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入舞~

中國文學及武術經典充滿古人智慧,但在香港主流的速食文化下,漸漸顯得乏味。香港第一代現代編舞家錢秀蓮卻反其道而行,多年前編舞時已加入太極哲理元素,以武入舞,創作出一連八集的《武極》系列舞蹈作品。適逢創團三十載,錢秀蓮精選其系列作品,將《武極》再度搬上舞台,「我想以新角度重現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未來十年也會深化現有創作,讓更多人認識箇中智慧。」 

香港現代編舞家錢秀蓮,今年將其《武極》系列作品再度推上舞台。

香港現代編舞家錢秀蓮,今年將其《武極》系列作品再度推上舞台。

中國舞出身的錢秀蓮,同樣喜歡現代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她到北京舞蹈學院研習中國舞後,再遠赴紐約深造現代舞,一直希望結合中國舞及現代舞,創作出富香港特色的舞蹈。回港數年後,她便成立以自己名稱命名的舞蹈團,主力編排及表演傳統與創新並重的中國舞。

「錢秀蓮舞蹈團」成立初期,她曾將日本盆景、中國書法、敦煌雕塑等主題,融入現代編舞中,她直言,早期的編舞作品雖以個人喜好為主,但獲政府資助後,每年都要定期編排舞蹈表演,已經分身不暇,「當時很多舞蹈團都是流水作業地表演,故被界定為『即食麵』創作。」

直至○一年中國成功申辦奧運會,促使錢秀蓮構思與中國運動精神相關的主題,策劃及編導出結合「武術」及「太極」的舞蹈,取其名為《武極》。她坦言,初時對太極只是略懂一二,並不認識其修身養生的精神,「與很多人一樣,我以為太極只是老人家玩意。直到進行資料搜集時,親赴武當山、少林寺及陳家溝探索太極之道,才開始領略箇中哲理。」

隨後數年,錢秀蓮集中創作以《武極》為主題的舞蹈,加入巫術、太極歌謠元素,並以太極推手、散打、刀劍等武術,化為太極舞蹈。直到《武極系列四》,她的創作開始擦出新火花,「我想用西方音樂,配合太極武術的節奏,選擇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因其音樂雄厚,編舞的難度亦增加不少。」

錢秀蓮的《武極》系列作品不止於此,除了以舞蹈表達出《易經》陰陽八卦哲學,更將《黃帝內經》的複雜中醫理論,以春夏秋冬的象徵呈現出來,她更認為該作品是系列中的佳作,「在春天,萬物開始生長,舞者會配以向上伸延的動作;在夏天,我刻意用心跳來表達,故加入踢踏舞;至於秋冬,則用上裝置藝術呈現出呼吸之感,並加入水袖舞。」

香港舞蹈界之中,鮮有人年復年、用七年時間以同一主題編舞,故她完成第七集後,便將其創作及研究集結成書,「每次演出前,我都會花半年時間做研究,例如到北京體育大學的武術系觀摩取靈感,編舞後再排練三四個月便準備演出。所以我前前後後都整理了一年多,才將多年經歷寫成書。」

適逢創團三十載,錢秀蓮選取出系列作品的精髓,並將《道德經》「上善若水」智慧,結集成即將上演的《武極精選》,更邀請到李暉、徐一杰、劉綏濱等多位太極名家擔任表演嘉賓。她期望將《武極》再度搬上舞台,讓觀眾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尋找文化根源,「我想以新角度重現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過去十年我專於創作,未來十年則會深化過往作品及進行推廣,讓更多人認識箇中智慧,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