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表示,2023/24學年在公營普通中小學校就讀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約有64200人,在資助特殊學校就讀的學生約有8700人。截至今年3月底,接受社署學前康復服務的學前兒童約有18700人。當局說,根據相關學生人數推斷,他們的照顧者有數萬人。
勞工及福利局
局方書面回覆議員提問時說,政府推行「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支援來自單親家庭,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學生,在課後留校接受託管及學習支援,方便家長外出工作。2024/25學年全港超過110間小學參與計劃,2025/26學年將視乎實際需要和成效,參與的小學不設名額上限。
資料圖片
社署亦為正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讓符合資格的有特殊需要兒童,盡早接受由認可服務機構提供的訓練。今年首9個月,社署共收到1696宗申請,1186宗獲批,另有369宗因已獲派名額而取消申請。
立法會帳委會繼續討論審計報告有關復康巴士服務的內容,有議員指使用近年數字有下跌趨勢。康復專員王秀慧回應指,復康巴士固定路線使用受疫情影響,預計復常後使用量會回升。
復康巴士
選委會議員簡慧敏說,截至23年底的登記用戶7120人,但關注每月平均使用固定路線服務只有1000多人次左右,近年更有下跌趨勢,去年的輪候服務人次亦較2019年跌約三成。
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王秀慧說,固定路線使用人數下跌受種種因素影響,包括用戶是否繼續返回中心、接受治療等,認為有關情況受疫情影響,預計逐漸復常後人數會回升。
選委會立法會議員簡慧敏提問。 立法會直播截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說輪候時間取決於很多因素,視乎殘疾人士按自己需要求行哪一條路線,有個案曾經等候20個月,因為要求從堅尼地城前往西貢,但營運商不一定能開通,個案亦未必願意接受附近路線。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指出,輪候名單上有92%人成功在3個月內「上線」,由於固定路線屬於「共乘」安排,承認部分個案複雜,需要配合有關人士的網絡、上下班以及到院舍的時間等。
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王秀慧。 立法會直播截圖
運輸署首席運輸主任趙浩明分析,每條線平均乘客人次下跌,因為復常後乘客人數或出行模式未完全恢復至高位,原本的客戶可能改變工作模式或離開就業市場,預計第三季營運商會整合路線。輪候時間方面,他表示,營運商收集客戶要求後,按照時間和目的地編配路線,類似校巴的概念。如果開新線涉及買新車,要有固定採購程序,因此某些月份的輪候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