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宣布,1949至1975年出生的香港居民,由本星期三起將符合資格參加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呼籲合資格人士盡早參加計劃,同時透過實踐健康生活,以預防大腸癌。
計劃資助所有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到私營機構接受一次篩查。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有意參加計劃的人士應先約見已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並由該醫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到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測試結果呈陰性,參加者應於兩年後進行覆檢。
截至本月,新參與計劃的人數有約80500人,是計劃自2016年推行以來最多人參與的年份;累計已有約50萬7000名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約75700人,即15%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約39000人,即7.7%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確診大腸腺瘤,約3300人,即0.7%確診大腸癌。
經計劃確診大腸癌的個案中,約2400宗已進行初步分析,結果顯示約56%屬於早期個案,治癒率較高。
衞生署至今資助超過42萬名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16.3%的檢查結果呈陽性,當中2900人確診大腸癌,近六成屬於早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方蕙表示,若能盡早發現大腸癌,可以為患者進行適切治療跟進,醫好及生存的機會能大大提升。
大腸癌篩查計劃宣傳海報。資料圖片
方蕙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說,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而隨著年齡增長,患大腸癌的風險亦會增加,60歲以上及70歲以上這兩個組別人士的風險特別高。
方蕙說,現時計劃下的合資格人士是50歲至75歲,因為這個年齡組別人士,相較其他年齡人士風險較高,專家工作小組每年都會開會,並參考海外數據,決定計劃是否需要調整。
衞生署以短片教導市民採便步驟。衞生署影片截圖
家庭醫生林永和在同一節目說,發覺有不少市民仍未了解大腸癌篩查計劃,但經過當局宣傳和傳媒報道後,越來越多市民諮詢及主動表示希望參加。林永和說,鼓勵合資格市民參加計劃,如果發現有腺瘤等,可以早些切除,大大減低成為癌症的風險。
市民採便後交到樣本收集箱。衞生署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