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開幕 首次在港展出9件國家一級文物

社會事

中大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開幕 首次在港展出9件國家一級文物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開幕 首次在港展出9件國家一級文物

2025年03月21日 21:42 最後更新:03月22日 00:00

中文大學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21日舉行開幕典禮,新翼開幕展覽「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藝術與文化」亦同時揭幕,將展出來自本地及海內外共193件珍品,涵蓋書畫及各類器物,呈現晚明的物質生活與藝文風貌,其中9件國家一級文物更是首次在港展出。

中文大學

中文大學

中大校長盧煜明在典禮上致辭時表示,不單是慶祝一座新地標的開幕,更是中大推動普及藝術的新一頁。兩年前,他在北京親身見證文物館與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協議,該協議促成了文物館瑰寶在紫禁城展出。隨著文物館新翼的落成,期待更多博物館的各種藝術珍品能夠在中大文物館展出。

中大,中文大學(巴士的報記者)

中大,中文大學(巴士的報記者)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在開幕禮致辭時說,作為校友,非常榮幸出席今次典禮。她相信日益完善的中大文物館將成為香港的獨特魅力所在,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和訪港旅客參觀,為大家提供富有特色的文化藝術體驗。

中大文物館新翼「羅桂祥閣」由建築師嚴迅奇設計,以懸臂式結構建於中大斜坡。開幕展覽由中大文物館與上海博物館、中大藝術系合作,是中大文物館歷來最大規模的展覽。
  

中大研發的CU-Brick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投入運作,用於重建校園内的再生園。

中大研發的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投入運作,用於重建校園内的再生園。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中大研發的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投入運作,用於重建校園内的再生園。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機械人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發,整體成本大約15萬元,裝置是用特定的線條連接著四條鐡柱,使用者需要先在系統設定指令,機械人就會透過指令,將地盤工人預先放置在指定位置上的磚頭夾起,途中會在空中調整方向,再將磚頭放置指定位置。機械人裝置上設有鏡頭,當鏡頭發現磚頭偏離位置,就會自行作出調整。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份研發機械人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表示,機械人較傳統機械臂所需要的空間小,會有較大靈活性和彈性,而相比起人手砌磚,機械人在砌置不規則建築時精準度更高,所需要的人力亦較低,更具時間成本效益。劉達銘表示,機械人可以「落地」至建造道路屏障、雕塑等,目標是在不影響成本的情況下,令建築物變得更美觀,將邀請發展局及建造業到學校了解技術。

再生園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超過5,800磚塊組成,預計四月落成、下半年啟用。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再生園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超過5,800磚塊組成,預計四月落成、下半年啟用。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劉達銘又表示,會持續優化機械人設計,未來將致力開發自動灌漿系統,毋須再有工人在旁協助,實現全自動線控砌磚機械人。團隊亦會探索使用開放框架線纜驅動平行機器人技術,令整體設計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

再生園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超過5,800磚塊組成,預計四月落成、下半年啟用。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再生園佔地約120米,高2.5米,由超過5,800磚塊組成,預計四月落成、下半年啟用。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不過現時仍要靠人手在磚塊與磚塊之間塗上水泥,機械人每日會砌疊一至兩層,每層大約放150粒磚頭,連同師傅塗上水泥,約一個鐘便完成。「再生園」是一處佔地約120平方米、高2.5米的休憩空間,由超過5,800塊磚塊組成。預計該園區將於四月完工,並在下半年正式對中大師生開放。團隊期望CU-Brick技術能廣泛應用於結構複雜的藝術建築,協助建築師實現更多創新設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