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大學研究污水檢測新冠病毒

社會事

香港大學研究污水檢測新冠病毒
社會事

社會事

香港大學研究污水檢測新冠病毒

2020年10月08日 09:36 最後更新:09:37

研究將在本月中正式啟動。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以來,世界各地陸續出現,有關社區污水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報告。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領導的團隊,最近獲食物及衞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以及港大資助,研發本港污水中,新冠病毒的分析和監測方法,以輔助社區公共衞生防控監測的整體系統,研究將在本月中正式啟動。

污水中SARS-CoV-2病毒的檢測流程。香港大學圖片

污水中SARS-CoV-2病毒的檢測流程。香港大學圖片

項目由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張彤帶領,另外亦有環境微生物學和公共衞生領域四名專家參與,包括醫學院院長和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梁卓偉。自今年4月初起,研究團隊針對香港污水的樣本前處理、檢測和定量等關鍵步驟進行優化,在使用加標樣品進行初步測試後,研發通過離心過濾預濃縮來檢測香港污水中SARS-CoV-2的適用方法。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張彤教授是環境微生物學和廢水微生物學的專家。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張彤教授是環境微生物學和廢水微生物學的專家。

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梁卓偉亦有參與研究。資料圖片

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梁卓偉亦有參與研究。資料圖片

團隊在渠務署和環境保護署支持下,相繼開展包括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進行污水網絡系統中SARS-CoV-2的檢測。獲得污水中病毒的測試結果後,即使尚未獲取相關的個人感染數據,也可以估計特定社區的病毒感染趨勢,從而輔助現有的臨牀和實驗室監測的數據。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目前全球尚無調查污水中新冠病毒的標準方法,張彤認為現在是一個好時機,在本港建立一套基本原則和探索一些可行方法,並認為可通過評估污水長期監測數據,判斷和應對本港新冠病毒肺炎爆發情況。

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16個月大男童,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和鼻病毒/腸病毒併發嘶吼症,目前在廣華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

廣華醫院急症室。資料圖片

廣華醫院急症室。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男童星期二(4月29日)開始出現發燒、氣促和哮鳴,同日先後向兩名私家醫生求醫,並於星期三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病人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新冠病毒和鼻病毒/腸病毒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顯示,男童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初始劑次。他於潛伏期內曾到台北,兩名家居接觸者快速抗原測試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其中一人曾出現呼吸道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圖片

中心表示,新冠病毒在本港社區的整體活躍程度自上月中起持續上升,呼吸道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比率從四周前的1.71%上升至8.21%,創近半年新高。

污水監測方面,人均新冠病毒含量較四周前每公升約260 000拷貝顯著上升。另外,污水監測數據顯示,XDV在本地的流行率有上升趨勢。由於XDV是一種與JN.1相關的變異病毒株,現時本港使用的新冠疫苗仍能有效預防。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