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以小碰大 災難纏身

博客文章

以小碰大 災難纏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以小碰大 災難纏身

2020年01月08日 17:31 最後更新:23:50

時來運轉。但大勢轉變時,也只有睇準大勢,作好準備者,才會真正交上好運,無論個人和國家都如是。

昨天講到在「三元九運」的中元(1924年至1983年),中國走的是民族獨立路線。的確,獨立自主對當年的中國相當重要。就在對上的一個180年大運的末期,中國在鴉片戰爭被英國打敗,香港島割讓予英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當時強行把毒品輸入中國,賺取白銀,以平衡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國因為國貧民弱,在一場這樣不公義的戰爭中挫敗,還要割地賠款。其後列強先後侵華,在中國境內劃出一個又一個由她們管轄的租界,肆意掠奪。所以,在中元60年的中段,新中國在1949成立之後,要走出獨立自主的路線,可說順天應人,走對了路。

三元九運圖。

三元九運圖。

但在中元六運(1964年至1983年),中國卻走上了無限鬥爭的歪路,搞出十年文革,令中國險些陷入滅頂之災。中國確立民族獨立後,理應發展經濟,令國家富強,不斷革命是一條歪路。直到鄧小平於1977年復出後,中國才重回正軌。到下元(1984年至2043年),堅持發展經濟,搞改革開放,要令中國富強。希望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正正是1919年「五四運動」投射出來,人民對國家發展的期許。

只有路走對了,國家才會興旺。下元開始,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時,中國人均GDP只是250美元。到了2019年,中國人均GDP將達10000美元!只用了35年時間,中國人均GDP升了39倍,讓8億中國人脫了貧,這是人類的奇跡,未見到有其他國家可以做到。

世界就似一個多層的球體,同時旋轉。在下元1984年開始,在世界舞台,原來世界兩霸之一蘇聯如泡沫那樣破滅,後起的俄羅斯已不可同日而語。世界由兩霸相爭,變成一霸獨大。但地運東移,中國正快速崛興。

我們用三元九運來分析興替,但不可以迷信,以為命運是注定的。在重大的關節點上,作出明智選擇,會決定你的命運。

回看香港,在下元的七運(1984至2003年),香港從弱國英國手上,回歸正在冒起的中國,原本十分走運,就像我們本來在搭鐵皮火車,改搭了高鐵列車,我們便可以火速到埗。

可惜我們吃盡了下元七運之後,到了八運(2004年至2023年)便出現歪變。2003年的大遊行,除了因為「沙士」帶來樓價下跌、經濟衰退所觸發之外,亦明顯反對《23條》立法,反對《23條》,潛藏了抗中的議題。香港也由這時開始打正旗號地抗中,經過十多年的醞釀,在2014年9月的「佔中」第一次爆發,到去年6月的反修例運動再爆,滿街滿巷都是英國美國旗號。即使不談愛國情懷,只講城市發展,香港一個只有700多萬人的城市,選擇與有14億人口的中國對抗,肯定「無運行」。

當然,大的不一定會贏,小的也不一定會輸。如果中國如清朝那樣虛弱的話,一個小地方或者也可以把她推倒。但中國如一條正在冒起的小龍,勢不可擋。美國銀行便預測,中美會爆發科技冷戰,但估計去到2030年,中國終將勝出。中國是如此強大,香港卻要以小碰大,難免災難纏身。

下元八運的卦宮是艮卦,《象辭》說:艮為山,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淵深穩重。君子觀此卦象,以此為戒,謀不踰位,明哲保身。香港不單不忍隱,而且起而挑戰母體,滿街是「天滅中共」的口號,就算不會招來滅頂之災,也肯定是在浪費時間。

香港人的態度不改變,選擇與中國對抗,可以想像,在未來的八運和九運的日子,即直至2043年,香港都不會有運行,而這條道路,也是自己揀的。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小企要求變翻身

2024年10月10日 20:32 最後更新:20:43

經濟環境麻麻,中小企面臨的經營壓力日增,做出口的生意不錯,但做零售的就要捱。如今出現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

特首李家超昨日到生產力促進局訪問,與得到生產力局資助的中小企業座談,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在座有不少是捱過巨大風浪,最後成功轉型的中小企。原來政府設有40多個支援各行各業、特別是創新行業的計劃,其中部分由生產力局操盤。看完特首的訪談,令人重新思考香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的處境。

經濟有周期,有高低起落。在熱度高漲的時期,生意升價錢升,但原材料、人工和租金都同步上升,但由於賣到好價,成本貴一些都有錢賺。到經濟由高潮走向低潮時,熱度急降,生意可以跌得很快,但成本不一定同步下跌,特別是租金和人工受供應影響,下跌的速度和幅度,很多時會比生意下跌得慢,企業由賺變蝕,可能執笠收場。中小企面對這些逆境,首先要有求變的決心。

可以從三方面探討一下。

第一,生意。經濟好的時候人人願意花錢,經濟差的時候就撳住荷包,整體生意規模收縮是無可避免的現象。在經濟低迷期的時候,消費者用平價的產品取代貴價產品,正常不過。北上消費就是這種現象的體現,如果香港賺錢很容易,叫港人搭一個多小時車到深圳消費都會嫌麻煩,但收入減少時,心態就會改變。

在這樣的環境下,新消費模式應運而生。現在很多食肆甚至茶餐廳都頂不順要執笠,但是兩餸飯店舖就蓬勃發展起來,原因很簡單,30、40元買一個兩餸飯,相對於60、70元坐下來食一個餐,其效益不言而喻。有時花50多元買兩個淨餸,回家只煮白飯,已夠兩口之家食用,甚至比自己買餸煮飯更省錢省事。這種新消費模式,就是以性價比取勝。兩餸飯其實是一種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將提供服務模式簡約化,砍掉客人坐下來吃飯的營運成本,將所有收益回饋客戶。這種模式和砍了動物表演的太陽馬戲,以及取消各種附加服務的廉價航空,基本理念相通,就是一種藍海戰略。所以做茶餐廳做不住轉做兩餸飯,就會搵到新的生意。

第二,人力。香港人力成本頗貴,即使說經濟不好,現在多數行業請人仍然十分困難。很多年輕人沒有打長工的打算,做斜槓族,做一日不做一日,勞動力就折半。甚至有些家長說見到子女工作辛苦,就叫他們索性不要做,年輕人順勢啃老,亦造成年青勞動力減縮。企業應對這種場景,透過自動化甚至智能化的方式減低使用勞動力,是唯一可行出路。

特首在生產力局和位元堂執行董事鄧女士談起,了解到他們的藥品生產線在政府和生產力局的支援下,改造成為智能生產線,包裝產量增加1倍,人均產量提升10倍,能在較少人力成本的情況之下,大量擴大生意規模。未來各行各業都要考慮智能化自動化的運營模式,減低運營成本。

第三,租金。香港租金是另一個頑固的領域,下跌速度很慢。試想一下,如果做生意本來有100元收入80元開支,賺20元,毛利率20%。經濟一差生意跌至70元,但成本維持在80元的話,本來20%的毛利率化為烏有,變成虧損10元。但如果人工和租金快速下跌,由80元跌至60元的話,即是在減縮生意規模的情況下,仍然有錢可賺,獲得一個新的平衡。這就是經濟衰退、企業執笠、成本下降、新周期重臨的基本形態。但如果成本下跌得不夠快,例如租金不跌,就惟有用新方式運營生意。

如何在不需要租金或減縮租金成本之下仍做到生意,是另一個思考方向。上述的兩餸飯從給客人坐下來吃飯半個小時然後收60元,變成為買個飯一分鐘收35元,節約了的租金成本令到生意的周轉速度更快,同一個面積的舖頭生意規模可以做大10倍以上。其實網上銷售就是一種去除租金的主要運營模式,例如和特首對談的母嬰產品公司希望轉型開拓電商市場,但入場門檻成本甚高,他們申請了政府「BUD專項基金」等資助計劃,做跨境電商開拓內地網上零售市場。

無論如何,特區政府推出大量計劃協助企業創新和轉型,中小企如果能用好這些計劃,學習新技術,思考新生意方向,就有望找到新出路。關鍵就是要求變。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