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東醫院首次使用創新「備份子宮」技術 助六次流產女子圓母親夢

兩岸

廣東醫院首次使用創新「備份子宮」技術 助六次流產女子圓母親夢
兩岸

兩岸

廣東醫院首次使用創新「備份子宮」技術 助六次流產女子圓母親夢

2025年01月12日 14:20 最後更新:14:51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近日成功運用「子宮內膜類器官培養技術」,幫助一名曾多次流產的女子成功懷孕並順利產下一名早產女嬰,創下國內外首例此類技術應用於復發性流產治療紀錄。

廣東醫院首次使用創新「備份子宮」技術

《羊城晚報》報導,患者小娟(化名)在七年內經歷了六次流產,前期的基因檢測顯示胚胎並無異常,但子宮內膜功能可能存在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廣醫三院的醫療團隊結合廣東省產科重大疾病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創新性地採用了「子宮內膜類器官」技術,為小娟創造了一個「備份子宮」。該技術透過體外培養小娟的子宮內膜組織,篩選出最佳藥物組合以優化內膜環境。

小娟與醫院新生兒團隊合影(微博圖片)

小娟與醫院新生兒團隊合影(微博圖片)

助六次流產女子圓母親夢

報導指出,根據類器官篩選結果,醫療團隊為小娟制定了個性化治療方案,並對她進行了三個月的藥物干預。今年5月,小娟成功再次懷孕。在妊娠34周時,由於胎兒宮內生長受限,醫療團隊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順利迎接了一名重1770克的「小龍女」。

小娟與醫院產科團隊合影(微博圖片)

小娟與醫院產科團隊合影(微博圖片)

母女平安出院

儘管寶寶早產,經過新生兒科的悉心護理,母女最終健康出院。小娟表示,感謝醫護團隊的專業治療與心理支持,幫助她終於實現了多年以來的母親夢。

小娟與女兒(微博圖片)

小娟與女兒(微博圖片)

為不孕症治療方案的優化帶來希望

廣醫三院的專家表示,此次成功案例為不明原因的復發性流產治療提供了新思路。類器官技術的創新應用,不僅為子宮內膜疾病的個性化治療開啟了新篇章,也為不孕症治療方案的優化帶來了希望。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巴西職業女排選手赫爾德絲(Priscila Heldes)懷孕近6個月時,仍決定參加比賽,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IG圖片@priscila_heldes

IG圖片@priscila_heldes

巴西女排選手懷孕6個月仍征戰賽場

33歲的赫爾德絲是巴西富明尼斯(Fluminense FC)球隊的舉球員兼隊長。雖然她的孕肚明顯隆起,但她參加了本月10日舉行的巴西超級聯賽8強賽,並在比賽中展現出各種出色的表現。雖然球隊最終以1︰3落敗,但赫爾德絲的比賽影片在網上引起熱議。

網友兩極評價

對於孕期運動員參賽的爭議,社會上出現了激烈辯論。一些網友認為女性運動員在懷孕期間參賽風險過高,批評赫爾德絲不顧肚中胎兒的安全;另一些支持者則認為,在完善的醫療監督下,頂尖運動員有權繼續職業生涯。賽後有媒體採訪了赫爾德絲,她表示自己在懷孕初期就獲得了隊醫的允許繼續參賽。

 
 
 
 
 
在 Instagram 查看这篇帖子
 
 
 
 
 
 
 
 
 
 
 

Priscila Heldes (@priscila_heldes) 分享的帖子

醫生多次提醒不要做出讓腹部正面受壓的動作

赫爾德絲透露,醫生多次提醒她不要做出讓腹部正面受壓的動作,其他方面則可以正常進行,因為重點在於「保持謹慎」。她還指出,她長期保持著職業運動員的訓練週期和強度,並非在懷孕後才開始訓練,所以並未面臨顯著的適應困難。她的身體狀況一直受到嚴密監測,丈夫也全力支持她的決定。

IG圖片@priscila_heldes

IG圖片@priscila_heldes

赫爾德絲:女性在懷孕過程中展現出驚人的潛力

赫爾德絲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文,分享了自己懷孕期間與職業生涯並行的心情。她感性地表達,懷孕是獨特的過程,並強調女性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驚人的潛力,克服各種困難,超越自我,展現出無窮的能量。她希望所有女性記住,她們的成就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IG圖片@priscila_heldes

IG圖片@priscila_heldes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