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水位倍升響警號 現有填海區「沉沒」倒數

社會事

水位倍升響警號 現有填海區「沉沒」倒數
社會事

社會事

水位倍升響警號 現有填海區「沉沒」倒數

2018年11月21日 07:46 最後更新:08:21

面對超強颳風的危機,可能是未來常態。

「明日大嶼」令公眾關注人工島該填多高,才可應付全球暖化的挑戰,但現有填海區高度不足的問題,其實更逼切。多名專家警告,近二十多年來水位上升幅度倍增,遠超昔日填海工程的預算。翻查資料發現,八十年代的填海高度要求,僅為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以上三點七米,代表青衣、荃灣、沙田等新市鎮,甚至是維港兩岸填海所得的土地,未來均有「沉沒」危機。學者更指出,吐露港的「袋形」地理形狀不利疏水,未來一旦「山竹2.0」再臨,沙田、大埔及馬鞍山一帶將最早面對「海浸」危機。 

「山竹」襲港造成廣泛破壞。資料圖片

「山竹」襲港造成廣泛破壞。資料圖片

「香港可以在『山竹』襲港後零死亡,是非常幸運。」全球暖化關注組織「350香港」創辦人李偉才在檢視風災數據後,得出這個結論。

一九六二年的「溫黛」威力驚人,大埔滘潮汐站當時錄得的最高潮水高度,達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以上四點八八米,大埔、沙田沿岸多處建築物被「沒頂」。然而,若單計「溫黛」帶來的風暴潮高度,其實只有三點〇五米,比山竹的三點二三米低。

「山竹」的破壞力之所以不及「溫黛」,源於它「遲到」了三小時。翻查紀錄,「山竹」令天文台於今年九月十六日上午九時四十分懸掛十號風球,當時正好遇上潮退,天文潮長時間徘徊在一點三米或以下。李偉才形容,「山竹」一邊靠近,香港一邊潮退,一加一減,大大降低破壞力。

至於令香港要在清晨六時懸掛十號風球的「溫黛」,襲港時天文潮高達一點八三米,比「山竹」抵港時高超過半米。根據天文台的潮汐數據,本港潮漲時間為晚上至清晨,潮漲時天文潮一般可達兩米,如正值天文大潮,更可高達二點五米。因此,若「山竹」提早於當日潮漲時襲港,最高潮水高度可達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以上五點二八米,超越「溫黛」;如不幸遇上天文大潮,水位更高達五點七三米。

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以上五點七三米是怎樣的概念?翻查地政總署地形圖,發現一九七○年代構思的沙田新市鎮,不少地區的填海高度,均低於這個數字,其中沙田城門河沿岸的填海高度介乎四點八至七點二米;同樣位於吐露港沿岸的大埔墟,高度僅介乎四點一至四點七米,換言之,若「山竹2.0」日後於天文大潮時襲港,情況不堪設想。事實上,「山竹」襲港已令城門河沿岸海水倒灌。

颱風遇上天文大潮,或許屬百年一遇,然而在全球暖化致海平面升高的陰霾下,單由颱風造成的潮水上漲已足夠為患。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二○一三年發表的第五份《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利用四個溫室氣體濃度情景,推算未來全球平均海平面升幅,假如巴黎氣候峰會的減排承諾實現,溫室氣體濃度有望減至中低至中高情景。否則就要依照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計算,全球平均海平面將較一九八六至二○○五年平均上升零點六三米。

過去數十年,維多利亞港的海平面正以每年約三點一毫米的速度上升,本港天文台以IPCC氣候模式推算,得出在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本港平均海平面至本世紀中及本世紀末,將較一九八六至二○○五年平均分別上升零點四二米和零點九一米,較全球情況更嚴峻。

有份撰寫報告的中大AXA安盛地理與資源管理學教授劉雅章直言,日後海平面上升後,颱風引起的風暴潮將更具破壞力,一旦碰上天文大潮,後果堪虞,「如果所有(不利因素)加起來,(填海高度)僅僅抵擋到海平面升高,是否足夠呢?」

劉雅章所言非虛,以天文大潮下,若「山竹2.0」於二○五一年再度襲港,最高潮位將升高至六點一五米,為吐露港沿岸造成水深及腰的「海浸」;若於二一○○年來襲,最高潮位更達六點六四米。天文台估計,現時極端水位事件僅五十年一遇,至二○二一至二○四○年將變成五至十年一遇,至本世紀末更會變成每年一遇。

事實上,多名專家同樣十分擔心水位上升對吐露港的威脅。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關國雄指出,吐露港「袋形」的地理形狀,如在風暴期間長吹東風,海水吹進吐露港後將無路可走,水位會堆高,整個吐露港變相「海浸」。因此,沙田、大埔及馬鞍山一帶的填海區,將成為全球暖化影響的前哨。

山竹9月吹襲香港。資料圖片

山竹9月吹襲香港。資料圖片

李偉才指出,全球暖化的可怕之處,在於科學家難以準確計算其影響,例如在一九九○年前,學家估算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為每年約一點七毫米,但近二十多年的統計卻發現,上升速度倍增至三點一毫米。根據文獻顯示,一九八九年前港府的填海高度要求,為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以上三點七米;其後進行的西九龍填海,高度則提高至四點五米;直至近年,填海高度因應水位上升的預計大幅調高至六點五米。換言之,青衣、荃灣、屯門等已有超過三十年歷史的新市鎮,甚至是維港兩岸填海所得的土地,未來均有「沉沒」危機。

劉雅章慨歎,港人愛住海景樓,愈近海的物業價值愈高,「大家有個錯覺以為這些物業最可取,但其實要考慮當中的壞影響,例如(水浸時)車房被浸,甚至有生命危險。」他指,美國東岸已有人發起運動,呼籲勿在岸邊建屋,當地較近岸邊的樓宇亦會騰空最低數層,只建幾根梁柱,避免水浸民居,原理有如大澳的棚屋,「這在香港低窪地區是否適用呢?」

往下看更多文章

紅海海域載45人觀光船沉沒 包括船員及31名不同國籍遊客

2024年11月25日 18:34 最後更新:11月26日 00:20

央視引述埃及紅海省政府消息報道,一艘載有45人的觀光船隻,在阿萊姆港附近的紅海海域沉沒,未有交代事故中的傷亡人數。

示意圖片,非涉事船

示意圖片,非涉事船

報道說,涉事船隻上有14名船員,31名不同國籍遊客。當局派直升機救援及搜索倖存者。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