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疫金田一:北京追踪「1號病人」感染來源 兩天內鎖定

博客文章

抗疫金田一:北京追踪「1號病人」感染來源 兩天內鎖定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抗疫金田一:北京追踪「1號病人」感染來源 兩天內鎖定

2020年07月11日 10:18 最後更新:11:28

北京連續兩56天零確診後,新冠重臨。

6月11日,這本來是現場組解散的前一天。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疾控中心北院二樓,今年1月全國爆疫開始,一間間屋子被陸續貼上聯絡條、搬進一台又一台電話和電腦,成為北京對抗「新冠」的後方大本營。

竇相峰和翟曙光,一個來自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一個來自放射衛生防護所,在這裡成了同一個組的戰友。這個後方調查小組是臨時成立的,來不及取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就叫「現場組」。組員們負責流調採樣、輸入性病例密接管理、信息報告處理等工作,有關「新冠」的一切情報,首先在這裡合流。

「新冠」似乎已偃旗息鼓了。

6月6日,北京連續42天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二降三」;之後的4天,零增長仍然保持。竇相峰6月10日晚上10點收到通知:現場組準備解散,明天開始回原來崗位復工復產;3個小時後,一條消息讓安靜的夜晚炸開了鍋。

新一個確診病人「西城大爺」唐先生來了。

對於這個時隔56天後出現的「1號病人」,在官方通報前,消息就已不脛而走。最大的討論,聚焦於「西城大爺」究竟如何感染,很快,網上流傳開來多個版本:他曾去過吉林、他的家人曾去過吉林、他用備用手機掃健康碼騙過大數據。

民間在對新增病例「雙無身份」進行本能求解——「西城大爺」無出京史、無外來人員密接史,這怎麼可能?諸多猜測,最終總與京外感染關聯起來,人們相信,北京不可能再有新冠。

竇相峰同樣處於疑惑之中。突如其來的新發病例,一片空白的流行病學史,這是最讓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頭疼的情況。如果找不到傳播鏈,意味著無從「堵漏」,人群中還隱藏著多少感染者,也不得而知。

根據規定,醫療機構發現陽性樣本後,要送往北京市疾控中心復核。復核結果出來前,對「西城大爺」唐先生的流調已經連夜展開。凌晨4點,竇相峰睜開眼,細細研讀了西城區疾控發來的首份流調報告,諸多問題仍困擾著他。一早,他穿上防護服,和西城區疾控的同事一起,進入唐先生所在的北京宣武醫院隔離病房。

6月中旬,疾控人員在新發地市場進行現場採樣。北京市疾控中心圖片

6月中旬,疾控人員在新發地市場進行現場採樣。北京市疾控中心圖片

「1號病人」,全力溯源。

與唐先生的交談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找不出感染源頭,讓竇相峰「感覺特別不好」。

一開始,竇相峰的推測,與民間有吻合之處:大概是在京外感染。如果不是,可能新冠病毒具備了超出人類現有認知的特性。在京外感染的假設是基於北京對境外來京、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的嚴格管控。在本地感染的假設是基於唐先生在今年1月22日與確診病例有過接觸——如果是這樣,新冠病毒的潛伏期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第一個推測,即在京外感染的假設,在見面後被很快打消。竇相峰留意唐先生的狀態,對方緊張、懊惱、無助,想不通自己怎麼就病了,「很真實,也很坦誠,不像有所隱瞞。」對於流調人員反復提出的一些問題,唐先生也給出了前後一致的回答。再結合其他方法對其行程進行回溯,確實沒有出京經歷,可能性進一步明確了,他是在北京被感染,這個答案,讓竇相峰的心情比來時更為沈重。

「我們把排查的重點放在他曾去過的各類密閉場所,引導他回憶當時種種細節。比如,他說31日去過樂圖空間,我們追問他做什麼了、之後去了幾層,他便想起來還去地下打了台球,我們進一步問,當時場景如何、有多少人。」

對於「1號病人」,流調員萬分謹慎,在找到源頭前,不敢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風險點。對其密接者的界定,也在原有的發病前4天基礎上,往前再推了3天。

流調是事後展開現場追查與防控的基礎。最初,沒有人預料問題出在新發地,但在流調報告中,這一關鍵地點被記錄下來,並明確了唐先生詳細的行動路徑——他是購買食材的老手,目標明確,進入新發地直奔牛羊肉綜合交易大廳,在三個攤位前停留,前後不超過20分鐘。

11日上午,西城、海淀、豐台、通州等各區根據流調報告迅速展開調查,對唐先生去過的台球廳、冰箱里保存的食品、去過的商超攤位等進行大撒網式的調查。12日凌晨,眾人匯總各區反饋的情況,在紛繁的數據和表格中,一條線索格外打眼。

眾多位點,唯有新發地批發市場檢出了陽性,包括案板、刀把、廁所等多處。

這個結果,就像一支軍旗,指向了敵人的巢穴。

6月19日,大興區萬源吉慶副食品市場,消毒人員對重點區域使用消毒劑充分噴灑消毒。
  新京報圖片

6月19日,大興區萬源吉慶副食品市場,消毒人員對重點區域使用消毒劑充分噴灑消毒。 新京報圖片

鎖定新發地。

新發地批發市場,供應全北京近7成的蔬菜及大量的豬肉、牛羊肉、果品,是名副其實的北京「菜籃子」。

2019年,新發地批發市場交易量1749萬噸、交易額1319億元,在全國4600多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中,連續17年雙居第一。

可觀的營業體量背後,人員往來密集。每天,近6萬人次的客流聚集於此,交談、交易、將貨品帶入帶出。如果新冠在這裡流竄,後果不堪設想。

唐先生確診的第二天,市疾控中心集結了本中心及10個區疾控共130余人,進駐新發地。

翟曙光是北京市疾控中心現場採樣組組長。當他和同事進入地下一層的牛羊肉綜合交易大廳,幾乎本能感到了大規模傳播的風險。
大廳同時出售牛羊肉、水產、豆製品,攤位眾多、空間密閉、通風條件差。6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何先生治癒出院時,回憶26天前自己前去買肉的場景,心有餘悸的還是,「那兒的空氣可能太濃了」。

疾控人員的任務分成兩大塊,一是對環境進行採樣,看看究竟哪些點位被污染;二是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控制現場,對所有人進行核酸檢測。

「我們重點關注案板、刀、台面、秤,這些攤主自己能接觸到的東西,採了一百多個攤位;很怕出現經空調傳播,對進風口、出風口也進行了採樣。那兒環境不好,懷疑已有人感染,就叫他們都集中管理了。」翟曙光回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6月12日,市區疾控在新發地採集出了40份環境陽性樣本,517人中,45人咽拭子陽性。

13日凌晨3點,新發地市場仍有商戶與工作人員在忙碌,正埋頭於採樣的竇相峰得知市場封閉的消息,隨後,所有人禁止離開。當日,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宣佈,北京將對5月30日以來與新發地市場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開展核酸檢測。

此時,距離「西城大爺」確診僅花了2天。

13日開始,北京此輪疫情迎來高峰,連續7天,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均在20人以上。13日與14日確診數最多,均為36人,有超過一半的確診者,為流調溯源採樣發現。
「6月11日到7月4日,北京累計報告334例確診病例,47%是新發地市場工作人員,其中絕大多數在隔離期間發病,這證明最初的感染者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控制。」竇相峰說,「新發地的人流量太大,從業者多為外來人員,遇到危機,人的本能是回家。如果沒有第一時間確定和封鎖新發地,很難想象疫情會以怎樣的速度和範圍擴散,會不會重演武漢的事態。還好,北京前期的溯源與處置,基本是無懈可擊的。」

對於北京的迅速響應,外界不吝好評。

6月18日,新發地相關疫情剛剛到來一周,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

6月3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北京整體防控策略是精准防控,可以把有關病例追蹤得非常到位,這一防控路線,堪稱國內防疫的樣版。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台積電「惹」到特朗普 看他最「憎」的三件事

2024年11月23日 10:42 最後更新:11:00

特朗普的極端言論刺激著台灣社會輿論神經,民進黨當局擔心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島內會被狠狠「敲竹槓」,有台媒戲稱「賴清德們」慌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芯片法案」補貼,並強調只要把關稅提高到一定水準,芯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這些說法也引起島內對特朗普上任後會對台積電採取何種措施的擔憂。

AP圖片

AP圖片

不過,美國國內輿論似乎更樂觀一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引述專家分析指,特朗普不太可能撤銷拜登政府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但是在關稅方面會有更大動作。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也有類似觀點,認為特朗普不會撤銷該法案,但可能對其重新定義。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是美國蘋果公司和英偉達等高科技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同時投資了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工廠。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英特爾的市值只相當於台積電的10%,韓國三星更是被台積電遠拋在後。台灣財經媒體人謝金河認為,特朗普需不需要台積電,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島內人士不必樂觀過頭,也不必懷憂喪志。

對於特朗普捲土重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有台灣名嘴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真正看中的並不是台積電的技術,而是希望將美國人自己從經濟困境中救出。台灣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幾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中,美國英特爾不斷下跌,所以才需要各方來支援」。

台灣淡江大學學者李大中認為,特朗普的看法就是台灣應該大幅提高防務預算,這很符合他一貫的想法。特朗普一直認為做美國的盟友或者伙伴,都不能搭美國的便車,要自己為自己的安全負責。李大中強調,可以想像,台灣在防務這個領域,「應該會有更大壓力」。

至於特朗普提及台灣芯片業者「搶走美國的生意」,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特朗普未必會因此對台灣採取報復或懲罰措施,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想把製造業帶回美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希望將整個供應鏈轉移到美國,以幫助相對落後的「鐵鏽」地區能重新繁榮發展。

孫明德認為,台積電「惹」到特朗普的不是技術,而是賺了美國的錢。有三件事不能對特朗普做,包括「靠貿易賺美國的錢、靠美國花錢保護、搶工作讓美國人賺不到錢」。

台媒此前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芯片廠即將完工,會於下月舉行開幕典禮,屆時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在任總統拜登可能同時出席。不過,也有芯片業者認為,說特朗普和拜登「同框」,那是不了解美國政情:「如果台積電邀了特朗普,怎麼可能還會找拜登?而如果拜登要去,特朗普也不可能現身。」

AP圖片

AP圖片

台積電雖未證實特朗普和拜登「同框」的消息,但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曾宣稱,台積電下月會有個「很好的典禮」。台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還表示,屆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和財務長黃仁昭等都有可能會出席。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島內很擔心特朗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是否會要求台積電「2納米製程」提前赴美設廠。對此,郭智輝稱,根據相關法令,目前「2納米」還不能去海外生產,需台經濟部門審查。不過他坦言,「先進製程遲早會過去,只是不是現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