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舉行大會,主席范鴻齡會後表示,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18日召開首次會議,所擬定的職權範圍,超越早前提出的31項建議,包括將增加檢視臨床服務及財務管理、人事及薪酬制度。
范鴻齡。醫院管理局FB圖片
就醫療事故的公布,范鴻齡說,日後公布事故會分三個階段,首先由內部釐清事實,再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清楚,然後向外公布。他說,若日後發現,在醫管局公布前,傳媒已收到相關消息,並非因為同事隱瞞,而是他們嚴格跟隨這三個步驟。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范鴻齡形容,有關全面檢討有如為醫管局的管治做「全身檢查」,因為醫管局多年來都沒有做過;檢討亦未必是「翻天覆地」的改變,推出前會諮詢持分者。他估計,明年6月30日前,可以大部分落實檢討報告的31項建議。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自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推出以來,截至4月底,醫管局共接收11宗跨境救護車轉運個案。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11個個案中,有8宗由港大深圳醫院轉介,3宗由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轉介,病人年齡介乎15至79歲,涉及呼吸衰竭、心房顫動及需要接駁呼吸機協助呼吸等病況。
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盧寵茂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根據醫療評估,這些病人有持續住院的治療需要,情況均相對穩定,但無法自行返港,亦不適合經現有口岸轉乘香港救護車返港。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盧寵茂說,另外有一宗由港大深圳醫院轉介的個案,經兩地的醫療團隊共同評估後,認為病人未符合轉運條件而沒有啓動安排。他指出,派送和接收醫院會視乎個別病人當下的臨床狀況,作出專業和審慎的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為病人安排跨境轉院。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他指出,除了跨境救護車計劃,如果香港居民於內地遇事受傷或因病,返港時需要緊急醫療及救護車安排,可於內地聯絡入境事務處提出要求,或在抵達口岸時向口岸人員要求協助。根據消防處數字,去年各陸路出入境管制站香港口岸共處理5581宗緊急救護服務召喚,較之前兩年分別1038宗和4868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