產才成。」

      特朗普越說越高興,說要找他這種聰明人去談判:「我說整個詞典裏最美的詞就是關稅,我愛關稅,通過運用關稅,可能讓任何人做任何事,可能讓人避免戰爭。關稅這個詞最美,但我覺得為了不讓自己惹上麻煩,我要說關稅是第三,我要說第一美是愛,第二美是宗教,然後第三才是關稅,我最好這樣說,反正你可以隨意調換他們的順序,這樣我就能夠保護好自己了……所有不正直的政客都不喜歡關稅,他們都被外國收買了,他們不喜歡關稅,但我們就是要徵稅,我對中國徵稅了,在我執政的幾年裏,我向中國徵收了數千億美元呢。拜登都無辦法取消那些關稅,因為(美國)能收這麼多錢,他們沒有理由取消。拜登本想取消,因為中國給了他很多錢,他們給了他不少錢,他很想投桃報李。」

      特朗普越吹越厲害,把關稅的作用吹到天下無敵:「我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已徵收數千億美元關稅了,而且你可以通過關稅,讓我們避免戰爭。我舉個例子,有兩個國家鬥了大約一千年了,你們可能知道,我不想捲入其中,但這兩個國家就這樣反覆爭鬥,我都煩了。我給他們雙方都打了電話,我說『給你講個事兒,你們兩個已經鬥了幾千年,別鬥了,你們準備好聽我說嗎,要是你們再打,我就要對你們每個國家在美國做生意,徵收200%的關稅,如果你們不打了,就不用交關稅。我要你們馬上給我答覆,明天就打電話。』他們明天就給我打來電話說,『先生,我們決定不打仗了。』就這樣我拯救了很多生命。特朗普還說他應該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但他們卻把獎給了奧巴馬。其實奧巴馬是在2009年獲獎,那時特朗普根本未上台,不過這都不重要了,特朗普的信徒不太懂邏輯呢。

      聽完特朗普的高智發言,有幾點感悟:

      1.     正宗小學雞。先不看特朗普講的內容,只品嘗一下他講話的味道,就足夠過癮了。特朗普充斥著「我最叻,你好蠢」的話術。例如講關稅排第三,是不想讓人家注意到關稅這種聰明的做法,不想讓自己惹上麻煩。又例如巴以戰爭、俄烏戰爭本來不關他事,他一天就可以解決,你搞到他煩就出手吧。小學雞吵架最常出現的抬高自己的手段,估不到總統選舉都啱用。

      2.     天下無難事。在特朗普的推論中,「讓美國再次偉大」一點不難,只不過他的前任太蠢或者收了錢,所以做不到。而他就掌握了「關稅」這個萬應靈丹,一拿出來什麼病都醫得好了。這個「前任好蠢」的邏輯,香港過去有一個特首上任前都講過,結果就是「你懂的」了。這種「天下無難事」、「我有萬靈丹」的講法,是可以推導到「選我就搞掂」的結論。

      3.     無邏輯可言。巴以慘劇令很多美國人不安,即使共和黨選民亦然。特朗普暗示打一個電話,說要加他們關稅就會停戰。這種說詞其實全無邏輯,現在世界上兩場重大戰爭,巴以戰爭衝突的一方哈馬斯根本無出口可言,而美國早已對另一個俄烏戰爭的衝突方俄羅斯作出各種嚴格得多的制裁,話要加她關稅有何用?即使能叫到她們停戰,也和關稅無關。另外美國有眾多研究顯示美國對華加的關稅,最後因為物價上升,九成由美國人自己承受,不過這樣深奧的道理,恐怕台下高呼支持特朗普的民眾不會明白吧。

      聽完特朗普的高論,只覺得「他當美國人是傻的」。但現實上這麼多人支持特朗普,又真的怕「美國人真是傻的」。美國選舉如此反智,這就是民主了?

      盧永雄

      電影《水餃皇后》五一假期首映。坦白說,這套電影包含所有我認為沉悶的元素,文藝片、講香港情懷、說奮鬥故事,但抱著支持朋友的心態,勉強一看。想不到一邊看一邊就流淚了,這是我看電影流淚最多的一次。

      在西九龍圓方商場的電影院大堂,很多人擠在狹小的空間裡看首映的開幕禮。人太擠,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在台上演講說的話,大多數也聽不清,只對她說的一句話特別有印象,她說這電影講「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的故事。導演劉偉強擅長拍警匪動作片,《無間道》系列更加是經典之作,事前對他拍的文藝片也實在沒有太多期望,但人間總是充滿意外,《水餃皇后》這套電影就是一個典型。

      人生百褶,我自向前。

      人生百褶,我自向前。

      故事講述內地青島姑娘臧健和(由內地演員馬麗飾演),年輕的時候在縣醫院當護士,認識了回國援助的泰籍華僑醫生,兩人結婚誕下兩女,後來丈夫申請臧健和來港移民泰國。臧健和來港後才發現,原來丈夫已經另娶,已經生下孩子,臧健和不想做人妾侍,夫婦就此分開,她就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拼搏求生,故事由此展開。劇透不能太多,但這電影實在觸發自己太多感想。

      第一,想起媽媽。那些年在香港生活艱難,完全不是我輩能夠想像得到。我媽媽講述50年代年輕的時候在工廠當車衣女工,那時候舊樓全是板間房,但能住房間都已經是大戶,我媽媽一個人租住一個懸掛在半空、好像棺材一樣的「閣仔」。有一天她放工回家,遇上鄰房一個「妹仔」(傭人),坐在門外梯級上哭泣。原來她得罪了自己的僱主,被趕了出來,當晚已無家可歸。我媽媽帶她回去,兩個人擠在那個棺材閣仔睡覺,媽媽並介紹她到自己工廠當女工,最後兩人成為一生的好友。

      那些年的香港人,就是這樣掙扎地活下來。臧姑娘一天打三份工養活兩個孩子的故事,現在看起來相當誇張,但當時就是現實。有內地影評指電影拍到臧健和好像沒有缺點那樣,其實當時的環境挑戰太大,一些個人缺點都無足掛齒。影評人年紀太輕,把真實描述看作「雞湯」。

      第二,《七十二家房客》。臧姑娘這些外省人來香港,說著半鹹淡的廣東話,非常難適應本地生活,這是新移民的悲歌。我在80年代曾在灣仔看過臧姑娘擺檔,當時見到這位外省大嬸賣水餃,覺得有點土,完全想像不到後來「灣仔碼頭水餃」能夠成為家傳戶曉的大品牌。

      這又讓我想起自己小學三年級時,班上來了一個女同學,她長得高大,看來比我們大幾歲,同學都叫她「大陸妹」,小學雞就是這樣,在言語上侮辱人是家常便飯。我有時也幫她說兩句,叫同學收收口,但是能幫的實在太少。後來我升上中一,坐2號巴士路過深水埗時,竟然看見這個女同學已經拖著兩個一兩歲的小朋友在街上,看來她17、18歲已輟學嫁了人,20歲已是兩孩之母。新移民的悲慘命運,實不足為外人道。

      《水餃皇后》戲中反映那個鄰里互助的社會,令我想到一套老電影《七十二家房客》。那時候,香港人來自五湖四海,雖然搵食時難免有競爭,但在可能情況下都會互相幫助,反倒覺得那時候的社會更加可愛。今天人與人之間關係十分疏離,也不知道香港人為什麼好像食了火藥一樣,隨便就會開罵,動不動就會用粗口問候他人。香港變成一線城市,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就失去了四線城市那種老土但和睦的氛圍。

      第三,想起「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隨著電影音樂響,《阿信的故事》主題曲那句「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又泛上心頭。臧姑娘的成功故事,亦都是香港成功的寫照。哪個成功人士未捱過苦、未曾想過放棄?但是咬一咬牙、忍一忍,走過幽谷,就見陽光。浮想聯翩,又想起特朗普坐在白宮,大言炎炎地說貿易戰令到中國很慘,載著大量貨物的巨大貨論,要掉頭折返中國,真是不想中國人這麼慘云云。

      看著《水餃皇后》電影,不知何故竟然想到政治。中國人就是從百年苦難中走出來,沒有什麼悲慘的事情沒有捱過。捱著捱著,就捱出今天的成績出來,恐怕最後中國人都會讓特朗普嚐嚐,什麼是悲慘的滋味。

      至於香港,其實從來都是機會之都,臧姑娘一個碼頭小販,最後可以創造出價值過百億元的生意,過去如是,今天如是,不要抱怨香港機會不再,只是我們志氣不再而已。我其實不喜歡看勵志電影,但看完《水餃皇后》,感動之餘,也真覺得相當勵志。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