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自然生態公園9日正式開放予公眾,發展局表示,致力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積極發展的同時亦重視保育,以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社區。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政府新聞處圖片
公園佔地約37公頃,分為「生態區」、「農業區」及「訪客區」三個管理區域,公眾可在「訪客區」參觀及觀賞雀鳥,並可透過預約導賞,深入了解「生態區」和「農業區」。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政府新聞處圖片
屬於核心保育部分的「生態區」佔地約21公頃,土木工程拓展署將部分旱田、荒廢的農田或生態價值相對較低的農地復修為不同的濕地生態環境,包括稻米田及沼澤等,將塱原原來約14公頃的濕地,增加至22公頃,並維持塱原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為野生動物提供合適的覓食、棲息及繁殖地方。
「農業區」佔地約11公頃,在漁護署管理下將農田租予農戶用作生態友善耕作。
「訪客區」則佔地約5公頃,提供訪客設施及用作教育活動,設有塱原自然生態中心、觀鳥屋、濕地廣場、木板步行道等。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政府新聞處
土拓署高級工程師周夏露表示,政府在推展北部都會區的同時,亦十分重視提升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塱原位於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之間,是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團隊透過積極保育和修復,致力提升區內濕地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邀請市場就北部都會區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意向書,以敲定日後公開招標的細節和條款,目標是由明年下半年起至2026年期間,陸續為 3個「片區開發」試點進行招標。
發展局。資料圖片
意向書邀請文件就每個試點的「基線情景」,說明具體發展要求,相關邀請文件已上載至北部都會區網站及地政總署網站,發展局將於下月16日舉辦簡介會,有興趣的企業須於明年3月31日中午12時或之前提交意向書。政府亦歡迎市場提出創新可行的建議,以善用「片區開發」模式。
北部都會區的3個「片區開發」試點,分別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和新田科技城,每個試點均有私人住宅、產業和公共設施 3類用地。試行「片區開發」模式是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揀選具規模的地塊,由招標投得項目的發展商綜合開發,加強企業參與,並使片區提速落成,同時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
北部都會區
發展商需就所有用地進行土地平整和建設基礎設施,然後可保留住宅用地自行發展,以及在完成興建公共設施,如道路、休憩用地等後,交回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