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宋濂刻苦勤奮 求學孜孜不倦從不間斷

史空穿梭

宋濂刻苦勤奮 求學孜孜不倦從不間斷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宋濂刻苦勤奮 求學孜孜不倦從不間斷

2018年07月16日 10:16 最後更新:10:16

宋濂是明代傑出的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亦是方孝孺的老師。他和高啟、劉基(劉伯溫)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能夠在文壇上享如斯地位,並非因為天資聰穎,又或者出身富貴家庭,而是其勤奮刻苦,更持之以恆。不單如此,宋濂有很良好的信用,為人誠實,絕不食言,令很多人都對他很信任。

更多相片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 (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年輕的時候,宋廉家貧,但很好學,唯有向別人借書。每次發現到好書,他便會連夜抄寫,以確保能夠準時將書本歸還。由於他的信用良好,書的主人都很願意將書借給他,令到宋濂得以博覽群書,並能得到名師指導。

宋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意思大約是說,如果有人學業並不精通,品德未能養成,若不是因為天賦、資質低下,便是因為沒有如我這樣專注、專一,這可以將責任推卸給別人嗎?

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學。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不過,後來受胡惟庸案牽連,經皇后太子力勸,才逃過死劫,改判全家流放四川,過了不久便病逝。

往下看更多文章

剪蛹助飛 卻「欲速不達」

2024年06月24日 20:00

「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來自於儒家經典《論語》,在《子路》中有提及:「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古時候,有個小孩很喜歡研究生物,所以他每天做完農活都會跑到家後方的小樹林去。有天,在他懶洋洋地躺在樹底乘涼時,有隻蝴蝶從他面前飛過。他靈機一觸,心想:到底幼蟲是怎樣變成蛹,而又是怎樣破繭成蝶的呢?於是,當他在草叢中恰巧看見一只蛹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把它拿了回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小孩每天觀察著蟲蛹,恨不到每分每秒都守在它旁邊。然而,幾天過去了,蟲蛹一點反應都沒有。小孩心裡焦急,卻束手無策。突然,一直寂寂無聲的蟲蛹上出現了一條裂痕!裡面的蝴蝶也開始掙紮,似乎想破蛹飛出。可是,破蛹過程卻不順利,艱辛的過程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小孩看著於心不忍,便打算用剪刀將蛹剪開,以協助蝴蝶破蛹。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沒想到,好心做壞事。蝴蝶確實輕鬆脫蛹,只是沒有經過磨練的翅膀根本不夠力,壓根飛不起來。虛弱的蝴蝶一搧一搧的在桌面匍匐著,沒多久就痛苦地死去了。

破繭成蝶的過程雖然非常艱辛,但唯有這樣才能換來日後的翩翩起舞。有時,外力的幫助不但幫不到它,還可能害了它。因為違背了自然過程,最終蝴蝶悲慘地死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欲速不達」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急於求成會招致最終的失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