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宋濂刻苦勤奮 求學孜孜不倦從不間斷

史空穿梭

宋濂刻苦勤奮 求學孜孜不倦從不間斷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宋濂刻苦勤奮 求學孜孜不倦從不間斷

2018年07月16日 10:16 最後更新:10:16

宋濂是明代傑出的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亦是方孝孺的老師。他和高啟、劉基(劉伯溫)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能夠在文壇上享如斯地位,並非因為天資聰穎,又或者出身富貴家庭,而是其勤奮刻苦,更持之以恆。不單如此,宋濂有很良好的信用,為人誠實,絕不食言,令很多人都對他很信任。

更多相片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 (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 (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宋濂勤讀書,孜孜不倦。(網上圖片)

年輕的時候,宋廉家貧,但很好學,唯有向別人借書。每次發現到好書,他便會連夜抄寫,以確保能夠準時將書本歸還。由於他的信用良好,書的主人都很願意將書借給他,令到宋濂得以博覽群書,並能得到名師指導。

宋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意思大約是說,如果有人學業並不精通,品德未能養成,若不是因為天賦、資質低下,便是因為沒有如我這樣專注、專一,這可以將責任推卸給別人嗎?

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學。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不過,後來受胡惟庸案牽連,經皇后太子力勸,才逃過死劫,改判全家流放四川,過了不久便病逝。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公孫衍遊走秦魏兩國 「枉尺直尋」不能成功

2024年06月28日 20:00

戰國時代的長度單位有別於今天,如「尋」是指八尺的長度,所以有「枉尺直尋」這成語,形容彎曲的時候只有一尺,但伸長的時候便達到八尺之多。該成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在孟子處身的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為了戰勝他國,可謂不擇手段,其中以縱橫家最為有名。他們為求做官可以沒有原則,今天可以為秦國辦事,明天可以反過來為魏國辦事,除了有名的蘇秦及張儀外,公孫衍也可以當中的代表人物。

《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的公孫衍 (網上圖片)

《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的公孫衍 (網上圖片)

公孫衍是魏國人,最初在魏國當官,但不久後便到秦國為將軍,更曾領兵兩次戰勝魏國,使魏國被迫割地求和,獲封為「大良造」。

但故事並未完結。魏王在割地求和後,派人重金賄賂公孫衍。於是公孫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暫時和好之機,進攻別的國家。這時張儀剛好來到了秦國。他告訴秦惠王,魏國四面受敵,正是伐魏的良機,而公孫衍顧私利而忘公義,實屬誤國之舉。秦惠王覺得張儀的話有道理,最終任命張儀為宰相,這使到公孫衍非常不滿,一怒之下投奔魏國,準備反過來進攻秦國。

古代用於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虎節」。(網上圖片)

古代用於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虎節」。(網上圖片)

在魏國待了一段時間後,公孫衍終於取得魏國宰相,實行合縱抗秦。公元前318年,公孫衍說服諸侯,組織起魏、趙、韓、燕、楚五個國家的兵馬,聯合出兵攻打秦國,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

然而,由於各國利害不同,各國君主各有打算,實際出兵的只有韓、趙、魏三國。聯軍氣勢洶洶攻到函谷關,遭到秦國出兵反擊,結果竟不堪一擊,一戰而潰。魏國遭受損失較大,轉而向秦國請求講和,於是五國紛紛退兵。秦國乘勝追擊,攻打沒有求和的趙國。齊國也落井下石,趁機進攻趙國。趙國連遭慘敗,大將幾乎喪盡,損兵8萬多人。「五國伐秦」宣告失敗。

清代铜镀金折叠矩尺 (網上圖片)

清代铜镀金折叠矩尺 (網上圖片)

雖然公孫衍未能成功合縱抗秦,但他在當時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如《孟子》一書中,景春曾對孟子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不過孟子認為公孫衍做事沒有原則,所以不能成功。後世以「枉尺直尋」比喻損失小部分以求大範圍的收穫,屬於貶義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