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霸權主義」

博客文章

特朗普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霸權主義」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霸權主義」

2025年01月08日 18:52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可以如此凌辱其他國家,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

特朗普1月7日在他的海湖莊園召開記者會,談到多個敏感問題,在短短一小時內作出多項令人震驚的聲明。

第一,特朗普呼籲用經濟手段吸收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第二,他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

第三,他要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稱「美國灣,多麼美麗的名字啊!」

第四,要求北約國家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5%。

特朗普並未解釋這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如何能夠實現。他被問到會否避免在巴拿馬運河或格陵蘭島採取軍事或經濟脅逼手段的時候表示:「不,我不能向你保證這二者中任何一個,但我可以說,為了經濟安全,我需要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這可以保護自由世界,那兒(格陵蘭島)到處都是中國船隻,到處都是俄羅斯船隻,我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的。」

對於特朗普這些令人震驚的言論,受影響的國家可以用「噤若寒蟬」來形容。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說,加拿大不可能成為美國一個州。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重申格陵蘭島是非賣品,但她不忘對美國說軟話:「總比中俄有興趣好」。而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回應稱,不會在特朗普上任前,評論任何特朗普的論調。

外媒評論普遍認為,特朗普這些採取更加大膽的言詞,是認為自己得到授權,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表言論。媒體大多認為他只是擺出一個脅迫的高姿態,為他自己1月20日上任做勢。不過,如果就此將特朗普同時提出多個侵略性的目標僅視為空言,可能也低估特朗普代表美國的野心了。

特朗普正在實現將美國作一個角色轉換,過去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聲言以維護正義為目的,面對他國入侵其他弱小國家的時候會出手制止,1990年出兵攻打伊拉克,制止其侵佔科威特,就是一個例子。

雖然這些行為客觀上是鞏固美國在地區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但至少也是戴上一個「世界警察」的正義假面具。然而特朗普就完全將這個假面具放下,胡亂找些借口,赤裸裸地霸凌弱小國家。

特朗普這些行為,是一種典型的霸權主義(Hegemonism), 霸權主義指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逼、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窮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對別國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

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充滿著霸權主義歷史,近代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甚至亞洲的日本,都在全世界侵佔土地,略奪資源,成為霸權大國。上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由幾個霸權主義國家,為搶佔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而起。而第二次大戰的三個軸心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更和特朗普相類似,突出本民族的優越性,排斥異族。納粹德國要統治全歐洲,軍國主義的日本就要在亞洲建立起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其實就是一個日本帝國。當年的日本將所有自己本土的主要機構命名為帝國,例如在1886年把東京大學改名為帝國大學,就是這種霸權主義的重要表徵。二戰之後,美國試圖稱霸世界,「杜魯門主義」就是美國全球戰略擴張的典型,借「遏制共產主義」為名實行擴張主義,之後就是美蘇兩國幾十年爭霸。

特朗普展現的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主要有幾個特徵:

第一,公然聲稱以經濟或軍事手段,想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包括丹麥的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這是對他國主權的赤裸侵犯。

第二,以極高關稅壓榨其他國家,最突出的對象是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第三,以各種名目索取經濟利益。特朗普要求北約國家將軍費佔GPD開支由2%增加至5%,背後亦是針對著龐大的軍火交易利益,因為歐洲國家要增加軍費,其中一個主要開支就是購買軍火,而現令世界最昂貴的軍火,例如戰鬥機或導彈,美國是主要生產國。

即使軍費佔GDP 2%的要求,目前北約32個成員國當中,亦只有23個國家達標。如果美國真的是不斷脅逼其他北約國家要將軍費增至5%,美國抽水之餘,亦會將這些國家的經濟資源抽乾,所以想在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之下存活,亦不是那麼容易。而美國自己的軍費亦只佔GDP 3.2%,卻要求他國增加至5%。

總的來說,特朗普教曉世人什麼叫做霸權主義,而對抗霸權主義除了敢於發聲反抗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擁有足夠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才可以和美國抗衡,否則就會跌入一個任人魚肉的境地,好像加拿大那樣,雖然她擁有僅次於俄羅斯的世界第二大領土,但由於對美國過份依賴,結果就淪落到被特朗普日日叫做「美國第51個州」的喪權辱國下場。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成為一個赤裸裸以利益為主導的國家

2025年01月07日 19:45 最後更新:22:53

美國拜登政府行將落任,但針對中國搞事搞不停。最新一章是美國國防部將中國多間主要科技公司列入與中國軍方合作企業名單,包括科網巨頭騰訊、電池巨企寧德時代和存儲器製造商長鑫存儲等。這些公司和中國軍方沾不上邊,但美國就胡亂將各行各業的成功中國科技企業,列入一個等同制裁的名單。

拜登政府行將落任,還要打壓這些中國企業,首先就有違民主政體的處事原則。一個選舉失敗行將落任的政府,距離任期交接還不夠一個月的時間,理應作為一個看守政府,不做任何重要決策,所有事情留待人民新選出來的下任政府決定。但是拜登政府卻在任期尾段,推出大量針對中國的措施,越俎代庖,完全違反西方民主選舉政府過渡政府應有的處事方式。

拜登政府的動機,就是為特朗普政府挖坑。盡力在任期尾段推出針對中國的措施,增加特朗普上場之後新政府決策的限制。特朗普上場之後,如果想取消這些措施,就會被外界評為軟弱。

其實拜登政府上任之初,亦曾面對類似的處境。據美國知名媒體人、CNN節目主持人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爆料,指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任的第一個星期,曾經爭論是否取消特朗普任內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但當時有民主黨高層認為,如果取消對華關稅,拜登政府就顯得軟弱,結果拜登政府就維持高關稅。

扎卡利亞批評拜登政府這個做法是錯誤,因為他無論如何都要付出共和黨批評他們是軟弱的代價,所以應該做真正該做的事情,就是削減中國的關稅,但是拜登政府就平白錯失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機會,到頭來要美國付出代價。拜登政府當日遭受這個尷尬的處境,如今就是讓特朗普政府遇上他們同一的麻煩。美國歷任政府交接不斷放毒,毒害下屆政府,這些毒性決策更不講究理性。

回看現在美國政府的決策,美國應該是法治社會,做事有證有據,拜登政府指稱騰訊和寧德時代等公司與中國軍方合作,他們提出了什麼證據,證明這些公司有和中國軍方合作呢?答案是沒有,只有指控,沒有證據,一切都是「有罪推定」。

美國產生這些所謂禁制名單,通常都是因為和這些中國公司有競爭關係的美國企業,花錢向美國議員遊說,議員在「反對中國就是政治正確」的大前提底下,甚或私底下得到政治捐助等好處,毫不介意隨便建議聯邦政府將這些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本來美國政府要顧全和中國的整體關係,不會輕易向中國主要公司如騰訊、寧德等動手,但拜登政府行將離任就胡亂來,為求為特朗普挖坑,說做就做,根本不需要任何證據。

美國針對新疆棉就是好例子。美國聲稱新疆出現種族滅絕和強逼勞動,2022 年生效的《維吾爾強逼勞動預防法》以有罪推論方式,要求所有輸美的紡織產品,自證沒有用新疆棉。我有朋友在內地的紡織企業工作,指這條法例對他們不勝其擾,他們雖然已經沒有買和新疆棉相關的棉織產品,但是成衣輸到美國的時候要自作證明,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結果只有花錢將廠房搬到菲律賓。這正正就是美國的目的,藉新疆棉事件打壓新疆、打壓中國。

美國指新疆有強迫勞動和種族滅絕的證據,主要是來自一些號稱受到壓逼而流亡海外的維吾爾人證詞,由於新疆有疆獨活動,很多流亡分子就是疆獨分子,甚至是曾經在新疆發動過恐怖襲擊。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去問曾被美國拘捕的拉登的基地組織或是伊斯蘭國的成員,問他們美國有沒有種族滅絕,他們都會大聲說「有」。用同一個邏輯,這就是美國種族滅絕的證據。

美國已經演化成一個不講原則、不講規矩的國家,說穿了就是赤裸裸按美國的利益行事。美國的科技企業不夠中國競爭,就制裁騰訊;美國的電池不夠寧德時代競爭,就制裁寧德時代; 美國害怕長鑫存儲製造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芯片(DRAM)會趕超美國的對手,就制裁長鑫存儲。

拜登政府這個白左政府,自稱是世界民主的燈塔,如今完全跌入特朗普赤裸裸的「美國優先」的行事模式中,做著特朗普類似的事情,都可說是對西方民主制的最大諷刺。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