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薯仔變綠還能吃嗎? 專業廚師警告會引發食物中毒

大視野

薯仔變綠還能吃嗎? 專業廚師警告會引發食物中毒
大視野

大視野

薯仔變綠還能吃嗎? 專業廚師警告會引發食物中毒

2025年04月21日 14:20 最後更新:19:05

薯仔是常見食材,不過發現薯仔表面出現淡淡的綠色就要小心。近日專業廚師Papuchan就對此做出說明,吸引了大量網友回應。

光使薯仔產生葉綠素

綜合日媒報道,擁有專業執照的廚師Papuchan日前分享了這個常見卻常被忽視的問題,他指出造成薯仔變綠的主因是光照,無論是陽光還是家中的螢光燈,都可能促使薯仔產生葉綠素。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伴隨兩種天然毒素生成

雖然葉綠素本身對人體無害,但伴隨其生成的,還有名為茄鹼與類茄鹼的天然毒素。這些物質在攝取過量的情況下,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包括頭暈、噁心、腹瀉甚至神經系統的異常。而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毒素即使經過烹煮也不會被分解。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削去也未能安心食用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將綠色部分削去就能安心食用,然而實際上,在某些燈光條件下,綠色可能並不明顯,讓人輕易忽略了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在廚房光線偏橙或黃的情況下,綠色區域可能根本不易被察覺。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遠離光源是最基本原則

面對這樣的狀況,Papuchan建議,與其心存僥倖,不如乾脆丟棄變色的薯仔,來得更安全。他也提醒,想避免薯仔變綠,關鍵在於儲存環境。遠離光源是最基本的原則,無論是陽光直射還是長時間的室內照明,都可能讓薯仔產生變化。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購買後一星期內要食完

Papuchan說明,可以將薯仔包裹在報紙或廚房紙巾中,再放進紙袋內並存放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是較為理想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新薯仔水分較多,不適合久藏,最好在購買後的一週內使用完畢。

最新發表於《神經學雜誌》(Neurology)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2份超加工食品可能會使罹患柏金遜症的風險增加一倍。

研究:超加工飲食讓柏金遜症早期風險激增250%

這項研究中將一份超加工食品定義為約240毫升代糖或含糖汽水、一根熱狗、一片盒裝蛋糕、一大匙番茄醬或一安士的薯片。

研究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和「醫療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中近4萬3000名參與者的多年健康和飲食資料,主要關注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包括身體疼痛、便秘、憂鬱、嗅覺或顏色覺能力改變等。

上海復旦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教授高翔表示:「研究表明,過度攝取加工食品,如含糖汽水和包裝零食,可能會促使柏金遜症早期症狀的出現。」

麵包和穀類食品例外

研究發現,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與所有類型的超加工食品都存在關聯,唯獨麵包和穀類食品例外。每天攝取約11份超加工食品的人,相較於每天僅攝取3份的人,出現3項以上柏金遜症早期徵兆的可能性增加2.5倍。

普遍超加工食品可能干擾腸道菌群的平衡

研究指出,普遍超加工食品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含量較低,但富含添加糖、鹽分以及飽和或反式脂肪。此外,這種食品可能干擾腸道菌群的平衡,其中的添加物可能促進發炎反應、自由基生成以及神經細胞死亡。

研究還指出,攝取更多超加工食品與幾乎所有柏金遜症早期症狀的風險上升都有關聯,唯獨便秘除外。即使在納入年齡、身體活動量和吸煙等可能影響因素後,這一發現仍然成立。

少吃加工食品助於維持大腦健康

高翔表示:「柏金遜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先前基於相同人群進行的研究發現,健康的飲食模式和規律運動可延緩疾病進展。」他補充說:「少吃加工食品,多攝取完整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可能是維持大腦健康的方法。」

示意圖

示意圖

倫敦國王學院神經科學臨床高級講師瓦梅倫(Daniel van Wamelen)指出,儘管研究發現攝取更多超加工食品的人更容易回報更多柏金遜症的早期症狀,但並未發現直接升高罹患柏金遜症本身的風險。但他說:「儘管如此,早期症狀愈多,仍可能意味著長期風險較高。」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8歲,且在研究開始時皆未罹患柏金遜症。所有人每隔幾年會自行回報飲食內容,但參與者可能無法準確回憶實際攝取食物,這是該研究的限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