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3月起會在6間醫院試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處理醫療報告。
瑪嘉烈醫院。
有關人工智能由醫管局內部開發,可協助醫生綜合病人臨床資料,快速起草醫療記錄或報告,醫生會再檢視及修改,最終確定報告內容。如運作暢順,預計今年內在所有醫院推行。
將軍澳醫院。
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前線醫生對此表示歡迎,預計將可節省不少撰寫醫療報告時間,他強調,醫生會再審核人工智能起草的報告,確保與醫療記錄一致,病人可以放心。有關安排會在6間醫院試行,包括瑪嘉烈醫院、明愛醫院、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天水圍醫院。
明愛醫院。
醫管局表示,目前撰寫醫療報告平均佔醫生8%至10%的工作時間,其中骨科醫生需要撰寫較多報告。2023年,醫管局共收到逾11萬份醫療報告申請,醫管局的基準是8周內完成80%的醫療報告。各醫院聯網推行改善措施,將醫療報告申請達到基準的比率由85%增加至93%。
伊利沙伯醫院。伊利沙伯醫院FB
另外,醫管局將會透過應用程式HA Go推出,以電子方式申請醫療報告及繳費,有助加快處理申請。第一階段將涵蓋病人自行申請的醫療報告,計劃於2025/26年度推出。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醫務衞生局聯同醫管局推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局方將公立醫院公眾服務新收費表刊憲,新收費將由2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包括急症室每次診症收費為400元、急症病床住院每日收300元等。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當新收費生效後,醫管局會同時將急症室特別退款安排恆常化。市民在急症室經分流護士作評估及初步醫學觀察後的等候期間,若選擇改往其他醫療機構就診,可申請退款350元。
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巴士的報記者攝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下一步工作將聚焦於細化實施措施,確保改革順利推行,包括精簡醫療費用減免和安全網申請程序,籌備設立資訊平台,協助有需要的市民理解和使用26年開始實施的醫療保障新措施。其中醫管局會於下星期一(4月28日)在醫管局網頁及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Go」,推出經濟審查自我評估程式,市民於程式中輸入家庭收入及資產等資料,便可查閱個人是否符合費用減免以及安全網申請資格。
急症室。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發言人又說,醫管局會持續增加家庭醫學門診服務量,優先照顧弱勢社群包括低收入家庭和貧困長者,以及透過跨區協作彈性調配資源,重點針對有需求的地區增加夜診和假日門診服務。基層醫療署和醫管局亦會與私營醫療機構合作,彙整地區上於晚間和假期提供服務的私營醫院和基層醫療中、西醫執業處所相關資料,透過醫健通等資訊平台及於急症室向市民提供,方便市民查閱急症室以外的服務選項。
另外,醫管局亦正就非符合資格人士、公立醫院私家服務及公營醫療餘下的個別收費項目進行檢討,完成後會再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